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宏
摘 要:環境參數監測的智能化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時也為農牧區域生產生活,提升環境水平提供了信息保障。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環境監測工作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對于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環境參數監測的需求,結合物聯網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為生態環境監護,提高環境治理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環境監測;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當前我國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依然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狀態,尤其是在環境監測工作中,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還存在很大的欠缺,再加上我國在此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導致當前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不能被充分重視起來。所以,在當前我國環境問題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加強物聯網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至關重要。
1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大氣監測中
就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而言,其在大氣監測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且主要以在線監測和流動監測兩種方式為主。通過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線監測和流動監測只是在監測方式上不盡相同,在內容和目的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首先,從流動監測方式來看,這種監測方法以預報和監測為主,并且其很有可能會會成為我國未來大氣監測的主要形式。而固定監測方法就是在排污部位安裝相應的監測設備,以此來監測污染排放情況,然后通過設備傳遞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從而達到對大氣情況實時監測的效果。固定監測主要是呈現網格狀的分布形式,在此種監測模式下,一旦大氣污染因子的濃度發生改變,監測設備中的傳感器就能夠快速的將相應信號傳遞給工作人員,可以說,這種固定監測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關工作人員解決大氣問題的速度,接收到的信息也能保證真實性和可靠性,為后續技術人員問題預案的制定提供了相對準確的依據。
在深入調查我國環境監測情況的過程中發現,在當前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地區都將物聯網技術與大氣智能監測系統結合了起來,建立大氣自動監測站,以實現全天實時監測,為后續大氣問題的治理提供準確依據。在我國很多城市,均設置了多個環境參數自動監測站點,并與環保部門進行了有效銜接,實現了環境參數實時上傳,為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保障。從根本上來看,大氣智能監測主要就是通過傳感器采集大氣信息,然后利用物聯網技術將收集的信息傳遞到監控系統中,這樣就能做到對大氣的實時網絡化監測。
2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水質監測中
就我國當前的環境污染狀況而言,水質污染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現階段已經有很多城市在生活用水中發現了顏色異常或有異味的水,這種問題不僅對社會正常生產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人們的生命健康也無法得到保障。正是因為水質污染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竭力進行水質污染方面的研究,無論是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是管理和保護方面都頒布了明確的規定,必須對水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管理,以為水質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通常情況下,相關部門為了及時了解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情況,其都會在一些大型的水體斷面上安裝水質監測設備,這就將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在水質監測過程中涉及到的監測范圍比較廣,需要對未出現明顯污染、嚴重污染以及比較重要的水體都要進行監測,判斷水中是否存在有毒物質,此時,一旦發現水質出現有毒物質不達標的情況,就可以將相關的信息通過傳感器自動傳達給相關工作人員,以便于工作人員進行準確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防治方案。不僅如此,通過物聯網技術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相關技術人員還能了解到污染源設備運行情況,這就可以為相關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輔助性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為徹底解決水質污染問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海洋監測中
物聯網技術在海洋監測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傳感器以及互聯網實現,在此過程中,需要在監測海域安置無線傳感器利用傳感器的各個節點來對海洋中的營養鹽、重金屬污染物、農藥等污染物質信息進行采集和監測,然后利用無線發射裝置來對采集到的污染數據信息進行傳輸,最終在監測中心對相應的數據進行處理,這就形成了一種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海洋智能監測系統。在這種海洋監測系統中,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都能安裝在節點上,并且傳感器的安裝也可以在水上或水下進行實時的調整,盡可能的滿足了不同監測點的物質監測需求。
4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生態監測中
物聯網技術不僅在大氣以及水質污染的監測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可將其應用于生態監測過程中,提高監測的整體質量。在環境的生態監測中,物聯網技術首先會對監測區域進行明確的劃分,每個區域再分成不同的分簇;然后利用物聯網系統對每個分簇的溫度、濕度等情況進行分析,通過物聯網系統的傳感器將收集到的數據傳送到監測中心;最后,監測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收集到的所有數據以及監測信息進行分析,以為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將物聯網技術引入生態監測過程中,可以對地區的生態情況進行遠程監控,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證,而且通過網絡系統傳送數據也有效提升了數據傳送的速度。在此過程中,監測中心相關技術人員還可以在監測區域設置二維定位表,對數據的傳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盡可能降低網絡資源的消耗。因此,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要想盡可能的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就必須要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生態環境監測中,通過網絡化的手段開展相關監測工作,以促進監測水平的提升,從而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有序推進以及環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5結語
總之,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生態環境監測中,不僅能夠準確的監測到地區的大氣、水質、生態等情況,而且通過傳感器采集數據信息并通過物聯網系統進行樹立,最終監測數據的質量以及可靠性也能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術人員相關環境問題解決措施以及防護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為后續環境問題的有效治理和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元軍.淺談物聯網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016(030):122-123.
[2]李敏.基于物聯網的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構建[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00(002):128-128.
基金項目:謝爾塔拉牛場畜舍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編號:2019FDZ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