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佳玫 胡鳳鳴



摘要:目的 觀察火針聯合解毒祛痛湯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方法 將120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運用火針聯合解毒祛痛湯治療,對照組口服解毒祛痛湯治療,2組均治療14 d。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2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2組患者治療前總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第7、14 d總積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患者療效指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火針聯合解毒祛痛湯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火針;解毒祛痛湯;帶狀皰疹;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9-0058-03
帶狀皰疹是由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臨床主要表現是皮損處紅斑、簇集性水皰、神經性疼痛,好發(fā)于腰脅部,頭面部等部位。病變部位神經以助間神經最多見,也可累及頸神經、三叉神經、腰骶神經等[1]。中醫(yī)認為,本病總因濕熱火毒蘊蒸肌膚而成。中醫(yī)證型常分為肝膽濕熱證、脾濕內蘊證、氣滯血瘀證三型[2],臨床中以肝膽濕熱證型患者多見,古醫(yī)籍中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肝膽濕熱型蛇串瘡,臨床工作中運用本院經驗方解毒祛痛湯(由龍膽瀉肝湯合金鈴子散加減化裁),配合火針外治治療肝膽濕熱型蛇串瘡療效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本院門診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符合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3.45±12.962)歲,病程(6.03±2.9283)d。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3.22±14.99)歲,病程(6.167±3.015)d。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發(fā)病年齡、性別、病程等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參照張學軍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皮膚性病學》擬定診斷標準[1],中醫(y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蛇串瘡”診斷標準進行制定。其中肝膽濕熱證:皮膚患處鮮紅,自覺灼熱,針刺樣痛,水皰密集成簇,皰壁緊張,渴欲飲水,自覺口干、口苦,煩躁易怒,小便黃,大便干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3]。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中醫(yī)肝膽濕熱證蛇串瘡診斷標準;(2)年齡 18~70 歲;(3)近2周未服用止疼藥及抗病毒藥;(4)病程小于14 d;(5)無肝、腎功能明顯異常和糖尿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6)女性患者為非妊娠期及哺乳期;(7)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妊娠或哺乳期婦女;(2)肝、腎功能不全者;(3)患有精神疾病及惡性腫瘤者;(4)瘢痕體質者;(5)暈針者。
1.5 剔除和脫落病例標準 依從性差,未按規(guī)定用藥或試驗過程中擅自使用可能影響療效的其他藥物者;試驗中途,非因藥物不良反應退出本實驗,或不明原因自行退出本試驗者;對火針治療所帶來的疼痛不耐受者;資料不完整、無法準確判斷療效或安全性者。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解毒祛痛湯內服。藥物組成:龍膽草12 g,金鈴子6 g,柴胡12 g,黃芩6 g,梔子(炒)6 g,元胡10 g,車前子(鹽炒)6 g,澤瀉12 g,生地黃12 g,關木通6 g,當歸(酒炒)6 g,炙甘草6克等每日1劑,水煎過濾取藥汁300 mL左右,早晚各溫服150 mL。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局部加用火針外治。具體方法:選取患者皮損部位及疼痛部位為針刺部位。器械選擇:火針(華倫牌不銹鋼毫針,規(guī)格為2寸)、酒精燈、碘伏(源樂牌)、一次性醫(yī)用手套、醫(yī)用棉簽、醫(yī)用棉球等。操作方法:患者取臥位或坐位使皮損充分暴露便于針刺,在已選皮損部位及疼痛部位用碘伏棉簽常規(guī)消毒,點燃酒精燈,一般左手持酒精燈,右手持火針,將針尖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直至將針尖燒至通紅亮白后,迅速準確地刺入皰疹頂端中央或最高處施行淺刺,然后用消毒脫脂棉球按壓擠出皰液;在無明顯丘皰疹、水皰但疼痛顯著處,用火針進行均勻點刺,術后用碘伏棉球在針刺處消毒,隔日1次。注意事項:火針整個針剌過程中注意嚴格無菌操作,對于過度饑餓、過度飽脹、情緒過于緊張者宜稍事休息后再行針刺操作。操作做到快進快出,注意安全。同時囑患者不能搔抓施針處,24 h內不能洗澡,禁食辛辣魚腥、生冷。
2組基礎治療:均用阿昔洛韋乳膏適量外涂患處,每日4次,有糜爛滲出者局部0.1%利凡諾溶液濕敷,每日4次。2組均治療14 d,治療結束后觀察療效。
1.7 觀察指標 (1)評分方法:參照孫建方[4]提出的皮損評分判斷標準,分別對皰疹數目、性狀,紅斑性狀,皮損面積,自覺癥狀燒灼感、疼痛,對睡眠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分,上述7項評分相加為總積分。見表1。具體采用統(tǒng)一表格記錄患者在相應的觀察時點:第0 d、第7 d、第14 d分別對皰疹數目、性狀,紅斑性狀,皮損總面積,自覺癥狀燒灼感、疼痛,對睡眠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分,計算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2)不良反應觀察: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自覺癥狀和體征的改善情況及采集靜脈血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觀察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
1.8 療效標準 療效指數=(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痊愈:皮損消退,疼痛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皮損消退大部分,局部疼痛減輕明顯,60%≤療效指數>90%;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疼痛稍減輕,30%≤療效指數>60%;無效:皮損部分消退,疼痛無減輕,療效指數<30%。
1.9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使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n(x±s)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為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總積分、療效指數比較 對2組患者在治療第0、7、14 d分別對皰疹數目、性狀,紅斑性狀,皮損面積,自覺癥狀燒灼感、疼痛,對睡眠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分,觀察治療效果,根據總積分的下降程度和療效指數來比較各組治療效果。見表2。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治療后總有效率差異顯著(*P=0.0014<0.0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3 不良反應 2組患者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入組患者均于治療前、療程結束后化驗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療程結束后2組患者均未出現檢驗指標異常。
3 討論
通過對本院門診120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組治療后,治療組(火針聯合解毒祛痛湯)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應用解毒祛痛湯)。本研究所用解毒祛痛湯為本院治療帶狀皰疹(蛇串瘡)經驗方,由經典古方龍膽瀉肝湯加金鈴子散化裁而成。龍膽瀉肝湯作為治療肝膽濕熱型帶狀皰疹在諸多文獻中都有闡述,其中于瑩等[5]通過檢索CNKI,VIP,Wanfang Data 國內中文數據庫中自建庫到2015年3月,公開發(fā)表的用龍膽瀉肝湯(丸)治療帶狀皰疹的隨機或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分析得出:龍膽瀉肝湯(丸)治療帶狀皰疹與西藥相比,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并在癥狀體征改善、后遺神經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解毒祛痛湯中龍膽草為苦寒之品,既能清利濕熱,又能瀉實火,為君藥;金鈴子苦寒瀉火,行氣止痛,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加強君藥瀉火除濕之力共為臣藥;澤瀉、木通、車前子導利下行,給濕熱之邪以出路,從膀胱滲泄;當歸、生地養(yǎng)血滋陰,使邪去而不傷陰,柴胡疏肝理氣,元胡能行血中氣滯以達活血止痛之功,共輔佐君臣藥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具有清熱利濕,行氣解郁,活血止痛之功效,善治帶狀皰疹肝膽濕熱型。
火針療法是一種中醫(yī)外治方法,從古沿用至今。火針從中醫(yī)角度分析具有祛寒除濕,溫經止痛;運行血氣,解痙止痛,祛除麻木;引邪外出,清熱解毒;提腐祛膿,生肌斂瘡;溫通經絡,祛風止癢[6]等作用,治療肝膽濕熱型帶狀皰疹取其引邪外出,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醫(yī)學研究火針療法治療帶狀皰疹機理如下[7]:(一)、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病變部位溫度,激活機體的應激性反應,調整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tài)。(二)、鎮(zhèn)痛:降低體內炎癥因子,調節(jié)體內神經遞質的含量,興奮”第二優(yōu)勢灶”,提高刺激反射閾,轉移注意力。(三)、調節(jié)內分泌-免疫。(四)、對外周血象的影響:除了局部血液供應增強還可促進白細胞的滲出和提高吞噬能力,幫助炎癥消退。所以火針治療帶狀皰疹既可以快速止痛,又可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
本實驗采取火針聯合經驗方解毒祛痛湯治療帶狀皰疹肝膽濕熱型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65-67.
[2]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51-15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59.
[4]孫建方.泛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5):371.
[5]于瑩,黃海量,楊海昊,等.龍膽瀉肝湯(丸)治療帶狀皰疹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5):226-230.
[6]袁婧.火針配合刺絡拔罐為主治療肝膽濕熱型帶狀皰疹臨床觀察[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5,20.
[7]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皮膚病火針療法[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8:16-18.
(收稿日期: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