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群超 王慶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水平的提升,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人們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對旅游的認知不再滿足于到傳統景點的觀光型模式,而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產品更受青睞,體育旅游恰好能滿足這些需求。伴隨著全民健身熱潮,促進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拓寬體育旅游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體育業和旅游業生存力與效益的有效手段。體育旅游作為新的消費熱點和一種全新的休閑方式出現。體育作為內容,提升了旅游資源價值,旅游作為渠道,拓展了體育的實現方式。天津作為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之一,2017年成功舉辦第13屆全民運動會,為天津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天津體育旅游如何轉型升級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將影響天津市體育旅游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緊密結合起來,分析天津市體育旅游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由此發揮優勢,有效避免劣勢。
2019年,天津市生產總值14104.28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4元,增長7.3%。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854元,增長6.5%。整體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三五”后期良好發展。天津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環渤海經濟中心、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起步早,積累的經濟實力雄厚。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天津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6年5月,體育旅游得到重點關注,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簽署 《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共同擬制了《全國體育旅游發展綱要》,啟動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和項目遴選、統計指標體系制訂等工作。同年12月,國家旅游局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規劃中自駕車旅居車旅游、海洋及濱水旅游、冰雪旅游等選擇,多指向相關度高的體育旅游業。同時國家體育局和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推出100項精品賽事。2017年7月,發布《“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強調加大體育旅游宣傳,培育體育旅游重點項目。為了推進體育旅游政策進度,2017年7月,全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提出了以規劃為引領、以產業融合為路徑等措施推動體育旅游發展。同年8月,國家體育局與海南省簽署協議,將旅游衛視打造為全國體育旅游宣傳平臺。
2016年4月30日至5月2日,天津首屆體育旅游大會在天津靜海團泊湖舉行。本次大會以“喜迎十三全運、廣惠健康民生、共促和諧發展”為主題,通過舉辦大會引導和培養大眾健康生活新理念,推動天津市體育旅游等健身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9月在天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首次特設 “體育旅游展覽板塊”;2017年被稱為“天津市體育旅游年”,這些政策措施為天津體育旅游發展提供了動力。
根據世界體育旅游組織公布的信息,每年全球體育旅游市場規模的增速約為15%。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體育旅游僅占旅游行業的5%,但發達國家占20%,其旅游產業總值達到4萬億元。我國規劃到2020年,體育旅游總人數達到10億人次,占旅游總人數的15%,體育旅游總消費規模突破1萬億元。當前京津冀體育旅游總人數占旅游總人數近10%,體育旅游對旅游產業的貢獻率達6%,與發達國家體育旅游的市場份額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提升體育旅游消費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
2017年天津舉辦大型健身賽事活動120余項,參與市民達200萬人次。全運會期間共有來自全國各省市和運動協會的10217名運動員、5682名體育官員、3964名技術官員參與其中,這是天津迄今為止承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社會影響最廣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接待入境旅游者345.06萬人次,與2016年相比,增長3.0%;其中,外國人317.65萬人次,增長2.8%。旅游外匯收入37.52億美元,增長5.5%。與上年同期相比接待國內游客增長10.4%,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2.8%。出境游48.50萬人次,增長14.3%。全運會讓中國甚至世界很全面地了解天津,提高了天津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可度,天津旅游市場規模逐年增大,這些都加大了天津體育旅游的機會。
天津位于渤海之濱,又毗鄰首都北京,自古就是京師門戶,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主要的航空貨運中心之一,2019年客運量1.96億人次。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一流的海港、空港及發達的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和先進的電信通信網及便利的郵政網構成了天津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網絡,為來往游客提供便利。天津依托亞洲最大郵輪母港,開辟了多條郵輪旅游線路。通過航站樓擴建,增加通航城市和航班密度,覆蓋國內外眾多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為體育旅游增加了發展的可能性。
天津有著名的自然旅游景觀20余處,人文旅游資源及景點達40個左右。海岸線153.3公里,多處4A級海濱浴場和溫泉圣地,海上運動、沙灘項目、濱海娛樂、水上比賽等與水相關的主題海濱體育運動也豐富了體育旅游品類。作為中國第一批“中國武術之鄉”,武術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在天津被較為完好地保留下來,也是天津傳統體育旅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薊州盤山的北少林功夫、霍元甲故居西青精武武術、河東長拳攔手門、津門回族重刀等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更是吸引著全球的武術旅游愛好者。天津大大小小的湖泊(東麗湖、翠屏湖、團泊湖等)河流(海河及其支流)、高山(八仙山、九龍山、5A級景區盤山)以及西青的黑森林等自然旅游資源為定向越野、馬拉松、攀巖、戶外探險、滑雪、自行車賽等戶外體育項目提供了優質的活動場地。奧運會、全運會等賽事留下大小體育場館 22處,2019年全市新建多個健身園、體育公園及健身廣場,打造15分鐘健身圈。
武清運河驛站、濱海東疆沙灘、團泊湖光合谷、樂樂島等房車露營地初具規模;濱海新區還開通了低空飛行旅游線路。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體育旅游和體育文化博覽會上,天津的參展項目獲得了廣泛好評,其中有6個項目在全國評選中獲獎,分別是天津五大道體育文化旅游區、天津健康產業園旅游區、環團泊湖自行車邀請賽、天津霍元甲文武學校《武傳奇》功夫劇、天津市君利農業示范園、北運河休閑旅游驛站。天津在體育旅游方面的獨特魅力和資源優勢為體育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體育旅游的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參與體育類,一種是觀賞體育賽事類。天津每年有大量的體育賽事活動,大多舉辦地在景區、公園或綠地,是體育旅游發展的雛形。如2014年開始的“天津市民健康跑”,分別在北辰郊野公園、靜海團泊湖、濱海新區竇莊通用機場等地舉辦;2016年9月,“天津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山地技能比賽暨2016年全國戶外指導員綜合技能挑戰賽”在北辰郊野公園舉辦;2016年9月,“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在天津3A級景區梨木臺成功舉辦;2017年5月,在津南區海河故道公園成功舉辦“體旅融合 助力全運”單車城市定向賽;2017年7月,“京津冀汽車露營大會暨山野徒步大會”在薊州甘露山風景區舉辦;2017年7月,“天津市民城市定向體育旅游大賽”在天津市地標型建筑及景點舉辦;2017年 11月,“京津冀山地越野挑戰賽”在薊州下營鎮舉辦;2018年4月,“天津市全民健身山地技能挑戰賽”在天津環亞國際馬術會舉辦;2018年5月,“第二屆京津冀山野露營大會”在薊州區舉辦;2018年7月,“全國徒步大會天津站暨天津市山野運動大會”在薊州甘露山風景區舉辦;2018年6月,“天津第三屆體育旅游大會暨首屆京津冀自行車挑戰賽”在天津東疆灣景區舉辦;2018年10月,“光大銀行杯市民城市定向賽”在天津市內著名景點及地標建筑舉辦。2019年舉辦了第二屆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天津國際冰壺公開賽等精品賽事,這些都推動了天津體育旅游的發展。
1.體育旅游在天津發展仍處于滯后狀態
就現狀來看,同南方一些開發較早、經濟發達的旅游城市和北方的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天津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還相差甚遠。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旅游局發布15條“十一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線路”以及“18條春節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路線”,在2017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上評選出的“2017年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區、十佳精品路線、十佳精品賽事、十佳目的地”,未見天津身影。這些線路涵蓋山地戶外、攀巖、漂流、自駕、探險及海上項目等不同類型,這些項目在天津發展較慢。目前天津開發的體育旅游產品形式過于單一,且部分體育項目更是因為借力全運會而剛剛起步,甚至于要借助全運會賽事設施為基地引進更多項目設施。現在天津的體育旅游項目市場整體規模較小,沒有形成系統的規劃與開發,旅游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天津特色開發力度不夠,缺乏高質量的旅游產品。
2.對外宣傳力度不夠
天津雖然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但是體育旅游產值不高。天津作為領跑近代體育的城市,依靠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曾在中國近代體育史上創造多個第一,第一個奧運委員王正廷,第一個引入籃球運動的城市……天津擁有很多很好的宣傳資源,但是現在旅游市場上對于天津體育旅游方面的宣傳較少,雖然2017年天津作為主辦城市借助于全運會很好地吸引了眾多目光,但是在著力于天津本土旅游文化宣傳上的力度還是稍顯薄弱。
3.缺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
體育旅游業當前需要的人才核心技能主要有三類,有旅游管理學知識并掌握一定體育專業技能、有單項專業技能資格從業證;專門研究體育旅游行業有創新研發能力。目前就天津而言,體育旅游市場在旅游市場中所占比例較小,實力較弱,缺乏實踐探討,與體育旅游相關課程并未開設。目前開設與旅游相關專業的高校有8所,開設與體育相關專業的有4所,但兩個專業并沒有在課程體系上出現交叉融合,整體比較呈現單一獨立發展。加之對體育旅游方面工作職位及前景不了解,選擇兩個專業綜合性發展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隨著對體育旅游的深入研究,增設專業學科為其輸送專業人才也是發展的需要和目前需要亟待改進的問題。
一體化融合模式是在區域范圍內,將產業規劃、組織、制度、產品、市場和管理等一體化,通過對資源的整合,無縫對接使游客的體驗價值得到全面實現,共同服務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互為一體的發展。如通過借助節慶和會展等平臺,融入體育和旅游的元素,打造全新的節慶體育旅游和會展體育旅游產品。天津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要一體化,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制定產業融合規劃。體旅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外,還需要制定可操作性強的體旅產業融合規劃。以規劃引領,制定體旅融合目標,做好區域體旅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產業要素規劃及體旅融合示范區建設等。其次是天津市范圍內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體育企業和旅游企業要構建協同創新機制,不同行業的企業之間要合作開拓業務領域,創新業態。最后是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的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和培育體育旅游發展機制。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天津應樹立京津冀大旅游目的地觀念,發揮比較優勢,強調差異化、互補性旅游發展格局。推進“四個一體化”建設,推進落實《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在打造體育旅游產品、交通集散、市場營銷、示范區建設、管理協調等方面創新跨越發展。發揮天津、北京至薊州區旅游專線鐵路的作用,規劃建設房車營地,充分利用公交、地鐵、專線觀光車等,打通進入景區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全域化便捷交通服務體系,實現天津旅游的 “快進慢游”。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文化一脈相承,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應該錯位發展,突出地方特色,對體育旅游資源統籌規劃,建立體育旅游合作機構,形成放權給地方、放責給協會、放事給市場的體育旅游管理體制。(詳見圖1)
重組融合模式是在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共同利益的驅動下,解散各自原來的價值鏈,利用新的價值構造通道將各自價值鏈中要素和核心環節進行重組,形成新的價值鏈,從而實現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這種模式主要表現在特色體育項目旅游的開發上。天津應按照國務院出臺的 《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關于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新辟旅游消費市場的要求,推進露營基地的建設。依托天津郊野公園及水系資源,協調公安、水務、土地、環保、林業等部門,加快完善郊野公園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相關建設標準和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進自駕車房車露營地的發展。
天津市區可以發展以海河為中心的水上運動俱樂部,以古文化街為中心的津味節慶民俗體育文化觀賞游,以各大體育賽事為中心的觀賽游。天津薊州有被國際田協正式批準的馬拉松旅游路線,因其山體眾多,因此可以發展野外定向、徒步、攀巖、登山、滑雪等富有刺激性的運動體驗,再加之其特有的北少林武術文化,可以結合部分休閑運動發展文化觀賞體驗游。天津濱海新區因為其臨海的優勢,剛好可以彌補天津發展海上運動的不足,可以發展黃金海岸沙灘運動、海上帆船、沖浪、賽艇等康體休閑體育旅游項目。
自行車休閑游已成為人們現代休閑體育項目的必要內容之一。天津具有優勢明顯的自行車體育旅游品牌——中國第一輛“飛鴿”自行車。天津應挖掘“飛鴿”文化,設計自行車旅游線路,開設“騎飛鴿,游天津”為主題的自行車體育旅游項目。
高爾夫高端體育風靡,從天津第一家高爾夫球場開幕至今也有20余年,目前擁有楊柳青、阿羅馬、隴海國際、松江團泊湖、京津國際、森林假日等標準球場。在部分高校還開設了高爾夫管理專業,因此天津應利用豐富的高球資源,爭取各類高爾夫賽事的主辦權,吸引來自國內外的高爾夫愛好者,從而帶動高爾夫運動旅游。(詳見圖2)

圖2 體育和旅游重組融合發展模式
滲透交叉融合模式是借助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創新,將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價值鏈中部分或全部環節交叉滲透到另一個產業,促使它們相互融合。如一個酒店或景區,為滿足游客的健身休閑需求,延伸提供健身房、室外健身步道,甚至高爾夫球場;體育賽事和場館發展中,需要提供食、住、行、購等開發旅游產品。因此在景區的規劃設計上,可以增加徒步走步道或自行車車道等,將體育運動項目引入旅游項目進行重組,從而豐富旅游產品。
天津舉辦了奧運會、東亞運會和全運會,這些大型賽事都留下了許多場館,現在許多場館處于閑置的狀態。天津可以充分開發利用這些設施設備,實現體育賽事服務、大型活動、商業發展在經營總收入中所占比重3∶4∶3的綜合型產業格局。在奧運、亞運會場館的基礎上,全運會期間又增設了很多場館,部分在大學,部分在社會區域,社會區域的場館又主要集中在團泊湖景區及周邊,對于這部分場館,可以開設觀光游,特別是奧運會后建設的薩馬蘭奇紀念館,在全運會期間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作為團泊區域體育旅游的龍頭產品,帶動周邊場館進行整合營銷。對于高校的場館,則可以開設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或冬夏令營,除了可以在場館開設體育活動外,還可以感受各個大學的人文情懷。通過發展體育旅游,既解決了場館閑置問題,也為場館維護提供了資金支持,達到雙贏。全運會在市內六區的火炬傳遞路線,走的都是該區域的核心區或景觀帶,如“和平區的五大道”“河西區的文化中心”“河北區的意式風情區”“河東區的海河景觀帶”“南開區的老城廂”“紅橋區的天子渡口”,重走火炬傳遞線,開創富有特色含義的體育旅游線路,也是對現有市區觀光線路的創新和重組。
體育賽事可以激發旅游者強烈的旅游動機,體育界的賽事也是旅游者的盛會,像水滴奧運場館、團泊湖各體育館通過舉辦田徑、足球、滑冰等大型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引進表演秀、演唱會和音樂節等各類文化演出活動配合開展青少年賽事和公益活動,培育 “體育館冰雪嘉年華”“黃崖關馬拉松賽”“環團泊湖公路自行車賽”“WTA天津公開賽”等自主品牌進行全方位綜合性開發。將體育賽事品牌與城市形象、企業品牌結合起來,實現賽事與城市、企業的整合營銷,有力地推動了體育競賽和旅游的融合,成為天津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典范。開發具有天津特色的體育旅游商品,將無形城市品牌的形象進行具體化。(詳見圖3)

圖3 體育和旅游滲透交叉融合發展模式
天津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不是兩大板塊的機械組合,而是兩大產業通過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等方式,最終形成的一體化格局。天津未來發展體育旅游具有較強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劣勢,有良好的發展機遇,也必須應對各種挑戰。雖然國內對于體育旅游的研究也有近30年的歷程,但是就天津而言,體育旅游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理論研究也大部分局限于旅游學和體育學,綜合運用經濟學、管理學、人類學等各學科、多元化視角的研究仍不多見,相比較國外采用數理統計和構造模型。我國更側重于理論性研究,實踐性稍差,這些都需要更多的學者專家的關注與研究。此外,在成立專門的體育旅游管理機構,制定專門促進體育旅游發展的政策方面,也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總而言之,隨著旅游休閑時代的到來,國家對體育和旅游產業的重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勢必成為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