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敏
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占比,農業經濟增速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業生產越來越科學化、正規化,形成了一定體系,但還不夠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業發展的難點。以農業生產的具體涵義為切入點,詳細分析當前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并提出建議,為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助力。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路徑;農業生產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06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多種類型的土地使得農業生產具有品種多樣化、產品優質化的特點,充分體現出地大物博的優勢。受社會制度和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生產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問題亟待解決。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大戰略決策。以農業經濟管理為研究基礎,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潛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尋找解決方案,具有現實意義。應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夯實的基礎[1]。
1? 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涵義
農業經濟管理(MOAE)是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主要可分為以下兩大部分。
1.1? 新農村建設
我國在管理城市和農村時,采用的是二元體制,使得城市和農村在資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無法維持平衡,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歷來以農業生產為主,雖然農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較多,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方式還處于落后階段,農作物質量有待提升,發展方式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依賴穩定增長的國民經濟。因此要想發展社會經濟,就要增加農村融資渠道,轉變生產關系,提高生產效率[2]。
1.2? 管理農業經濟
管理農業經濟是指按市場發展規律調整農業生產關系,使生產力快速穩定提高,進而實現農業收益最大化。
在市場主導模式下,政府主要起宏觀調控作用,要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活性,科學設計農業經濟管理方案,嚴格把控各生產環節,成立單獨的監管部門,落實獎懲制度,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3]。
2.1? 管理體制存在缺陷,與時代發展脫軌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以小農經濟模式為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農業經濟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農經濟與時代發展出現脫節現象,亟待改革、創新。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依靠科學、完善的管理體制,農業經濟管理同樣如此。當前,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缺乏正確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沒有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沒有意識到創新管理體系的重要性。一些工作人員消極怠工、得過且過思想嚴重,統籌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建設。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小農經濟,使得大量農村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致使農業生產無法形成規模[4]。
2.2? 環保理念差,環保政策落實不到位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是對綠色生態的最佳闡述,是未來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應積極落實綠色發展,與時俱進,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全方位推動農業經濟綠色發展。生態環保落實不到位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有3個方面。一是農業經濟發展滯后,一些地方政府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溫飽層面,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二是缺少環保意識。三是農村經濟基礎較差,財政投入不足,無法支撐綠色發展[5]。
2.3? 缺少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科技人才和科技資源欠缺,無法實現全面創新,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6]。
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方向
3.1? 管理方法現代化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十九大以來重要的農村發展目標。要想實現該目標,就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一是對農業發展方向進行研究分析,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目標的發展模式。二是持續創新,使農業經濟管理跟上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三是從現代化角度分析農業經濟發展模式[7]。
農業經濟管理的核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一旦核心發生變化,就要立即調整發展措施,確保其適用性。
3.2? 農業產業專業化
為助力農業經濟發展,政府部門應從國情出發,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實現農業經濟專業化、產業化,形成農業產業鏈,以產業基地模式將各企業集中起來,不斷擴大規模,使農村經濟發展更加規范。農業經濟政策應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而調整,除了要推進農業經濟生產集中化外,還要注意對中小企業的帶動作用,為當地居民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解決農民就業問題[8]。
3.3? 經濟管理信息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也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各種現代化設施設備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經濟發展更加穩定。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科學技術才能順利開展,尤其是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收集市場信息,幫助農業經濟實現現代化[9]。
4?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相關管理部門應從思想觀念、人才管理和資源優化等方面入手改變現有管理局面。不斷創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為農業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4.1?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科學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是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礎。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落實,農村經濟發展必須更加規范化、標準化。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條件。
農業經濟管理部門要想建設有效的管理體系,就要從主觀、客觀兩個方向同時入手。要建立正確的經濟管理體系,并向地方政府和農民宣傳普及。還要針對客觀限制因素制定應對方案,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的管理模式優化農業生產,用現代技術實現農產品深加工,不斷拓展銷售渠道,逐步建立全面、規范的產業價值鏈,用品牌效應收獲社會口碑,提升產品競爭力,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4.2? 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
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因此,農業經濟發展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助益,只有生態平衡,農業經濟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切不可為追求眼前利益而損害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各級地方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同時抓,制定科學合理的環保政策,使農業生產規范化。各級政府還要廣攬人才,研發綠色技術,通過政策扶持完善環境保護機制,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4.3? 重視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和農民共同協作,用科技引領農業發展。一是拓寬科技創新資金的來源。各級政府要建立相應的資金扶持體系,農業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基礎設施規劃,用科技手段提高現代農業發展速度。二是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產品的外延價值,樹立地方品牌,打造地方特色。三是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借助網絡技術打造農業信息化體系,構建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4.4? 組建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
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打造高標準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隊伍。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人才的選用與管理,通過培訓學習、交流溝通和實踐練習等方式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管理能力。
5? 結束語
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果。當前,國家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在此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應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度,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用科技的力量提高管理效率。重視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梅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2):117,120.
[2]王舒冰.探索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評《農業經濟管理》[J].中國蔬菜,2020(2):118-120.
[3]鄭志生.簡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路徑[J].時代金融,2019(33):184-185.
[4]費文美.探索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評《農業經濟管理》[J].植物檢疫,2019,33(5):189-121.
[5]葉嘉鈺.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村實用技術,2019(6):187-188.
[6]姚長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鄉村科技,2019(7):130-131.
[7]那偉,張永峰,龐鳳仙,等.吉林省新農村建設的人居環境優化路徑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09(4):65-67.
[8]劉翠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路徑探析[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7(3):259.
[9]趙慶娟.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6(6):51.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