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賽
摘 要:高中物理不像初中,其廣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學生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要從多維角度出發進行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多元教學策略的指導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課堂導入創新、教師幽默感提升以及生活化內容代入,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結合具體物理知識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以保證教學效果。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多元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多元策略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不同角度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激發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多些幽默,讓課堂風趣滿滿,真正有效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新高中物理學科教學評價的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需要更多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建構的學習行為,所以,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身份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學生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建構式的學習,而教師也要為學生這種建構式的學習提供足夠的支持。由此以來,傳統的評價方法已經不在適應目前教學方式改革的需要,需要在評價的方式方法方面進行創新變革,從而更能夠鼓勵學生的積極構建,鼓勵教師的主導教學和創新設計,因此,我認為要引入多元評價的方法。所謂多元評價法就是在課堂通過多個主體來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教學評價,以不斷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去改進和提升,該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評價的真實性,促進教學效果的優化。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評價的時機也可以是非常靈活的。多元評價可以是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教師評價等,通過主體之間的綜合發揮作用,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學習的策略和態度等方面都有更全面的認識。所以,這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的變化,更有助于學生對自我的情況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和把握。用控制論的觀點來進行解釋,學生能夠通過多元評價主體獲得多元的評價信息,從而更有助于他們的自動控制系統獲得信息進行更為有效的自動控制,促進學生在學科教學的實踐中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主動地進行學科內容的實踐。
二、利用生活化的實驗器具
對于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來說,實驗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構成。進入高中階段后,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也要加強學生自主實驗能力的鍛煉。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的實驗出發,透過大家能夠自主完成的實驗設計,讓學生具備更好的實驗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實驗素材。此外,教師也可以給大家提供更為開放的探究空間,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各種常見的物品輔助實驗的展開。透過利用生活化的實驗器具可以讓實驗的靈活性更強,學生也能夠充分發散自身的思維,訓練思維的開放性和多元性,這才是物理課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備的學科能力。比如在進行《摩擦力》的實驗時,為了讓學生盡快地接受和掌握,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實驗來給學生就這個知識點加以演示。為了讓實驗更好的展開,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實驗器具。比如,可以選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粗糙的木板以及光滑的玻璃板兩種不同的平面,再加上一個小木塊和彈簧秤,分別在粗糙的木板以及光滑的玻璃板上進行摩擦力的實驗。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進而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器材也易于獲取,但是這個實驗卻非常生動的給大家展示了摩擦力的作用效果。經過這個實驗后學生會在頭腦中建立更加深刻的學習印象,大家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會更為牢固。
三、教師多些幽默,讓課堂風趣滿滿
教授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知識概括,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也可進行語言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風趣幽默,使其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對于教師而言,他們不可能天生就善于將一些幽默穿插在教學中,因此教師需要有效提高幽默感。首先,教師需要多閱讀相關課外書籍,把握學生心理特性。其次,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相關教學視頻,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心理。當學生學習有難度的課程知識,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而不應對學生進行打擊。因為學生如果面臨的打擊過大,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會更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學科教學之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創新多樣的教學形式,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教學內容上。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所以物理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大綱為基礎,以改進授課方式、授課背景為依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渤海. 高中物理教學高效模式探討[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4):127-128.
[2]李文海.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多元策略的研究[J]. 新課程(下),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