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悅,王懷祖
(1.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重慶400067;2.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重慶400067;3.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重慶400054)
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在繁榮我國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和促進新產業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張維迎與盛斌,2005[1];蔣含明等,2013[2])。當前,以萬物互聯、大數據智能化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推動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變革,互聯網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謝印成與高杰,2015[3])。王重鳴與吳挺(2016)[4]認為互聯網情境下的創業活動呈現出開放性、無邊界性和強互動性等新特點,需要將線下情境中的研究拓展到線上情境,從而完善現有的創業理論。一些學者對互聯網促進創業的機理與環境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其中,周廣肅與樊綱(2018)[5]的研究表明信息渠道效應、融資效應、社會互動效應和風險偏好效應是互聯網影響家庭創業的四種主要路徑。劉剛等(2016)[6]研究認為創業者與其所在社會網絡群體的異質性對創業業績有顯著影響。另一些學者研究了互聯網的空間溢出效應。其中,王寧寧等(2016)[7]從信息流的視角探討了區域互聯網信息流動的空間格局和分布特征,研究發現信息空間呈現“異質”發展趨勢。池莉(2016)[8]的研究表明互聯網的發展創新了信息流、商流、物流等的傳遞路徑,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韓長根與張力(2019)[9]研究了互聯網對地區資源錯配的影響及其空間效應。
現有互聯網創業行為研究大多假設各地區互聯網創業行為是相互獨立的。然而,基于互聯網與數字化的創業生態系統通過對大量分散的創業個體及其創業知識的數字化聯結,使得與創業相關的一系列決策與行動都更多地利用了集體智慧(Elia et al.,2020)[10]。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影響并不會因為地理邊界而局限于企業最初創業的地區,而是會逐步擴散到其他地區。這將會表現為互聯網對其他地區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即一個地區的互聯網發展不僅會影響本地區內部的創業,也會影響到其他地區的創業。文章將運用空間杜賓面板回歸模型,對互聯網環境下創業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研究,以揭示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溢出路徑。
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是指互聯網對創業行為存在跨區域的交互影響的現象,即一個地區互聯網發展不僅會影響當地的創業,也會影響其他地區的創業。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可以由兩種不同路徑的空間溢出效應所推動,一是與本地區相鄰或相關的其他地區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地區的創業,而這些地區創業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向本地區流動,進而對本地區的創業行為產生影響,這種效應稱之為創業資源流動效應。二是隨著其他地區的互聯網的發展,這些地區上網人數及相關的社交網絡不斷增加,使得整個互聯網上與創業相關的信息更加豐富,這些信息包括了商業信息、創業技能與經驗信息、金融資源信息及人際關系網絡信息等,這些創業信息通過互聯網的擴散,將促進本地區的創業,這種效應稱之為信息增強效應。文章將同時對這兩種不同路徑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考察。
同時,文章將考察兩種特定地區之間的空間溢出效應。一是地理相鄰的地區。一方面,地理鄰接有利于創業企業之間的人員線下交流,增強資源流動效應,另一方面,地理鄰接性使得地區之間的創業活動信息可以更容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價值,因此與本地區地理鄰近的其他地區的互聯網發展,將會促進本地區的創業。二是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地區之間,其創業活動的經驗更容易相互借鑒,這將同時增強地區之間創業活動的資源流動效應及互聯網信息增強效應,從而使得互聯網對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地區之間的創業活動產生空間溢出效應。文章將運用2007-2018年中國省域面板數據和空間杜賓計量模型,從地理鄰近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似性的視角,以及資源流動效應與信息增強效應兩個維度,實證研究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
鑒于空間杜賓模型(SDM)在識別變量空間關系上具有將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同時納入空間溢出效應考察范圍的獨特優勢,因此采用空間杜賓面板回歸模型分析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同時從創業資源流動效應與信息增強效應兩個維度考察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空間杜賓面板回歸模型如式(1)所示:

式(1)中,Yit為i地區t年度的創業活躍度,由一個地區的創業主體的規模來測度。Intit為i地區t年度的互聯網發展水平,Zkit為第k個控制變量,Wij為空間權重矩陣。β1及βk分別為解釋變量互聯網發展水平及第k個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ρ為被解釋變量Yit的空間溢出系數,δ1及δk分別為解釋變量及第k個控制變量的空間溢出系數。
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由兩種效應推動,一是創業資源流動效應,即與本地區相鄰或相關的其他地區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這些地區的創業,而這些地區的創業企業的人力、財力與物力資源向本地區流動,從而對本地區的創業行為產生影響。創業資源流動效應體現了不同地區創業企業之間的直接影響,在空間杜賓模型中表現為被解釋變量(創業活躍度Y)自身的相關性,因此由公式(1)中被解釋變量自身的空間溢出系數ρ來衡量。另一種效應為信息增強效應,即隨著其他地區的互聯網上網人數及相關的社交網絡的增長,整個互聯網上與創業相關的信息會更加豐富,從而促進了本地區的創業。信息增強效應體現了外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對本地區創業行為的直接影響,因此由公式(1)中解釋變量(互聯網發展水平Int)對被解釋變量(創業活躍度Y)的空間溢出系數δ1來衡量。
為了分析空間溢出效應,需要構建不同類型的空間權重矩陣。由于地區之間地理鄰接或經濟發展水平相似都可能促進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文章將分別考察地理鄰接地區之間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相似地區之間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同時,作為穩健性檢驗,文章也對同時具有地理鄰接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似性的地區之間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分析。由此,文章構建了三種類型的空間權重矩陣:一是地理空間權重矩陣WG,兩個地區在地理上有共同邊界時賦予權重值1,否則為0;二是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WE。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使用地區i與地區j的人均GDP的相似度來測度,當i≠j時,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的權重系數為pi與pj分別表示地區i與地區j的人均GDP,而當i=j時,三是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對地理空間權重矩陣和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分別標準化后再相加,得到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WGE同時考慮了地理鄰近性與經濟相似性。
被解釋變量為創業活躍度(Y),由一個地區的創業主體規模來測度。具體而言,采用各省級地區私營企業戶數及個體戶創業戶數的總量來測度,一個地區的創業主體規模越大,該地區的創業行為越活躍。
解釋變量為互聯網發展水平(Int)。一個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通常采用地區網民規模或地區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等指標。由于目前互聯網已經被廣泛使用,網民規模的增長會越來越受到人口規模的限制,難以合理反映互聯網運用規模的快速發展,而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不受人口規模的限制,更能夠合理地反映目前互聯網的發展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各省級地區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來測度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越大,反映出一個地區互聯網運用越活躍,互聯網發展水平越高。
控制變量包括:人均GDP(C_GDP),一個地區的人均GDP衡量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產生積極的經濟預期,提高機會識別概率,激勵創業行為(Galindo &Méndez,2014)[11]。第三產業產值(Tav)。第三產業通常以勞動密集型或知識密集型企業為主,對前期資本投入的要求相對于工業較低,創業者更容易從第三產業切入,因此一個地區的第三產業越發達,其創業行為會越活躍。采用各省級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來衡量該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技術創新水平(Tech)。Shepherd&De Tienne(2005)[12]、Bishop(2012)[13]的 研究表明,一個地區的知識儲備量及其傳播會推動更多的人創業。文章用一個地區的發明專利申請量來衡量該地區的技術創新水平。由于技術創新對地區技術進步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Pakes &Schankerman,1984[14]),文章將發明專利申請量滯后1期進行回歸分析。高等教育水平(Edu)。一個地區人力資源的高等教育水平采用各省級地區本專科畢業生人數來測度。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擁有更多的創業技能,可以促進動創業。然而一些學者也提出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例如Berkowitz&Dejong(2005)[15]指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有機會獲得穩定的工作,其創業的機會成本更高,從而抑制了他們的創業傾向。
在回歸模型中,對各變量進行對數處理,并用穩健標準誤來控制異方差的影響。此外,由于一個地區的創業活動會影響該地區的人均GDP水平及第三產業發展,從而被解釋變量反過來會對控制變量產生影響,為消除這種聯立方程的內生性問題,將控制變量人均GDP水平及第三產業產值滯后1期(尤濟紅與王鵬,2016[16])。各變量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及《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各類增加值指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在空間面板計量分析前,首先采用Moran指數對被解釋變量的空間自相關性進行檢驗。分別計算了2007-2012年期間以及2013-2018年期間的平均Moran指數,以分析中國各省級地區創業行為的空間自相關性及其變化。空間權重矩陣分別采用地理空間權重矩陣WG和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WE。此外,使用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考察同時具有地理鄰接性與經濟相似性的地區之間的創業行為的空間自相關性。Moran指數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三種空間權重矩陣下,2013-2018年期間的Moran指數都大于2007-2012年期間的Moran指數,表明近年來創業活動的空間相關性在逐漸增強。分類比較而言,基于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WE的Moran指數在2007-2012年期間以及2013-2018年期間都最為顯著,表明創業活動在經濟相似性的地區之間的空間關聯性明顯。基于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的Moran指數在兩個時期也表現出了較強的顯著性。然而基于地理空間矩陣WG的Moran指數相對較小,在2007-2012年期間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在2013-2018年期間有所增長,但也僅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總體而言,創業活動在地理鄰接的地區之間的空間關聯性較弱。空間自相關分析僅為探索性空間相關性分析,為進一步分析互聯網的發展對地區創業活動的影響及其空間溢出效應,需要借助于空間計量模型進行分析。

表1 空間自相關性Moran指數
分別以地理空間權重矩陣WG及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WE為基礎進行空間杜賓回歸分析,然后以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作為穩健性檢驗,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空間杜賓模型的估計,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Model_1、Model_2及Model_3分別是使用地理空間權重矩陣WG、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WE及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WGE進行杜賓空間回歸的估計結果。三個模型的Hausman檢驗值均在1%或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因此拒絕估計系數差異是非系統性差異的原假設,而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空間杜賓模型的單個回歸系數并不能完全反映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邊際效應(Anselin&Gallo,2006)[17]。LeSage&Pace(2009)[18]提出了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指標來分解及估計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直接效應揭示本地區解釋變量的變化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間接效應揭示其他地區解釋變量的變化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總效應反映所有地區解釋變量的變化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表2列示了三種空間權重矩陣下解釋變量—互聯網發展水平(Int)對創業行為影響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以及各控制變量的總效應。為揭示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來源,表2中也列出了被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系數ρ及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系數δ1,其中ρ衡量創業資源流動效應,δ1衡量信息增強效應。
根據表2,地理空間矩陣下,互聯網發展水平(Int)影響創業行為的直接效應與總效應分別在1%與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但間接效應沒達到至少10%的顯著性水平,其空間滯后項系數ρ及δ1也沒有達到10%的顯著性水平。這表明一個地區互聯網的發展并沒有顯示出對周邊地區創業足夠大的空間溢出效應。地理相似性的空間效應不夠顯著,這說明地理鄰接性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其可能原因在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業模式與學習交流模式還沒有充分釋放其潛力。在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下,互聯網發展水平(Int)對創業行為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與總效應分別在1%、5%與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并且空間滯后項系數ρ及δ1分別在5%與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互聯網發展不僅促進了本地區的創業,對經濟發展水平相似地區的創業也具有較好的空間溢出效應。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越相似,其創業的模式更容易復制,經驗與信息分享的價值也越高,這不僅促進了創業企業之間的資源流動,同時也增強了互聯網信息分享的價值,因而同時提升了資源流動效應與信息增強效應。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在同時具有地理鄰接性與經濟相似性的地區,互聯網對創業行為影響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都分別在1%,5%與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同時空間滯后項系數ρ及δ1也分別在5%與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并且在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下,互聯網促進創業行為的間接效應比經濟相似性空間權重矩陣下更大。這說明地理鄰接性與經濟相似性的疊加能夠更大程度地發揮互聯網促進創業的空間溢出效應。控制變量中,人均GDP(C_GDP)在三種權重矩陣下對創業行為的總效應都大于0,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其創業行為越活躍。第三產業增加值(Tav)在三種權重矩陣下,對創業行為的總效應也都大于0,并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的創業活動。技術創新水平(Tec)在三種權重矩陣下對創業行為的總效應都大于0,且都在5%或10%的顯著性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說明技術創新對創業具有促進作用。高等教育水平(Edu)在三種權重矩陣下對創業行為的總效應均沒有在至少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一方面表明目前我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傾向于穩定的工作而不是創業,另一方面說明我國的創業教育還需要加強。

表2 空間杜賓模型回歸結果
在數字經濟時代,基于互聯網與數字化的創業生態系統使得地區之間的創業活動聯系更加緊密。一個地區創業活躍度的增強將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其他地區的創業,這種影響可以通過創業資源的跨區域流動效應以及創業信息的增強效應來促進。文章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互聯網對創業行為的空間溢出效應在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地區之間表現較強,而在地理鄰接的地區之間的表現還不足。由于互聯網的跨時空性,地區之間創業活動的相互影響已經跨越了地理鄰接的限制,在更大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相互影響,加強經濟發展水平相似地區的創業合作與交流越來越重要。同時,也要注重增強地理鄰接性在促進地區之間創業合作的作用,應注重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加強鄰接地區之間創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使創業活動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