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彬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京津冀經濟帶得到快速發展。由于經濟基礎和資源分配不同,京津冀地區沒有達到經濟一體化的戰略目標,反而使地區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為了探究京津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的原因,根據當前京津冀地區的發展現狀,從技術水平、人力資本、三大產業3方面進行研究,并給出相關的政策建議。發展高技術產業、培養高水平人才以及加快產業轉型,是改變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提高區域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京津冀;高技術發展;人力資本;產業轉型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02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 ? ? ? 文獻標志碼:A
1? 京津冀協同發展現狀
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迅速,資源共享促進了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但是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的發展不僅沒有達到經濟一體化的戰略目標,而且差距變得越來越大。北京市作為國際化大都市,GDP位列全國第二位,遠超河北省各城市的GDP,具備很強的經濟發展動力。天津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工業發展水平,能夠通過海上運輸來提高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其發展水平也遠超河北省。河北省的經濟情況以及地理位置比較復雜,支柱產業仍為第二產業,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會帶來很大的環境壓力。在提倡綠色經濟的今天,河北省由于缺乏技術和資金支持,產業轉型難度較大,造成了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1],即使這3個地區地理位置分布緊密,但由于沒有深層次的合作,造成彼此相互競爭,導致了零和博弈的局面。
2005—2018年京津冀地區GDP一直在增長,增長率分別為北京市335%、天津市382%、河北省260%。京津冀人均收入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北京市擁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在早期已經實現了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變;天津市憑借獨特的港口優勢,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河北省的經濟重心仍然在第二產業上,而且在經濟發展早期與京津兩地的產業結構出現了趨同現象。因此雖然河北省的GDP總量位于3地之首,但是增長率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卻最低[2]。
2? 影響因素分析
2.1? 科技創新對于協同發展的影響
2016年京津冀地區高新技術相關企業的數量僅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6.37%,遠低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27.9%。2016年京津冀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國的6.4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國的3.93%,長江三角洲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國的28.3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國的34.11%,這表明京津冀地區在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和營業收入方面不占絕對優勢。北京、天津兩市高新技術從業人員比例分別為2.51%、10.6%,高于河北省的2.13%。其中天津市的高新技術行業從業人員所占比例最高,表明天津市的高新技術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而北京在保持領先地位的前提下保持穩定發展。河北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為緩慢,2016年河北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1 836.1億元,遠低于北京和天津兩地,北京為4 308.5億元,天津為3 762.5億元[3]。
2.2? 人力資本對協同發展的影響
人力資本是知識技能在人體內的凝結。某單位的人力資本存量越多、質量越高,獲得的收益就越多,更容易實現利益最大化。
人力資本可以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而人力資本的有效積累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不僅可以帶來技術進步,而且能夠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轉移到了人力資本。
京津冀地區的教育水平有所差別。其中河北省的初、高中教育水平的就業人員數量遠高于京津兩地,北京市達到高等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員數量位居3地首位,表明天津、河北兩地應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這是因為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人員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從而提高該地區勞動力的質量,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借鑒Robert提出的教育年限法來計算人力資本存量,其公式為:Ht=∑■■HEit×yi,式中Ht為第t年人力資本存量,HEit為第t年第i教育程度的就業人數,yi為第i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其中i=1,2,3,4,5,6,7。依照我國的教育情況,把教育年限劃分為1年、6年、9年、12年、14.5年、16年、20年等。2017年京津冀地區人力資本存量為15 516.43、9 283.55、39 383.13,人力資本水平分別為13.62、11.74、10.07。數據來源于《2018河北經濟年鑒》《2018中國統計年鑒》。
由此可知,2017年河北省人力資本存量遠超京津兩地,主要是因為在河北省的從業人員中,初、高中學歷的人數比例遠遠高于北京和天津。然而從業人員的人均教育年限才能真實反映某一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即:人力資本水平=人力資本存量/當年就業人員的數量。
2017年北京市的人力資本水平最高,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低,分別為13.62年、11.74年、10.07年。從人力資本水平的增幅來看,北京市2017年人力資本水平較2007年增長了15.91%,天津市增長了13.54%,河北省增長了17.78%,河北省的增幅遠高于京津兩地,主要原因是平均受教育年限越短,增長的幅度越大。但從總體來看,京津冀區域的人力資本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3? 三大產業對協同發展的影響
1978年以來,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產業發展水平卻大不相同。2017年北京市三大產業所占比例為第一產業0.43%、第二產業19.01%、第三產業80.56%,第三產業在三大產業中所占的比例遠高于全國水平(51.63%)。而且北京市的第三產業集中程度遠高于津冀兩地,發展迅速,競爭力強,擁有很高的區位商。天津市的發展水平則處于工業化后期,三大產業占比分別為第一產業0.91%、第二產業40.94%、第三產業58.15%,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以及區位商水平相差不大。河北省三大產業各自所占比例為第一產業9.2%、第二產業46.58%、第三產業44.21%。作為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省份,河北省的發展水平處于工業化中期,現在依然以農業為基礎產業,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由于多年來注重傳統工業的發展,導致河北省產業分散,技術水平低于京津兩地,難以發展成為主導產業。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較為緩慢,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和京津兩地相差很大。
3? 相關對策及建議
3.1? 構建協同創新平臺
京津冀地區相關部門應匯聚高新技術資源,借鑒北京中關村的發展經驗,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平臺。平臺的主要作用是將京津冀地區的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聯系起來。主要應包括政策試行工作部門、產業規劃部門、技術及產品引進部門、新產品推廣銷售部門、主要科技項目研發及其成果產業化部門。還應構建協同創新網上交流平臺,將科技資源、發展政策、研究成果、發展要求、技術信息等匯聚到一起,能夠進行線上項目申報和審批、資源共享、專家咨詢等。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將各行業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平臺的構建應由京津冀地區的相關部門帶頭,由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共同構建。對于一些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行業,可以組建相應的專家咨詢以及服務團隊,實現京津冀協同創新。
除了構建交流平臺之外,還需要完善、創新生態環境。一是完善京津冀地區的保障機制。出臺跨地區、跨機構的協同創新政策,解決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機制問題,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創造創新環境。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能夠更好地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協同創新。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牽頭、社會宣傳以及合理的政策條件來營造協同創新的文化氛圍,加強京津冀地區協同創新的意識。三是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要緊跟創新步伐。以創新政策引領市場發展,依據不同地區的產業經營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實現各個行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
3.2? 重視人力資本,實現“以產帶人,以人興城”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在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中應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2017年以來,各地開始出臺引進人才的政策。2018年天津出臺“海河英才”計劃,表明天津市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引進計劃的成功與否,重點不在于是否有足夠優惠的政策、足夠高的薪資待遇,而是應該著眼于長遠的發展。京津冀地區要制定能夠充分發揮人才能力的政策,擬定清晰的發展思路和人才發展計劃,這樣才能留住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京津冀的協同進步。
研究發現,京津冀地區的人力資本分布不均衡,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本結構不同和河北省人力資本大量流失。這會降低人力資本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導致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受到影響。京津冀地區需要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此來提高人力資本存量水平,使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由依附物質驅動型向人力資本驅動型轉變,使人力資本的優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3.3? 構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根據京津冀地區的產業情況,應該以產業鏈為核心,通過多種類型的合作方式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京津冀地區產業協同發展的目標。對跨地區組建的企業要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擴大其規模及影響力。加強區域間的聯系和其他創新節點聯動,形成產業帶。以創新型企業或集團為核心,構建跨區域產業聯盟,并以此為紐帶,加強區域間產業的技術聯合以及重大產業項目合作。增強中關村與天津尤其是濱海新區的資源交流以及項目合作,構建京津創新共同體,形成京津創新試驗區。要充分發揮京津協同創新的輻射效應,先帶動京津地區周邊的城市發展,然后逐步擴展至河北省的各個城市,最后實現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雪芹,張貴.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路徑與策略[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9):59-65.
[2]張瑤.京津冀地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18(7):7-8.
[3]鄭祖婷,李雪,張盈,等.京津冀生態經濟發展現狀及協調發展對策[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4):112.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