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黃雙英,孟登科,吳蔚,李艷苑,毛金平,鄭敏霞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長期臥床、活動受限、排便姿勢改變及手術、麻醉等多因素影響,容易出現便秘。老年患者多氣陰兩虛,又因外傷后骨折失血,亡血傷津,則臟腑失潤,腸腑失養,燥屎內結,氣隨血脫,氣虛則無力疏散津液,血瘀內停,氣機不暢,以至傳導失常,腑氣不通,故而使大便排出困難而秘結不通[1]。骨科臥床便秘患者常規口服藥物通常無法達到理想療效,且因個體差異,用藥量不易準確掌握,服藥后進食其他食物,胃排空延緩,影響藥物療效,常需借助腹部推拿手法的下壓作用產生物理壓力和排擠力,通過腹壁深透至胃腸后,促進食物殘渣液體下行移動和排泄,以達到通便的效果[2]。便秘推拿作為中醫外治的一種特色療法,療效確切,起效快,被臨床廣泛應用[3-5]。便秘推拿操作耗時費力,操作者需不停彎腰負重、掌指關節不停做功,對操作者自身關節損耗較大[6];對于一些腹部脂肪較厚、腹部脹滿、便秘時間較長的患者,需耗費較大體力才能推動深部的臟腑經絡達到通便的效果。臨床護士普遍以女性居多,兩個便秘推拿操作后,推拿按摩的力度、速度呈下降趨勢,對實際推拿效率有一定影響。為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輕護士體力消耗,研究者設計制作了集艾灸刮痧按摩一體同步的中醫護理器具,以器具推拿替代傳統的手法推拿。將此款中醫護理器具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虛秘患者,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9年1~12月,選取我院骨傷科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虛秘患者80例。納入標準:符合髖部骨折診斷標準[7];符合便秘診斷標準[8];符合中醫癥候診斷標準[9]虛秘的診斷依據,主癥為大便秘結不通,排便艱澀難解;次癥有便秘,但排出不暢,便質不干硬,神疲氣怯,面色少華,頭暈心悸,舌淡苔嫩,脈細弱;年齡>60歲;骨折前排便正常,骨折后便秘時間>3 d;未曾服用瀉下通便藥物;意識精神狀況佳,能配合治療。排除標準:有習慣性便秘;存在腸道器質性病變,如消化道腫瘤、炎癥性腸病、腸息肉、腸結核等;推拿部位皮膚破損;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出血性疾病、精神病、無獨立行為能力;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剔除標準:治療過程出現不良反應;因病情需要轉科、死亡、出院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將入選的8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1例因病情變化轉心內科治療,對照組1例因自動出院而終止研究。7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兩組均按骨傷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飲食指導及生活方式干預,在此基礎上配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5 mL,3次/d,3 d為1個療程。同時對兩組進行腹部推拿治療,本研究推拿操作均由本科室對操作技術標準規范熟練的2名推拿護士完成,2名護士分組負責。推拿時間安排在餐后2 h,1次/d,3 d為1個療程。操作前用手在患者腹部上下、左右反復揉、推、捫以查有無腫塊或條狀物及結塊大小、軟硬、移動或不移動,以此了解患者腹部基礎情況。囑患者平臥位,四肢放松,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對照組采用九宮經絡推拿手法推拿腹部,推拿步驟參照九宮腹部經絡推拿法[10],徒手完成以下6步:①“太極”大回環摩腹,順時針繞臍環形摩腹1圈,60次/min,要求推拿300次;②“太極”小回環揉臍,逆時針繞臍環形揉臍1圈,60次/min,要求推拿300次;③一形推腹,分別從兩側沿臍水平線以“一”形平行推腹至臍部,60次/min,要求推拿300次;④“m”型軌跡運腹,沿臍垂直線分別從兩側腹部以“m”形推腹至臍部,30次/min,要求推拿150次;⑤米字軌跡擦腹,從上、下、左、右經臍推腹,完成一個“米”字形為1次,30次/min,要求推拿150次;⑥順時針繞臍環形揉腹,30次/min,要求推拿60次。每次25~30 min。觀察組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艾灸刮痧按摩器推拿腹部,艾灸刮痧按摩器由手持柱、容艾槽、按摩盤和擠壓儲油滴管四部分組成。罐體采用陶瓷材質,擠壓儲油滴管采用PVP軟塑料材質,罐體是筆者在陶藝店采用陶土手工粘制成罐體后經火燒制成陶瓷罐。實物圖見圖1。取消毒備用的多功能艾灸刮痧按摩器,點燃一段3 cm艾條(江蘇康美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用血管鉗夾住燃燒頭端置入容艾槽灸凸內,協同準備的物品置患者床旁操作。用紅外線測溫儀測試按摩盤底表面溫度,溫度控制在40~60℃,單手或雙手五指握住手持柱,掌側小魚際肌壓于按底盤上,平放于患者腹部,通過按摩盤底部緊貼患者皮膚,依靠手臂力量來回旋轉移動帶動艾灸刮痧按摩器活動,以實現艾灸、按摩、熱熨同時進行。也可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通過傾斜艾灸刮痧按摩器,使用按摩盤側邊緣與皮膚接觸實現刮痧。操作前檢查器具邊緣完整性,操作力度、速度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因人而異。操作結束清潔皮膚,評估局部皮膚完整性,囑患者飲溫開水200 mL。使用后的按摩器,用伽瑪消毒衛生濕巾擦拭后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或統一送供應室消毒。

圖1 多功能艾灸刮痧按摩器實物圖
1.2.2評價方法 由1名未參與推拿的護士負責效果評價及資料收集。①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結合臨床制定療效標準。顯效:2 d內自行排便1次,便質軟,無排便困難,伴隨癥狀基本消失,短期無復發;有效:3 d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偶有排便困難,伴隨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排便及伴隨癥狀無改善。②首次排便時間、間隔排便時間、72 h排便次數。治療后專人負責觀察記錄,以患者及家屬的主訴為準,詢問并記錄于評價單上,同時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破損、過敏等不良反應。③推拿時間(設定推拿時間25~30 min為宜,本研究以實際推拿時間計算),治療時專人記錄,從推拿開始到結束所需的時間,為避免誤差,排除操作者心理干擾,在操作者不知曉的情況下,采用秒表計時,準確到分。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秩和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首次排便時間、間隔排便時間、72 h排便次數、推拿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首次排便時間、間隔排便時間、72 h排便次數、推拿時間比較 M(P25,P75)
虛秘患者氣虛血瘀,大腸傳導無力則發展為虛秘,虛秘者喜按壓,按揉可使氣血暢行,通腑滋陰,益氣通便。九宮腹部經絡推拿法[10]正是以中醫臟腑經絡、陰陽五行學說及洛書九宮圖為理論指導,以特定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結合順時針補、逆時針瀉的按摩方法,借助外力打通腹部多條經絡,刺激相應穴位,以推動大腸腑氣,行氣活血,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11]。便秘推拿被證實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腸道管理的非侵入性方法[12-13]。為不影響推拿的效果,推拿手法要求能夠持續一定時間,具有一定力度,操作頻率不能時快時慢,用力不能忽輕忽重[14],進而對操作者提出了高要求。此操作體力消耗較大,平時徒手操作時手掌、手指和腕關節的活動度較大,由于推拿手法的限制有意或無意會使發力點靠近腕關節和手指關節,因此,長時間操作后腕關節僵硬不靈活,手指及手掌操作費力而笨拙,甚至疼痛導致停下來休息致操作總體時間延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療效、首次排便時間、間隔排便時間、72 h排便次數優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推拿操作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本研究實際推拿的步驟、方法、原理均遵循九宮經絡推拿法,只是借助工具替代人工徒手操作。運用省力杠桿原則使推拿的速度、力度保持平緩持久,操作起來更省時省力,節省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加上按摩罐上特有的設計擠壓儲油滴管,減少了反復取按摩油、倒按摩油、涂抹按摩油的時間,減少實際推拿的時間。整個實施過程中,無一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
本款中醫護理器具在結構上的創新:整個器具由手持柱、容艾槽、按摩盤和擠壓儲油滴管四部分組成。手持柱根據人體力學原理設計成環形手握型凹槽,操作抓握時更貼合手指,方便節力。手持柱內部設有排煙孔和灸凸,用于固定艾條并防止艾條熄滅。容艾槽突破傳統按摩罐設計,內部可放置艾條,艾條燃燒產熱輻射至按摩盤底,使推拿、按摩同時可以溫灸、熱熨。按摩刺激可提高腹壁皮膚溫度,通過機械性的摩擦,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刺激腸黏膜神經,提高神經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和黏膜的應激能力,增強胃腸蠕動功能[15]。按摩盤設計為加厚的圓弧狀形,加厚罐底設計防止艾條燃燒至罐底溫度過高,避免燙傷。在功能上進行創新,按摩底盤可代替手掌進行推、揉、按、摩腹部;側部邊緣斜型設計可代替刮痧板進行刮痧;擠壓儲油滴管的設計,在推拿、按摩、刮痧同時可自動添加、涂抹按摩油,使用油量準確可控,省時方便,按摩油也不容易灑溢污染被服。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也發現,該款器具在艾灸時,按摩盤底部未設計艾灸穿透孔,影響艾灸的穿透力,艾灸燃燒后會產生熱輻射致整個器具溫度升高,按摩盤底加厚,溫度可控;但手持柱厚度未加厚,因溫度升高致抓握不方便,按摩底盤設計成弧形代替手掌完成推拿,但對于局部穴位按摩仍需靠手指。后期將弧形底盤設計為多邊弧形帶有凸起的底盤,在底盤上設計穿透孔并加厚手持柱內壁以解決以上問題。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偏小,該器具的療效不明顯,后期將擴大樣本研究,以準確驗證多功能艾灸刮痧按摩器對便秘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