盧開山
摘 要:“傳統文化融入不足”問題是近年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真切的帶領學生感悟文學作品的整體文化內涵,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顯得極為被動。基于高中語文傳統文化融入不足的教學局面,教師需通過合適的方法調整語文課堂。本文探討了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課堂內的融入策略,提出了創設情景、挖掘教材、開展實踐、朗讀經典等相關教學策略。掌握高中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融入方法,構建更具高效性的語文課堂教學空間。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
傳統文化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各種優秀精神,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能夠品味到中華文化的整個深厚內涵。教師應加強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傳統文化融入,掌握文化融入的合適方法。突破學生語文學習的表層局面,讓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過程中完成實踐探索。教師也應該致力于尋找文化融入的多樣教學策略,實現高中語文課堂的及時創新,由此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整個教學質量。
一、創設合適情景,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情景教學模式是教師可以借以融入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由此氛圍去引導學生探索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幫助學生進行實際文化知識的融入。
例如教師平常就可以在課堂上多播放一些中國古詩詞朗誦影片,讓學生在經典影片回顧過程中了解這些古詩詞所蘊含的獨特文化韻味。而在課堂空間打造方面,教師也可以多粘貼一些古代文人的詞句詩句,給學生創造一個書香滿滿的學習環境。多選擇一些輕緩的古代音樂進行播放,緩解學生學習語文的整個壓力。例如在教學《詩經》這一課程時,教師首先就可以播放由《詩經》構思的名曲,營造一種脫俗浪漫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此氛圍中,教師可繼續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本節課程將要學習的兩首詩歌,讓學生理解“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這一語句所表示的具體情意。學生能夠在此特定的學習氛圍內理解文言文的整個構思特點,他們也會在高效的課堂分析過程中感受詩歌所流露出來的獨特情感。教師應由此種情景創設方式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傳統文化,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逐漸愛上傳統文化。推進語文教學任務的整體進行,構建一個高效的文化融入課堂。
二、著重探討教材內容,注重傳統文化融入
教材所選用的一些古代名篇都是具有較強教育意義的,而其內所蘊含的整個文化內涵也較為豐富。在教學時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價值,在融入教學領域內引導學生品味傳統文化,使學生根據文章的學習特點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文言文、詩詞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二單元的記敘文時,教師就可以由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出發。通過分析單元的文言文構詞特點,引導學生提煉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過后再根據單元知識的整體特點設計教學課件,融入傳統文化教學。例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程時,教師就應該先引導學生統一閱讀該篇文章,了解燭之武僅憑一人之力勸退秦師、保國家免于戰亂的那樣一種愛國之情。過后再由《燭之武退秦師》該篇文章的重點字詞進行探索,讓學生熟讀《燭之武退秦師》,并從中摘出一兩個句子進行背誦。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一課程時,教師則應該鼓勵學生品味荊軻為國復仇犧牲自己的那樣一種無畏精神。讓學生聯系時代,回想起荊軻當時的整個人物性格和具體的內心角色,讓學生深刻地領悟文章的整個中心思想。教師需引導學生在文言文學習課堂上進行文言文語言的總結,深入挖掘文章的整體內涵。了解古人的行文智慧,對傳統文化產生一個新的認知,加強傳統文化的整體熏陶。又如在教學李清照的《醉花陰》這一課程時,教師則可以由李清照的整個生平背景作出介紹,讓學生了解李清照坎坷的一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較為浪漫,而她當時的詩歌也大多抒發的是一種閨怨之情。后期在經歷了戰亂折磨之后,她的整體詩歌風格也逐漸轉變成幽悶、沉郁。教師可先尋找李清照的幾首詩詞作為對比參照,讓學生對李清照的整個作品進行分析。了解李清照在前期、后期的整體詩歌特點,由此去對李清照的整個人物形象產生了解。學生會知曉李清照前期是一位妙齡少女,而后期的她卻是命途多舛。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教材內容,提高語文課堂的文化融入質量。
三、開展實踐活動,拓寬學生學習范圍
相關的學校部門必須重視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實際融入,加強素質教育領域下的交流活動舉辦。通過與語文教師的實時對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些傳統文化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李白的整個生平事跡,讓學生了解李白在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整個創作特點。過后,教師可以接著引領學生對李白的整個詩歌風格進行分析,要求學生梳理《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一首詩歌的整體文風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料,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資源共享。待學生理解《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一首詩歌之后,教師接著可以開展一些李白的傳統文化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李白的整個生平事跡、詩詞特點進行文章創作,不局限于某一特殊文體,引導學生在不同領域內進行自主發揮。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寫作出了“我心中的李白”這樣一篇優秀作文,他們在作文中贊嘆了李白的一生,并對其詩歌成就表示了贊揚。而有的學生則從李白的仕途關系進行分析,書寫出了“仕途不順,李白的悲哀”。不同學生在作文課堂上的立意特點是不同的,教師也可以借此拓寬學生的整個學習思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多組織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搜集相關的語文資料,進行思維的整體拓展,由此加強高中傳統文化教學的整體質量。
四、進行經典誦讀,挖掘經典內涵
經典是語文課堂教學不變的主題,語文教師可在語文課堂上定期開展一些經典誦讀活動。由此經典誦讀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在共同賞析詩歌過程中了解文章的整體文化內涵。通過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提高學生的整個核心能力。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品味文章構思特點,彌補某些課堂講解不足的相關影響。
例如高中語文教材內就有很多關于《詩經》、《史記》的篇章,對于這些經典篇章,教師應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該類篇章進行閱讀總結。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品味《史記》、《詩經》等文章中文字的整體魅力。接著教師也可以由此進行教材內容的進一步深化拓展,讓學生在聯系某些文獻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寬發展。又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文章時,教師則可以先播放一段林黛玉進賈府的電影片段。在電影片段播放完畢之后,節選紅樓夢的其他片段,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品味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所處的整個社會環境。待學生品讀完畢之后,教師可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等人物的性格。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仔細劃出描寫人物的相關句子,由此做好筆記的及時梳理,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挖掘文章的具體內涵。與曹雪芹進行心靈交流,了解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感悟當時四大家族的紛爭特點。加強經典誦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融入效果。
傳統文化的融入發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有效出發點,它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整體文化素養。教師應基于文化教學對目前的教學方式做出改變,激發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利用好實踐活動、經典誦讀、情景創設、挖掘內涵等教學方法進行傳統文化融入,逐漸提高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整個文化意識。一改高中語文的被動化教學模式,加強傳統文化融入,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彭靜.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構建語文高效課堂[J]. 漢字文化, 2018, 000(001):64-65.
[2]顧小雙. 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讓語文課堂彰顯魅力[J]. 內蒙古教育, 2019(32).
[3]唐勇. 構建有傳統文化的中職語文高效課堂[J]. 人文之友, 2018, 000(01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