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宇
2020年6月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一則警示性案例文章,在文章中被樹為“反面典型”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的一名殘聯干部。
這起案例的涉案“主角”是都安瑤族自治縣殘聯理事長藍慶彥。2020年4月,都安縣委巡察組在對縣殘疾人聯合會進行巡察時,遇到了一件“怪事”。巡察人員發現,在一份縣殘聯的干部職工花名冊中有一位藍某,系女性聘用人員,而在巡察人員的印象里,其個人情況與一份殘疾人花名冊里的某位殘疾人竟然完全相同。

巡察人員立即調出兩份資料進行比對,結果證明是同一人。縣殘聯竟然聘用有肢體四級殘疾的人作為工作人員?這一情況引起工作人員的懷疑,于是,巡察組隨即展開深入調查。這一查,便查出了與藍慶彥相關的一大串問題。
在縣紀委監委的調查之下,核查人員發現,這位受聘在縣殘聯工作的“殘疾人”藍某,竟然是縣殘聯理事長藍慶彥的親生女兒。
資料顯示,她于2013年經縣殘疾人聯合會同意,辦理了肢體四級殘疾證,并于2016年享受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資金5000元,同年被縣殘疾人聯合會聘為工作人員。
查到這里,不論其女兒是否真是殘疾人,藍慶彥違反人事規定,讓子女在自己擔任領導的部門工作的問題,已經有了“實錘”。但事實上,這卻僅僅是藍慶彥違紀行為的冰山一角。
沒費多少工夫,縣紀委監委的工作人員就發現藍慶彥女兒根本沒有任何殘疾的事實。與此同時,他們還發現,藍慶彥的兒子也在縣殘聯違規任職。隨著審查的不斷深入,縣殘聯的諸多問題浮出水面。
經查,2013年至2017年,縣殘聯理事長藍慶彥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為其父親辦理了聽力二級殘疾證,為其母親辦理了肢體二級殘疾證,為其妻子辦理了肢體四級殘疾證。并且,其女兒、弟弟、妹妹和其他親屬共10人,均辦理了不同等級、不同類別的殘疾證。這些親屬據此累計得到殘疾人就業扶助資金2.5萬元、貧困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補助資金1.6萬元、助殘扶貧工程補助1000元、“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殘疾人補助資金3000元等補助資金共計5.4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縣殘聯副理事長梁家鵬也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為其妻子、父親、母親、岳母、哥哥等5人辦理了殘疾證,上述親屬據此獲得各項補助資金3.93萬元。另一名副理事長梁志明同樣為其5名親屬辦理了殘疾證,并領取相關補助2.17萬元。原縣殘聯理事長、現任縣殘聯正科級干部的唐啟錄違規為其妻子辦理了肢體四級殘疾證,累計領取城鎮貧困殘疾人和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補貼共計8100元。
上述事實,讓人不禁驚訝:個別領導干部在貪污公款方面竟然如此有“想象力”,為了幾萬元的殘疾補助,涉事干部及其家人竟然能拋棄尊嚴到這種地步。對此,調查人員戲稱:都安縣殘聯的領導班子,是“全家領殘補”。這起案例帶來的教訓,值得警惕。
中國有句俗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對藍慶彥和梁家鵬而言,他們則稱得上是“一人當官,全家‘殘疾”。正常情況下,當然沒人愿意成為殘疾人,但在權力的運作之下,某些人卻可以成為身體無礙、空領補助的“假殘疾人”。
歸根結底,“升天”也好,“殘疾”也罷,這類現象的本質,都是領導干部家風不正,導致其親友圈子對其權力形成攀附的態勢。
近年來,我國查處了不少領導干部把職權或職務影響力變成“搖錢樹”的案件,大多發生在壟斷性強、油水大的行業或部門。而此次作為“清水衙門”的殘疾人聯合會“翻車”,說明只要監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在任何位置,都會有人經不起利益誘惑,鋌而走險。
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一個人“下水”,就可能形成系統性腐敗。這些權力尋租行為,往往需要內部上下貫通、左右幫襯。于是,就有了讓調查人員都啼笑皆非的“全家殘疾”、“全家領補貼”的領導班子。
因此,各地在以本案為戒、扎細扎密扎牢顯形制度的籬笆時,還要想想辦法,扎細扎密扎牢隱形制度的籬笆。別讓類似“一人當官,全家‘殘疾”的鬧劇,刺激公眾神經、損害政府機關形象。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