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刺治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轉化思想的滲透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推進學生數學學習的進程。通過激活轉化經驗,引導數學遷移;創設轉化情境,引導自主探索;運用轉化策略,掌握數學方法;應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小學數學;轉化思想
新版《數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數學學科中,不但有數學知識,還有數學思想以及形成數學結論的過程。小學數學是未來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師需要為學生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帶領學生體會數學學科的實質。
一、激活轉化經驗,引導數學遷移
在小學數學中,轉化思想有著很為廣泛的滲透,包括數和計算方面,空間方面以及統計和概率方面等等。為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轉化思想的覺醒,讓學生把轉化思想作為自己解題的有利工具。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引導學生復習和回想“圓的周長”學習的整個歷程,進而更加清楚其中的轉化思想。學生在回顧過后思考:鐵絲圍圓等與之相似的活動,便是將圓的周長以曲線狀態變化為直線狀態,進而計算圓的周長更加具體。另一方面,學生在測量鐵絲長度的過程中將會把握好圓的周長和直徑二者具有的關系,為接下來的圓的周長的學習做鋪墊。其次,通過感悟激發學習意識,導出關于圓的面積的計算猜想。“我們利用了化曲為直的方式來研究圓的周長,你又想要怎么實踐呢?是否有同化曲為直具有共性的數學方法存在呢?”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創設的過渡式提問將會令學生的思維得到強化,讓學生產生挑戰的欲望。此種學習會點燃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加聰慧。
二、創設轉化情境,引導自主探索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聯系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征,教師應當構建具有趣味性且高效的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輔助學生深度理解知識。這一過程中,需要滲透轉化思想時,利用情境介入將會有更加優秀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小數乘整數》,構建如下的購物情境:媽媽購買蘋果4千克,蘋果的價格為每千克7. 8元,她需要付多少元?學生使用“單價×數量=總價”公式,迅速地給出算式7. 8×4。盡管這是第一次以系統的方式來學習小數乘整數,但是根據具體的購物情景,學生高效率地完成探究,然后給出了下面三個各不相同的計算方法:(1)將4個7. 8相加起來,所得算式為7. 8+7. 8+7. 8+7. 8=31. 2(元);(2)將元和角拆分開來計算,7. 8元便是7元8角,4個7元為7元×4=28元,4個8角為8角×4=3元2角,然后將其相加為31. 2元;(3)都換成角計算,7. 8元=78角,那么78角×4=312角,換算成元為31. 2元。當學生計算完畢,也找到了小數乘法同整數乘法這兩種算法所具有的關系,記憶算理也更為深刻。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計數單位深化理解。學生在理解積的變化規律過程中完成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規則的整合。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利用生活情境來尋找知識之間的關聯,通過舊知識來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新難題,擴充對轉化的感知形式,這不僅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還會讓轉化思想根植于學生的心中。
三、運用轉化策略,掌握數學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總會潛藏在具體的數學知識之中,需要讓學生有意識找尋知識生長點,掌握遷移以及轉化的方法。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進行教學時,學生之前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長方形的知識和方法,所以教師則組織他們利用剪、割、移、補等方式,轉化平行四邊形為曾經學習的圖形,然后完成計算。學生在經過考慮過后給出了如下方案: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三角形或者梯形,然后對分割的圖形拼接,使其成為長方形;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然后將其拼接,使之成為長方形。教師隨后給出了下面這些與課程知識點相關的問題:①經過拼接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二者面積是否相等?②經過拼接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③綜合分析計算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學生完成討論探究之后,將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成功地搭建起有機的聯系,順利且高效的在課堂上歸納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并且對這一公式印象深刻。
上述教學過程的教學目標在于激發學生自主實踐,感受轉化數學思想,規避了過去教學一味通過“滿堂灌”的教學策略。
四、應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思想,還要讓學生將這一思想體現在日常的練習之中,通過每次學習來實現發展,通過運用知識來體會轉化思想,進而進一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葛紹珍. 教得有思想? 學得有深度——以轉化思想為例談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 數學教學通訊,2017(34):50-51.
[2]胥傳翠. 教師通讀數學教材須縱橫貫通[J]. 教學與管理, 2018(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