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佳
摘 要:油庫改革的兩個難點:一是用工,二是分配。本文從油庫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的背景意義入手,重點就構建大班組制運作、提升信息化手段、強化內部競爭機制引入、優化考核分配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為不斷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推進成品油銷售企業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關鍵詞: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法
一、深化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意義
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新形勢下中央對國有企業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促進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是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效率效益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盡管成品油銷售企業在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部分業務領域,尤其是油庫板塊,用工制度管理方面體制機制僵化、薪酬分配平均化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市場化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減等問題仍然存在,上述矛盾已成為成品油銷售企業提高勞效、提升人力資本構建市場化用工分配機制的重要瓶頸。因此,通過油庫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進一步解決用工分配制度管理體制機制僵化問題,最大限度的激發油庫員工干事創業動力、活力,是當前成品油銷售企業油庫勞動用工分配管理亟需解決的課題。
二、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法
油庫用工分配改革必須以確保油庫安全為前提,把握“企業降本、油庫提效、員工增收”的改革根本原則,聚焦改革配套的各項舉措,發揮好協同效應。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實施油庫定崗、定編、定人(以下簡稱“三定”)。一是規范油庫管理和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對現有油庫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進行全面梳理,從嚴從緊控制各類專職人員,除黨政負責人以外,只設置HSSE管理、綜合管理等管理及專業技術崗位,使用人數控制在3-5人之內。二是實施綜合性大班組運作模式。按照“效率優化、結構合理、滿足需要”的原則,構建油庫“大崗位、大融合”的全新格局,取消原有的卸油、付油等專業性崗位,整合為2-3個綜合性大班組,如生產運行組、后勤保障組等。三是以“三定”為切入點,重新核定定員目標。按照“一庫一策”的方法,綜合考慮信息化程度提高、設備設施進步、員工素質提升等因素,搭建不同接卸設施(管輸、水路、鐵路)用工配置標準模型,并結合收發油業務運行峰谷關系,做好優化排班。四是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員工業務能力和綜合技能,更好地支撐綜合性大班組運作模式的變革。
(二)加快信息系統和自動化設施設備建設。一是全面深化液位儀的應用,切實降低油庫計量工作量,減少各級各類專職計量員數量。二是加快推進自助換票 ATM 機、油罐車電子鉛封、電子門禁、電子道閘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自動化設施設備的建設,進一步修訂完善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實現設備系統替代人工操作,減少各類不必要的用工。三是積極推進智慧油庫建設工作。積極探索油庫物聯網絡建設,開發物聯網應用,推進設備生命周期管理;升級計量系統和裝車系統,提升中控系統管理能力。
(三)引入全面競爭和輪崗交流機制。一是按照公平公正、透明公開的原則,在油庫內部強化競爭機制引入,促進人崗匹配度的優化和提升。對不能勝任的員工,及時調崗降薪;對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員工,堅決予以解除,每年保持油庫隊伍合理的淘汰率。二是建立機關、油庫、加油站員工的內部正常流動機制。積極引進機關、加油站優秀員工到油庫工作,在提高油庫員工素質的同時,加快復合型技能人才隊伍培養。
(四)完善薪酬考核分配機制。一是全面優化績效考核體系。構建以崗位價值、工作能力定薪酬標準,以工作業績定薪酬水平的考核分配新機制。建立員工個人績效與油庫整體績效掛鉤聯動機制,積極營造“人人關心生產、人人支持生產”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員工薪酬考核分配制度。根據崗位重要性、技能要求、工作量飽和度等重新確定各崗位薪酬標準,同崗同酬、易崗易薪。進一步加大績效薪酬占比,推進以進庫量、出庫量、吞吐量、油品損耗、噸油運雜費、HSSE管理、7S現場標準化考核等為主要指標的多聯計酬,對基本薪酬部分納入考核兌現范圍,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和收入能增能減。三是建立技能提升配套激勵政策。加大對員工多崗位操作資質獲證的獎勵力度,引導員工通過提高能力價值增收。四是適度下放薪酬考核分配權限。對考核到位、薪酬分配基礎好的油庫,可適當擴大油庫負責人、班組負責人薪酬考核的二次分配權,更好的貫徹落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要求,實現員工收入與工作作風、工作業績的緊密掛鉤。
三、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實踐體會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孤立、單項的改革,每一項改革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油庫改革更是如此,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和復雜性更強,工作難度更大。在改革過程中,既要從實際出發,審慎有序地推進改革,又要統籌統籌兼顧,凝聚力量和共識,形成改革的強大合力。
(一)強化頂層設計是關鍵。油庫用工分配改革政策性強、群眾關注度高,觸及利益、體制、理念等深層次矛盾,要積極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精心組織,各層級周密部署,統籌安排好改革的具體時間、方法步驟;強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改革激勵約束,形成倒逼機制。
(二)塑造價值創造文化是重點。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價值展開,沒有價值,一切活動都是空中樓閣。一是在用工制度改革上,通過完善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用工制度,形成人員能進能出的合理流動機制,要讓員工感受到被分流的壓力;二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要將收入分配向勞動效率高、用工總量少的單位和員工傾斜,讓用工總量多、勞動效率低的單位感受到收入下降的壓力,從而在油庫內形成精簡用工、提升勞效、爭創業績的良好氛圍。
(三)妥善處理改革穩定關系是保障。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沒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沒有穩定,改革將無從前進。一是要科學合理制定具體改革措施,認真評估風險和矛盾,妥善平衡各類群體利益關系,公平公正開展各項改革工作,從源頭減少各類風險。二是要形成人事、勞資、宣傳等部門的統籌協調合力,有效做好相關政策宣傳解讀和教育引導工作,最大限度獲得員工理解和支持。三是要堅持柔性化處理,以人為本、分類施策,不讓一個想干事的員工下崗,同時也堅決不想閑人懶漢。對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積極拓寬分流渠道和平臺,鼓勵再上崗、再就業;對于不愿意干的,堅決按照政策分流安置。
四、結束語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構建“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用工分配機制是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的必要保證。通過油庫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人崗匹配、進出暢通、激勵有效,必將為企業的勞動關系更加穩定、勞動用工分配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彭金開,《淺談國有企業市場化用工改革》,《人力資源管理》2015年第3期,第127頁。
[2]張陶偉,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經濟師,2018年第11期,第257-258頁。
[3]于慶國,《國有企業深化勞動用工管理改革探析》,《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9年第2期,第62-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