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旺
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技工教育迎來國際化發展的新形勢,發展的機遇大于挑戰。在新形勢下,技工教育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轉變人才培養方式,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機遇與挑戰
技工教育是指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標的專門教育,是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一個有益補充。技工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術工人,為我國向“制造大國”邁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社會各行各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社會上對各類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技工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十分重視,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技工教育要緊跟“中國制造2025”的步伐,不斷改革創新,轉變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方式,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技術工人,為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做出應有的貢獻。
目前,社會對技術工人的大量需求和政府對技工教育的重視,使作為技工院校一名教師的筆者,真正感受到技工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然而,在面對機遇的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技工教育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挑戰。
一、技工教育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大量懂理論、有技能、滿足工作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技工教育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迎來了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是,我國技工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根深蒂固,家長和學生普遍重視高中、大學等高層次學歷教育,對技工教育有偏見,想辦法進高中、考大學,而不愿意進技工學校,對技工教育招生形勢造成較大影響。但是目前技能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還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技能人才在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有待加強。
雖然技工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應該看到目前黨和政府對技工教育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類型和層次,確定進一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在出臺的教育規劃綱中要明確將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這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的發展,針對技工學校的師資培養、專業品牌建設等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和政策,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技工教育必然迎來發展的春天。
二、借鑒國外教育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提起技工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無一例外都會提及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培養模式。所謂“雙元制”培養模式就是學生在學校進行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隨后進入工廠進行一段時間的技能實訓,學校理論學習和工廠技能訓練交替進行,學校提供理論教師,實習教師則由工廠安排。這種培養模式與工作崗位相契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的“雙元制”培養模式如此成熟,并且在德國職業教育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中國能否照搬這種模式來培養學生,發展技工教育呢?雖然有很多的技工學校也嘗試按照“雙元制”模式進行教學,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以及相關的法規、政策等與德國有很大差異,很多學校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但是這并不表明德國的“雙元制”培養模式在我國行不通,而是要從我國國情以及教育體制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習“雙元制”培養模式的精髓,探索一條適合自己學校的培養模式,并用這些精髓指導教學改革,使技工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三、注重市場需求,做好技能培訓
技工學校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市場需求,培養技能人才,著力體現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特色。以鎮江技師學院為例,一方面,學院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007年,鎮江市財政局和鎮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鎮江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專項經費使用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市區企業在崗職工(含下崗失業人員)參加社會化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給予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每人不低于500元、1 000元、1 500元的培訓鑒定費用補貼。該項政策的出臺極大提高了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2012年,鎮江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對參加市級以上競賽獲得名次人才的獎勵和對取得證書的高技能人才的資助,提高了市級突出貢獻技師或高級技師的津貼標準。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促使該學院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而這些高技能人才將在鎮江市的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技工教育發展的新機遇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走出國門,同時也將吸引更多外國企業走進中國,國家間的交流將愈加頻繁,懂外語、有技術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將越來越受歡迎。在這種情況下,技工教育將由培養傳統的技能人才轉向培養懂外語、有技術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國家間在技能交流、人才輸入和輸出、技能人才培訓等方面將有更廣泛的合作,技工學校應主動創新,勇于變革,緊跟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輸送高質量、復合型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需”與“求”的無縫對接。
教師由“雙師型”教師向“復合型”教師轉變。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傳統人才培養轉向復合型人才培養,這就要求技工學校的教師也應由“雙師型”教師向“復合型”教師轉變。技工學校教師要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成為“復合型”教師,除了鞏固自身的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不斷學習交叉學科知識,要跟得上國內外先進知識、技術的更新步伐。技工學校教師還要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技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技工學校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要具有豐富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將動手實踐能力轉化為課堂教學能力。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技工教育要“請進來、走出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以鎮江技師學院為例,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合作,與德國手工業協會合作,在學院開設了中德班,每學期聘請德國專家來學院給學生授課,給學院教師開設講座,讓他們不出國就能學習德國最新的職業教育理論和技能。為了開拓專業教師國際化視野,學院會不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新加坡、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進行進修培訓。“走出去”是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和強化專業建設的有力舉措,也是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背景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學院內涵建設、提高學院綜合競爭力和實現學院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潘陸益.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文化淵源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
[2]吳思.新形勢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J].教育現代化,2016(26).
(作者單位:鎮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