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夢琪
走進武漢紡織大學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史愛武帶的幾位研究生因疫情影響剛剛返回學校開始學習。史愛武悉心詢問學生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后,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即將掛牌的智慧黨建創新研究中心。
這位1972年出生的教授,有23年黨齡。從小深受紅色熏陶的他,在美國紐約學習和工作近10年后毅然回國,將自己擅長的新興信息技術與黨建結合,一頭扎進了智慧黨建發展的研究中。
懷揣報國初心學成歸來
史愛武出生于紅色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1994年,他從武漢紡織大學自動化本科專業畢業后去往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繼續深造,并于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碩士畢業后,史愛武選擇了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工作中,他發現國內計算機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在2001年獲得全額獎學金后,史愛武決定赴美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美國紐約學習和工作近10年后,2009年史愛武又作出一次重大決定——回國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研究。他說:“計算機技術是微觀的,企業管理是中觀的,經濟是宏觀的,我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已經有多年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想再學習宏觀的經濟理論,努力為祖國經濟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此后,史愛武受聘為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通信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專家庫專家,教育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云計算首席科學家,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并入選“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
至今,他已主持完成8項國家和省部級云計算和大數據科研課題,出版云計算專著1部,發表10余篇學術論文,申請7項技術專利(5項已授權),授權9項軟件著作權。史愛武說,這些都是他回國后真正想做的事情,利用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為祖國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正是他學成回國的初心。
在社會服務中孕育黨建新思考
2010年開始,史愛武陸續受到一些機關單位和企業的委托,為它們量身定制信息化規劃和系統研發。“在社會服務工作中,我意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時候可能勝過掌握一門技術。而我自己所掌握的現代化技術正好可以利用起來,讓黨建工作做得更好。”他信心十足地說道。
2014年,史愛武進入武漢紡織大學,正式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2019年他籌劃成立“武漢紡織大學智慧黨建創新研究中心”,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性地開展黨建工作。
為此,他領銜開發了“多技術融合的黨員一鍵求助系統”,這個系統建有黨建云支部,支部黨員隨時可以互動聯系。他還開發了“黨員先鋒碼”,每個黨員平時的工作、言行均可作為大數據儲存在“先鋒大腦”中,史愛武介紹說,“這些數據可以在黨組織生活中作為年度述職年度考核使用,使民主評議黨員客觀化、定量化”。
疫情期間,如何開展黨建工作成為了一大難題。史愛武充分利用5G技術,領銜開發了“5G新基建新黨建”系統,把傳統的黨員集中開會的形式改變為不論身處何處均能召開視頻會議,他說:“就算偏遠山區老黨員,只要當地5G覆蓋,也能參加云會議,接受云教育。”這一系統不僅讓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更為便利,同時也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的黨員學習教育提供了途徑。
然而,要想將新興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到黨建中,并非一帆風順。他說:“要想真正實現創新,必須把握好理論、內容、形式和技術四個維度。雖然目前在技術方面沒有什么障礙,但是另外三個方面卻需要尋找外援,尤其是理論研究人員的不足,導致理論方面較為薄弱,因此未來還需要迎接各種挑戰。”
在教學科研中指引學生前行路
將黨建融入到育人中,史愛武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思想引導工作。他說:“我每年都會教學2門本科課程,招4-5個碩士研究生,并和身邊博士研究員或教師一起組成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云計算、大數據研發工作。”
每周組織的研究生例會上,除了布置每周學習任務外,史愛武還會更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學業和就業規劃等。談及帶過的學生,第一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蘇楠,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蘇楠曾獲得過國家獎學金,研究生期間參與了多項互聯網公司項目,畢業后很多企業都投來橄欖枝,最終他選擇了阿里投資的一家上海云計算公司。2019級碩士研究生黃太昊2016年在學校光榮入黨,深受史愛武影響的他說:“史教授不僅教課,還教我們做人,讓我們的目標更清晰、求學之路更有規劃。”
除了研究生培養,史愛武對本科生的指導也非常用心。從2014年起,他的團隊每年都會面向本科生免費開設寒暑假軟件開發實踐培訓班,每次都會挑選10-20名本科生悉心培養。這些學生學習認真刻苦,畢業時多數都能夠考上名校研究生,或成為就業達人。
在疫情期間和后疫情時期,史愛武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點,結合專業特點,積極推進思政建設,在學院公眾號上推出“云上思政”專欄,專門關注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目前,他已完成20多萬字的思政內容設置,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考研、留學、就業的規劃與指導,深受廣大師生好評。
“學院大多數老師只專心于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而史教授不僅對自己的學生培養、科研工作很上心,還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一些公益類事業,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武漢紡織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院長胡新榮對他給予高度評價。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史愛武秉持著一顆愛國報國之心,利用自身所學將科研技術運用于黨建之中,同時又將黨建中的思考融入到人才培養中來,在思政過程中為學生傳道授業、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