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數字農業生態圈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核心與基礎,是衡量農業是否實現全面信息化的主要標準。吉林省作為我國北方最具特色的農業大省之一,十分重視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現狀并不樂觀,針對吉林省在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期促使數字農業生態圈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10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35? ? ? ? 文獻標志碼:A
就農業而言,生態圈建設是其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傳統農業生態圈建設將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而且不利于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提升。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應加大數字農業生態圈的推進力度[1]。
就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有關人員加大了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并大力開展有關方面的建設,但實際建設情況并不樂觀,因此加大對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的研究尤為重要。
1? 數字農業生態圈的內涵
1.1? 數字農業生態圈概念
數字農業生態圈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計算機等多種數字技術,對農業進行數字化設計。
當前,我國對數字農業生態圈的定義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出發,對數字農業生態進行定義;另一方面是從農業生態生產技術體系角度出發,對數字農業生態進行定義。數字農業生態體系是一種數字化產業形態,必須重視對其建設與推廣,以使在給農業帶來整體優勢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2]。
1.2? 數字農業生態圈特點
數字農業生態圈的形成需要一個逐漸發展與完善過程。當前,很多發達國家的數字生態農業與精準農業殊途同歸。對農業自然環境實際需求有精準了解,在質量上、數量上實現精準控制,是精準農業所表現出的本質特征。隨著時代進步,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發展,各種數字化信息普及,讓原來很多模擬信號實現了數字化。數字農業生態的另一個特殊含義為對抽象農業生態的數字化模擬。因農業生態與經營等方面實現數字化,給計算機模擬提供了可靠依據,所以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十分重要。良好生態圈建設不僅有利于模擬農業生態圈中作物生長過程,而且可以幫助相關人員作出科學的決策[3-4]。
2? 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存在的問題
吉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之一,為響應國家所提出的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積極開展了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從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吉林省在該方面取得了些許成就,但不可否認其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2.1? 不重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調查吉林省農用塑料薄膜以及農業化肥使用量可知,當地農膜與化肥的使用量正在不斷增加,這無疑將對吉林省水體與土壤造成嚴重危害[5-6]。
另外,在農作物秸稈處理上,農業生產者不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味采用傳統方式,如焚燒與棄置等,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2.2? 缺乏數字化意識
雖然吉林省一直在強調數字化農業生態圈建設的重要性,但受傳統農業思維影響,農業生產者大都沒有形成數字化意識,不管是在數字化農業生產上,還是在綠色農業發展上,積極性都不高。農業生產者作為農業生態圈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農業生態圈中的環境保護人員與環境威脅人員的雙重角色。之所以這樣說,其原因主要在于農業生產者自身的思維觀念對農業生態環境有著直接影響。就現階段來看,吉林省大部分農業生產者在農業生態圈建設上都嚴重缺乏數字化意識,沒有意識到應用信息技術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沒有應用有關信息平臺對農業生態進行管理。由于此類問題的存在,不僅難以實現對農業新技術與產品的有效推廣,而且不利于農業生態圈與生態文明建設[7]。
2.3? 數字化信息技術落實效果不佳
當前,吉林省農業環境保護情況堪憂。對工農業廢料的處理,填埋及排入河道等是常用的處理方式。這類方式存在許多弊端。農業數字化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中沒有建立有效且合理的動力機制,甚至在原有動力與機制失效情況下,引發了行為主體利益格局的失衡,使農業生產出現了偏差。
3? 吉林省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措施
通過上述3個問題可以發現吉林省農業生態圈建設中的數字化利用不足是主要問題。因此,為改善這一現象,促進吉林省數字化農業生態圈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3.1? 重視信息化平臺的建設
3.1.1? 實現智能養殖
吉林省要堅持農業技術上的創新與科研發展,不但需要研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養殖品種,還要注重合理應用科技手段,實現智能養殖。例如通過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對養殖動物的個體識別;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收集動物生長過程中的數據指標,并通過系統監控動物的生長指標[8]。
3.1.2? 搭建數據中心
面對各養殖和農作物種植中信息化程度應用不深入、程度不一的情況,吉林省必須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收集各種數據,搭建智能大數據平臺。當然也可通過這些數據建立算法模型,對數字化農業生態圈建設提供動態指導,預測建設中存在的風險,將風險降到最低。
3.1.3? 實現智能養殖
要重視運用科技手段,例如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收集動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數據指標,并通過系統來監控動植物的生長指標,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
3.2? 注重協同平臺建設,形成產業新業態
未來農業產業發展將不再是單一的多元化或者是封閉式的產業價值鏈,而是圍繞農業產業這一主線形成多維的產業價值網,形成農業產業新生態。
3.2.1? 注重農業生態圈布局,連接上下游產業
數字農業生態圈作為吉林省農業發展的關鍵。在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上,需要做到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數字化平臺,在提高吉林省農業數字競爭力的同時,以產業鏈板塊件協同為中心,提高產業鏈協同能力,促進行業上游與下游,提高生態運營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兩點著手。
首先,要將數字化服務協作平臺建設作為核心任務。在為上下游渠道提供高效服務的同時,積極促進服務業資源整合與共享,通過數字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9]。
其次,連接供應商。打造統一的采購共享服務平臺,基于生態圈和云平臺,建立生態組織,構建社交業務協同能力。與此同時,注重供應商跨審批通道建設,讓資金和物資流轉更加便捷、透明。
3.2.2? 打造三大系統,讓吉林省農業生態圈建設走向數字化
首先,打造生態圈全覆蓋系統。吉林省可以在養殖為主的基礎上,全面發展農牧設備與生鮮營銷等業務體系,打造貫通的全產業鏈條,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10]。
其次,打造下游客戶及消費人群的全覆蓋系統。構建共享運營中心,打造全渠道營銷體系。例如吉林省可在微信等線上渠道推廣產品,或者構建屬于自己的B2C平臺。
3.3? 注重農業生態信息網絡服務體系的建設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可通過網絡向廣大農民傳播各種先進技術,對農業生產者進行各種農業新技術培訓。種植戶、養殖戶可利用農業生態信息網絡服務體系了解當前國內外的各種農產品市場動向,進而方便作出農業生產與經營的決策。除此之外,還可利用網絡銷售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實現便捷交易。
4? 結束語
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吉林省在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上仍存在許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吉林省有關人員可從重視信息化平臺建設、注重協同化平臺建設及注重農業生態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建設這3個方面改進,在提高數字農業生態圈建設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吉林省農業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舒輝,胡毅.基于扎根理論的農業物流生態圈協同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1):30-41.
[2]杜佳晨.百億市場下打造葉菜共贏生態圈——探尋舒蘭農業有限公司的特色產業之路,訪園區管理負責人朱奇云[J].長江蔬菜,2019(24):3-4.
[3]徐泉.先正達中化農業大疆農業賦能中國飛防生態圈[J].計算機與網絡,2019,45(17):75.
[4]余夢佳.“國網+智慧農業”生態圈建設在四川省落地實踐[C]//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生
態互聯數字電力——2019電力行業信息化年會論文集.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電信科學編輯部,2019:9-11.
[5]江西農業編輯部.專注農業農村服務,共建“投農業”生態圈![J].江西農業,2018(15):45.
[6]張燦強.多鏈條構建現代農業生態圈[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8-07-18(B03).
[7]中國植保導刊訊.精準農業生態圈峰會在江西南昌舉行[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12):95.
[8]楊思宇,林廣毅.神州信息打造服務“三農”生態圈——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社會化服務板塊CEO李文超答記者問[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9):25-26.
[9]聶華林,路萬青.農業生態經濟協同論:西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協同作用機理及對策研究[M].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
[10]裴小軍.互聯網+農業:打造全新的農業生態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