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蘭 翟怡潔 黃霽虹
摘 要:從馬斯洛認知需求視角出發,結合川菜的現狀,運用問卷調查、訪談法等方法,將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分別對商家以及消費者進行調查,提出川菜美食體驗開發建議,促進川菜經濟發展。從制作、擺盤、餐廳裝飾以及餐廳服務等方面進行改良,提高體驗感,使更多人喜愛川菜,創新并推廣川菜。
關鍵詞:馬斯洛;認知需求;川菜消費;經濟發展;美食體驗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06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19? ? ? ? 文獻標志碼:A
新時代到來,人們的生活品質有所提升,對食物的要求從滿足溫飽提升到了精神層面。在經濟組成方面,餐飲經濟占有較大比例,但餐飲行業卻無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以川菜為例,川菜行業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川菜無法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
1.1? 川菜經濟與研究現狀
改革開放后,我國川菜迅速發展,從中低端市場逐步進入高端市場并占領了國內外市場。根據《中國餐飲業白皮書——2007中國餐飲產業運營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四川餐飲業銷售規模達到625.53億元,居全國第4位[1]。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告顯示,2009年四川住宿餐飲業的零售額為1 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3.3%[2],川菜行業一躍成為四川經濟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09年,成都“美食節”接待游客1 400多萬人次,有18個國家的30名駐華使節參與了相關活動。
隨著川菜迅猛發展,消費群體大量涌入,人們的要求也從果腹轉向改善菜品品質和用餐環境等。就目前研究來看,川菜相關研究雖然較多,但幾乎沒有從心理學角度看待川菜行業發展的相關研究,以馬斯洛認知需求視角研究川菜美食體驗為空白。
1.2? 馬斯洛認知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53)[3]在《動機與人格》中闡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970年,馬斯洛又拓展為7個層次,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需求、自尊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認知需求是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可理解為個體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問題的需求。萬舒琪(2019)[4]認為,一個新員工面對一個陌生環境時,首先做的可能是熟悉環境,之后就會在自己熟悉、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或者通過他人探索、理解,以求獲得對這個環境的整體認知。將其引申至菜品方面也是如此。當一種菜品滿足一個人飽腹的要求后,他就會對這個菜品產生一種新的想法,希望商家能夠給予菜品附加價值,提升菜品本身的消費價值。
1.3? 認知需求視角下的川菜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調研方法,以自編問卷的形式發放了《商家川菜美食體驗調查問卷》和《消費者川菜美食體驗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582份,其中商家186份,消費者396份,回收的有效問卷有564份。消費者男女比例為5∶4,年齡為19~35歲追求新穎事物的青年群體,68%為在職人員,有一定消費能力。
調查發現,目前人們認為川菜只能做到果腹,無法帶來更多的心理滿足。例如90%以上的顧客想在川菜餐廳享受到川茶、川劇變臉等附加產品,但這樣的需求很少能在川菜消費活動中得到滿足。
可見,隨著人們對物質的需求逐漸轉變成對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與之相呼應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的多樣性、營養化、文化傳承以及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享受也被給予了更高的期望。消費者調查問卷中對此也有肯定的答案。50%的消費者認為川菜分布廣泛且種類繁多,但缺乏創造性;60%的消費者認為當前川菜的發展不能體現其正宗性與傳承性。
可以看出,川菜在創新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一層面出發進行的相關研究十分稀少,對于研究者也更具有挑戰性,但這也更能促進川菜經濟的發展。
2? 馬斯洛認知需求視角下對川菜消費的分析
消費者渴望川菜飯店有更加安全、環保、可視化的經營環境,其所占比例在調查人數中占50%。希望有透明廚房展示的人員占比為38%。由此給飯店的經營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認知:可以將經營環境更加透明化、制作過程更加可視化、使用材料更加綠色環保,以此吸引更多消費者,刺激仍在觀望的潛在消費群體行動起來。
在進行這些改變時,需要明確告知消費者此類消費成本會明顯高于一般成本,避免使消費者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
消費者希望在川菜的嘗試方面找到耳目一新的感受,希望川菜能進行創新適應更多群體,這在調查對象中占比40%;外出就餐傾向因素中選擇菜品口味的人員占比達64%。這給餐廳經營者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雖然目前的川菜分布廣泛、類型多樣,但在消費者的眼中缺少創新之處且不能融入各類人群。這就需要經營者根據餐廳所處的地理位置,結合當地特色融入新元素,吸引當地人。
在消費者眼中,川菜的川味濃郁,因此川菜餐廳也要具有傳承川味的特點。就餐傾向因素中,裝修風格的占比達32%,其中裝修風格中古典風的占比為29%,民族風的占比為34%,喜歡靜謐悠閑的餐廳氛圍的人占比為44%。
3.1? 營造餐廳氛圍
經營一家餐廳需要多方面精心設計,不僅要考慮餐飲搭配、營養價值、味道等,餐飲空間、環境設計也同樣重要。如今,人們走進川菜館不只是為了最基礎的生理需求,還將目光投向了菜肴品質和餐廳的裝修及風格等,川菜美食體驗已經上升到精神的滿足。
一是分隔方式。無隔斷設計具有煙火氣息,餐廳更加熱鬧,適合火鍋、串串等聚會、宴席類的川菜體驗,但同時這種設計意味著個人的空間感較小;隔間等獨立的空間給人私密感,能營造輕松的氛圍,但設計過于刻意會顯得局促、擁擠。此外,方形空間延伸感強,圓形空間中心點明確。
二是色彩的影響。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餐廳整體的色彩會直接影響食欲。黃色、紅色可以刺激胃口,綠色令人平靜,白色容易激發興趣。因此要正確搭配餐廳的餐臺、餐具、員工著裝等。例如要想在餐廳布置上給人帶來淡雅、舒適卻不乏味的感覺,則可以白色打底裝飾,以藍色或者黃色作為輔助;若要體現熱情之感或更注重傳統風味,則可以紅色為底,配以暖色燈光[5]。
三是聽覺氛圍的營造。餐廳音樂選擇也富有講究,嘈雜的環境會令人煩躁,音樂音量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對進餐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可選擇播放具有流行元素的四川民族歌曲,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同時,緩和民族音樂高昂的旋律。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中,香港傳統“竹升面”的制作過程,面條的加工聲音富有節奏,使消費者更能夠聽到,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3.2? 精準定位的消費服務
在當今川菜普及范圍較大的背景下,為了避免千篇一律,需要針對主要消費群體進行服務定位。分析群體的消費水平,明確餐廳的服務方向,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融入傳統川味藝術元素,例如功夫茶、麻將等,讓餐廳別具一格。同時,在消費水平高的地段,可以提供更為精致的私人用餐服務。在高檔川菜餐廳中,可以選擇“一站式”服務,從進入餐廳起便開始享受專人服務[6-7]。
3.3? “求同存異”促進行業經濟
川菜是四川的代表之一,但人們過多追求正宗的味道,忽略了川菜與本地飲食口味的差異性。繼承發揚固然沒錯,但是一味傳承已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正所謂“求同存異”,應尋找川菜與本地特色的平衡點,抓住共性。同時,要充分體現川菜本身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提高競爭力,帶動川菜經濟整體提升。
4? 結束語
川菜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種類繁多,制作精良,是四川的代表產業之一,但在其傳承與發展中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全部優勢,反而存在失其本色的現象。通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認知需求視角,能使消費者重新認識川菜的特色,提升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帶動川菜乃至餐飲行業穩定發展。
可以改進川菜的制作、擺盤、餐廳裝飾以及工作人員的服務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節約經濟成本,節省商家在探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費者興趣,激發其探索的欲望,上升到認知需求層次,促進循環消費,使川菜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并實現進一步發展。川菜的進一步改善,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促進川菜行業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四智.川料八珍的定位思考(上)[J].四川烹飪,2003(9):7-8.
[2]楊柳.中國餐飲業白皮書——2007中國餐飲產業運營報告[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萬舒琪.中小企業員工激勵策略探析——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J].納稅,2019(10):246-247.
[5]姚佐英.嶺南地區川菜特色餐飲環境創意設計研究[J].設計,2016(8):139-141.
[6]超波力格,包玉海,包玉龍.川菜的作用、特點及進一步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2015,9(9):81-83.
[7]高坤.提高成都市名牌川菜企業營銷能力的思考[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