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躍 劉志勇 李雪飛
違法占地多、村容環境差、“三資”清理難、信訪矛盾多、集體經濟弱……2017年之前,湯崗是遠近聞名的后進村。
2017年5月,在外經商、小有成就的我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和家鄉的召喚,回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萬萬沒想到,“新官”剛上任,板凳還沒坐熱,第一項工作就是去接回赴京上訪的村民——村里有一對兄弟,因為幾厘米寬的宅基地糾紛,鬧了十幾年,也上訪了十幾年。當時我就下了決心,一定要解決這個“歷史問題”。我召集兩家人調解,最后決定在爭議地段砌上一堵墻,將他們隔開,并放出“狠話”:“這堵墻是村里砌的,誰都不能動。”最后,他們都覺得村里處事挺公平公正的,都簽了息訴罷訪承諾書。
村里積壓的信訪矛盾不止這一起,怎么辦?我和村“兩委”一班人堅守公心,從解決矛盾的角度出發,請律師宣講法律法規、請相關部門解讀政策、成立村民調解委員會……一事一策、一人一策,逐一化解。
光有公心還不夠,還得有熱心。我承諾,村民有問題,無論什么時間給我打電話,我都會第一時間到位解決。記得一個周末,一位上訪戶凌晨一兩點鐘給我打電話,要求我立刻去他家。我連夜驅車一個多小時,從襄陽市區趕回了村里。
我面臨的第二個難題,是“三資”清理。
隔壁村一個老板,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很低的價格承包了我村200多畝地。村“兩委”多次找他協商,要求重新簽訂承包合同,但沒什么效果。老百姓意見很大,進而對村“兩委”也非常不滿。
在農村當干部,就要敢于說真話,敢于得罪人!我們從這塊最硬的“骨頭”啃起。經過村“兩委”反復上門溝通做工作和法律手段協調,那個老板最終按市場價格補交了4年近9萬元的承包費差價,并重新簽訂了合同。
有他“帶頭”,村里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經過三輪清理,成功清理、收回耕地、水塘面積達2000多畝,并重新發包。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100多萬元。
為了改變村子臟、亂、差的環境,我們帶著群眾到谷城、棗陽等地去學習,回來后結合實際,請專業的設計院做設計,確定了鄉村振興規劃方案。根據方案,我們多措并舉持續開展“小三園”建設,因地制宜亮化和美化農村人居環境,以“小家美”促“鄉村美”。我們先后修建通組通戶水泥路14公里,安裝路燈200余盞,新增機井8口、變壓器7臺,各村莊院落實現水通路通電通,群眾的幸福指數日益提高。
耕地沒人種,是我村面臨的最大問題。現在,村里正準備引進社會資本,成立合作社,為村民種地提供“保姆式服務”。到時候,村民每畝地只需交納一定費用,從播種、施肥到收割、運輸,所有事情合作社全程代辦。另外,村民也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收取租金。
當書記后,我將生意托付給了妻子。這幾年,生意屢屢虧損。有人問我值不值,我覺得,看著我的家鄉一改往日后進形象,違法占地全部拆除、“三資”清理卓有成效、信訪矛盾大幅下降、集體經濟迅速騰飛,村莊環境變美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素質提升了、幸福感增強了,這就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湯崗村“當家人”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