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城
你“被自動續費”了嗎?有媒體報道稱,許多手機APP推出的會員包月、包年服務套餐,暗藏“自動續費”的消費陷阱。2019年,央視曾對50款熱門付費軟件做過一項調查,發現七成以上都有自動續費的功能,并且不少APP都涉嫌忽悠用戶自動續費。APP自動續費的現象亟待規范。
隨著移動互聯網融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多場景都需要用到各種手機APP。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廣大商家就適時推出各種付費會員服務,來吸引和綁定消費者使用。通常,商家會設置新用戶優惠價或首月優惠價,而這樣的優惠往往和自動續費關聯在一起,容易造成消費者的沖動消費,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商家的誘導陷阱。
自動續費功能方便長期消費者享受相應服務,但部分商家卻把它當成一種獲取更多收益的策略。許多APP會員服務開通,商家都會默認設置成勾選連續包月、自動續費服務;而消費者若要使用優惠價格開通會員,則自動續費是必須選項。雖然這些自動續費服務能夠被消費者手動設置取消,但部分消費者會忘記取消。會員服務收費看似不多,但積少成多就是不小的數目。
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要求,商家對于格式條款要盡到說明和提示義務。
這些自動續費套路看似精明,實則是自作聰明。無論從商業倫理上看,還是從法律角度來說,這一做法既破壞了誠信經營的原則,也侵犯了用戶的合法利益。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無視消費者利益的舉動,最終都要付出代價。這也提醒商家,不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就會遭到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