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貴
摘要:對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學是影響學生全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可幫助其培養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水平。但是,根據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狀況,可以明確指出其中的客觀存在問題。比如由于教師過度關注教學任務指標的完成度,教學形式單調而未能實現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甚至對小學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為改善教學現狀,本文將簡單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存在原因,并基于深度學習具體探究與闡述相關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也在不斷變動。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應當正確認識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養的重要性,樹立促使學生完成深度學習和提升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方式幫助小學生確定重難點學習內容范圍以引發其學習興趣。因此,小學生積極自主參與深度學習是推動最終教學效果理想化的重要動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的存在原因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的存在原因之一在于內容教學過于零碎化,缺少系統性結構支撐,容易模糊學生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和把握,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習重點相偏離,從而對后續教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部分教師缺乏營造合適教學氛圍的意識,使得教學目的與學生實際感受存在內容不貼合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切身體會相關教學情景,以及深入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和整體價值。而且在教學大綱改革要求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需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總教學進度,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無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重難點內容。當學生學習能力局限于認識知識層面時,會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邏輯分析思維的建立。
二、有關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豐富教學形式,強化知識把握程度
各個數學知識在整個學習框架中具有相互支撐的關系,并不存在獨立的知識點。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與分析全新知識點時,應當豐富教學形式,確定新知識和學生已知知識點之間的潛在聯系,以更好吸收新內容為前提條件并借助復習題目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程度。
比如,在教課“2,5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判斷一個非零自然數是否為2或者5的倍數,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入新課之前引導學生回顧有關倍數與因數的知識內容,可通過讓學生分析13×5=65中倍數、因數關系,為后期計算2與5的倍數和推斷相關倍數特征指明思考方向,也給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內容方面開通深度思維渠道。
(二)營造合理教學氛圍,帶動學生深度學習
要想使學生投入深度學習,興趣是學生推動學習進程展開的關鍵要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處于課堂學習過程主體地位的學生,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合理趣味的學習環境,營造舒適、活躍、平等的教學氛圍,盡可能激發其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問題分析能力和邏輯創造思維。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過河》一課的內容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教師設計共24人的班級需租幾條能坐6個人的小船的問題來創設情境,并要求學生觀察教材情境圖以獲取圖中數學信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列出錯誤綜合算式的情況,教師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集中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以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被一步步引導嘗試深度學習,在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印象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延伸應用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拓展學習
數學知識發掘于實際生活,也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接受數學知識內容的綜合分析理解能力,為小學生在后期學習過程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打下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學習情況和課后反饋效果,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適當延伸擴展,促使小學生實現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學習。
比如,在教學教材內容“百分數的應用”的課堂時,教師需明確課堂教學重點內容在于使學生能夠通過把握數據間存在聯系,列出方程式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然后教師可以應用合適的數學方程應用引導學生解決數學知識的深度擴展,使學生加深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百分數的知識點完成問題。
(四)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推動學習向深度發展
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適用于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學習過程,對于分析問題具備有效的推動作用。比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的形式討論出兩個2-4位的自然數,并要計算好數字來考驗老師,使其中一個數能被3整除,而另外一個數不能被3整除。在能夠考驗老師的刺激下,促使學生積極性提高,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小組合作討論,又將原來不可被3整除的數修改成能被3整除的數,在此過程中集體思維交匯貫通,能快速有效地得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應當在合理有效的深度學習中提高個人數學素養和全方位發展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學生的需求和綜合能力放在首位,有目的性地幫助和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各個課堂教學環節,在集體思維碰撞和個人深入思考的情況下促使學生完成深度學習,并在未來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春芳.深度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然追求[J].名師在線,2018(01):62-63.
[2]姚萍.讓深度學習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點感悟[J].贏未來,2018(06):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