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周
摘 要:有色金屬產業是我國許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產業,更是制造業發展到重要保障。尤其在當前資源競爭中,如何保障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安全發展,對我國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形勢不斷變化,其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就需要與時俱進,以更為準確的反映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的現實狀況。本文分析了當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研究現狀以及構建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必要性,進而基于信息可替代視角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展開探討。
關鍵詞:產業安全;有色金屬;指標體系
引言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有色金屬種類繁多,在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都有所應用,且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有色金屬的開發和利用一直都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而有色金屬作為制造業發展中的重要原材料,對我國的制造業發展更是有著巨大影響。尤其在當前我國爭做世界制造強國的過程中,保障有色金屬產業的安全發展對制造業及其相關下游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競爭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意義。針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問題國內外都進行了相關研究,也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就我國而言,現有的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與實際發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出入,并不能準確有效的反應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情況并對其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指導。對此就需要我們以另一種視角去重新構建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以更為有效地對我國當前的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實施評估。
一、當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研究現狀
針對有色金屬安全問題,國內外分別從不同角度都進行了相關研究。如Tiess就從環境規制對有色金屬的供應安全問題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而Gemechu等對稀土、銻、鈹等金屬的地緣政治供應問題展開評估。此外,國外的Kim與Ando等從有色金屬產業安全角度探討了有色金屬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Zhang Y J等分析了新興國家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各種影響有色金屬價格的因素。Ha等以銅金屬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國際銅價格對我國銅企業股價的影響。在這些研究中,不乏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問題的討論,但其研究則多集中于有色金屬價格、產業安全影響因素以及國內外政策方面,而真正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總體安全狀況以及產業安全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則相對匱乏,這就使我們仍無法了解到有色金屬產業安全背后的相關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產業與制造業的發展,國內相關領域也開始意識到產業安全評價的重要性,并開始針對個別產業的安全評價展開研究,但這些研究所面向的產業多為農業、零售業、高技術產業等,而在有色金屬產業安全評價方面的研究則幾乎處于空白狀態。對此,就需要我們借鑒其他產業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進行研究,并以評價有色金屬產業安全為目的從理論層面加快構建起更為完善的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以使產業評價能夠詳細反映我國有色金屬發展狀況,并使指標體系可以更好地為今天的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提供服務。
二、構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我國在產業安全的研究方面更多側重于產權歸屬問題,即以國家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所達到的國民產業權益具體份額以及其最佳狀態下的最佳份額偏離度。這一研究方向在之后不斷研究深入的情況下又形成了以控制權問題為主要方向,即以控制力作為衡量產業安全的尺度。但這種研究和評價思路隨后又被許多人認為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其中缺少了發展這一重要緯度。對此,我國產業安全評價體系進一步形成了產業國際競爭力、國內生存環境、控制力、對外依存度這四個層面的評價體系。但這一評價體系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產業中。尤其對于有色金屬產業而言,其作為一種特殊的產業,在產業內涵上更為復雜,所以必須從更為科學的緯度去對其進行評價,這就體現出構建有色金屬產業指標體系的重要性。而我國選階段針對有色金屬差產業安全的評價也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指標體系,但其評價緯度主要是經濟發展角度,這種指標評價體系仍不能很好地對有色金屬產業到安全實施綜合全面評定。因此,在當前我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其基礎性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已經勢在必行。
三、基于信息可替代視角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構建的新思路
現階段針對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已經形成了以經濟指標為主的評價模式,且實際評價過程中多采用我國學者景玉琴提出的產業安全指標體系。但這一指標體系隨著有色金屬產業的不斷發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一方面,有色金屬產業本身就是一種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型產業,如果單純以過去的產業安全評價理論進行研究分析,結合產業安全理論、生產要素理論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就至少要從經濟、生態和資源三方面來對其安全進行評估,而經濟指標體系則更多關注經濟這一個層面。另一方面,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在多年來追求高產能、高品質以及高速度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斷積累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如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從而使有色金屬產業形成了一個高能耗、高水耗、高廢物產出的生產格局,這就與當前我國的綠色、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背道而馳。在此情況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就需要將生態環境的相關指標也納入到其產業安全評價范疇內,如此方能更為客觀準確的將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狀況與安全性反映出來。
(二)基于信息可替代視角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將生態環境指標納入到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后,其評價指標將進一步增多。但在眾多評價指標中必然會存在一些指標在信息上存在重疊問題。所以實際構建中還需要利用信息可替代性的指標篩選辦法將這些存在信息重疊的指標進行剔除,刪去對產業綜合評價影響較小的指標,保留影響較大的指標,如此方能最終確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
此處結合信息可替代方法篩選并最終保留下來的有色金屬產業安全評價指標主要包含一級指標四個,即產業發展環境緯度、產業競爭力緯度、產業控制力緯度、產業對外依存緯度;二級指標七個,即市場需求增長率、R&D經費投入強度、成本利潤率、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國內資本額、產業進口對外依存度以及出口對外依存度。
四、新產業安全指標體系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問題
結合新產業安全指標體系能夠更為全面的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情況進行分析。首先,當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在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等方面都有待調整與優化。這說明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的生產技術、生產條件已經存在較大問題,亟待改善。其次,為確保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我國的有色金屬產業市場化建設仍有待進一步強化,尤其在產業的公平競爭機制方面需要通過政策加以引導和構建。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維護民營資本權益,制定出臺相關市場保護性措施,如此方能使未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更為健康穩定。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指標體系構建需要考慮到其可持續發展問題將生態指標納入評價范疇,然后利用信息可替代辦法對指標進行篩選優化,如此方能確定出更為科學的指標體系,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實施更為有效的評估。
參考文獻:
[1]李春雪,劉春學,張欽禮.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穩定性的熵評價分析[J].中國礦業,2017,26(03):34-37+42.
[2]何青.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安全形勢分析及展望[J].世界有色金屬,2013(11):70-71.
[3]孫麟. 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整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