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善學
高職教育要密切聯系產業界,及時應對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變化所產生的新的需求。比起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的教育功能、辦學任務、影響因素更為復雜,是個性化更為突出、多元化更為明顯、特色化更為顯著的辦學類型。在高職院校差異性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文化成為學校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導致學校優勝劣汰的根本因素。新時期高職辦學文化建設要重視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正確理解辦學文化。辦學文化是學校建設的深層次問題,也是辦學的首要問題。辦學文化既是歷史連續演進的過程,同時也受到經濟社會轉型特別是教育重大變革的影響。當前高職教育正處在變革期,特別是2019年啟動的“雙高計劃”會在未來15年內對高職辦學形成持續影響。“雙高計劃”最終要在學校文化建設上產出成果,應是“雙高”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國家確定的“雙高計劃”的總體目標和任務要求要與學校文化建設有機整合、協調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也要在“雙高”建設中得到升華。“雙高”是文化建設的新機遇,為學校改革發展注入力量,增添文化自信,把學校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辦學文化是辦學主體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價值追求在學校教育實踐中體現出來的特有文化現象。辦學文化是高層次的,融入實踐而高于實踐,常先于辦學實踐萌發,又在辦學實踐中成熟。這其中的一個關鍵詞是辦學主體。公辦學校的辦學主體是黨委領導下的辦學治校集體,民辦學校、行業企業與公辦學校有所不同。這些不同辦學主體在建立各具特色和風格的辦學文化中起主導作用。其中,辦學治校集體中的帶頭人發揮著重要作用。
辦學文化具有四個重要特征。一是先導性,辦學文化在學校文化中處于先導位置,對學校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導和引領作用。二是主體性,辦學主體是辦學文化建設的主導者,是各具特色和風格的辦學文化的建設者,辦學文化因辦學主體不同而不同。三是實踐性,辦學治校主張只有在學校內部形成共識并成為共同的思想指南、實踐準則之后才能真正地轉化為辦學文化,只有文化認同才能產生文化力量。辦學文化不能脫離學校這個具體的教育實踐載體,也不能脫離學校師生員工這個群體。四是發展性,辦學文化都有其歷史源頭、形成脈絡和基本內涵,與學校的建校歷程、發展條件和政策環境關系緊密。
第二,著力建設辦學文化。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進入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新時期。高職院校既要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又要緊跟科技發展趨勢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在大改革大調整大發展中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創新辦學文化。要注意在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定位上下功夫。一是類型定位。“雙高”院校在探索類型教育答案方面應該有所作為,對諸如“雙軌制”“雙通制”的實現路徑、職業教育目標分類、職業倉的方法、專業建設機制、課程與教學論等核心問題進行研究,在“雙高”院校形成有助于豐富類型教育的政策、制度和標準的基層實踐案例。二是目標定位。要將“雙高計劃”的總目標、總要求同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賦予高職學校的新使命在同一時間節點交匯在一起,提出學校發展的目標。三是服務定位。職業院校要準確找出服務定位。例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所在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學校提出“建在開發區、服務開發區,與世界一流綜合產業新城共發展,傾力打造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職發展新模式”。四是專業定位。專業是高校最重要的產品,是核心辦學能力,高水平學校都是建立在高水平專業體系之上。五是階段定位。“雙高”建設是5年一個周期,連續支持三個周期。在15年的建設期內需要規劃階段性目標,既要有肩負使命、只爭朝夕的理想追求,又要有科學規劃、持續推進的實踐理性,安排好建設步驟,把握好各階段建設重點,不能脫離實際、急功近利、貪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