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
糖尿病腎病(DN)為不可逆轉的慢性并發癥,表現為腎臟的進行性損害及腎功能的進行性減退,如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GFR持續下降等。現階段控制血糖、血壓,加強飲食宣教,終末期腎臟病的替代治療、器官移植等為主要治療方法,其目的在于延緩疾病進展,但無法改善患者的整體機能。中醫以其臟腑、辨證等強大的理論基礎,更加注重疾病預防和整體機能的改善[1]。DN在中醫中被稱為“消渴”等,其主要病因為腎元虧虛、氣虛血瘀導致的氣陰兩虛,最終表現為內生燥熱。鑒于此,本研究結合我院使用活血益氣滋陰方治療DN各期患者取得的療效,分析該方治療不同分期DN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旨在為中藥使用提供可靠的循證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222例,其中Ⅲ期、IV期及V期患者各74例。采用完全隨機法將各期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7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BMI、血壓及糖尿病腎病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且所有受試患者均已簽定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DN符合《實用內科學》診斷標準DN分期符合Mogensen分期標準[2],即Ⅲ期:UAER持續30~300 mg/24 h,腎小球濾過功能輕度喪失,病理檢查證實腎小球出現小動脈玻璃樣變性;IV期:UAER持續>500 mg/24 h,可出現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病理檢查證實部分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萎縮;V期: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出現尿毒癥表現,病理檢查證實多數腎單位閉鎖。
1.3 納入標準年齡30~80歲;臨床資料完整;未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惡性腫瘤;依從性良好、中途未退出治療;對目標方劑成分無過敏。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單純西藥維持治療,鹽酸二甲雙胍,0.5 g/次,3次/d,口服;酌情皮下注射胰島素,血糖目標控制為FPG<6.8 mmol/L,2 hPG<8 mmol/L;卡托普利片,25 mg/次,3次/d,口服。研究組在西藥維持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活血益氣滋陰方湯劑(羊腎1具,遠志、人參、干地黃、桂心、當歸、龍骨、炙甘草、川芎各60 g,麥冬100 g,五味子80 g,黃芪、茯苓各30 g,生姜180 g,大棗20枚),制作過程中先煮羊腎,取汁煎制余下幾味藥材,早晚各服用1次。服用30 d為一療程,一周期連用3個療程,研究共進行4個周期。療程結束后繼續予以西藥維持治療。
1.4.2 觀察指標①生化指標檢測:取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及治療后12個月,共三個時期作為節點檢測患者的血糖和肝、腎功能。②DN進展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治療1年后統計受試者DN進展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好轉:腎功能各項指標顯著改善;維持:腎功能各項指標無明顯變化;惡化:腎功能指標相比治療前明顯下降。并發癥具體參照201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并發癥診斷標準確定發生情況。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腎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P>0.05)。治療第6、12個月后,2組腎功能指標均較前有明顯好轉,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監測情況比較治療前,2組血糖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6、12個月后,2組血糖檢測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且研究組血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糖監測結果變化比較 (例,
2.3 2組患者DN進展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治療12個月后,統計受試所有患者DN進展情況。其中,研究組各期DN進展程度均低于對照組,各期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DN進展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變化比較2組在治療前、治療第6、12個月后肝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例,

續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例,
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合并癥,其發病率在我國日趨上升,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主要病因,僅次于各類腎小球腎炎。由于腎血流動力學障礙,其進展過程中一般合并著身體各項機能的嚴重失代償及復雜的代謝紊亂,若任其惡化,其終末期病情遠比由其他病因導致的更為嚴峻,故防治結合、延緩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是本病的治療重點。
本研究發現,經治療后,2組腎功能及血糖監測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但與單純西藥治療患者相比,聯合使用活血益氣滋陰方的患者腎功能改善和血糖控制情況更為理想,且血糖控制基本達到預期目標,說明活血益氣滋陰方不僅能改善腎功能,而且對于血糖控制也有積極意義。研究[4]顯示,血糖水平的調節可能與方劑中車前子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作用相關。本研究還發現,聯合活血益氣滋陰方治療可同樣有效改善尿蛋白的丟失情況,其作用可能與中藥可明顯改善腎小球變性,減輕其病理性功能喪失有關,即中藥可有對腎小球血管病理性重構有明顯改善效果[5]。進一步評價顯示,研究組治療1年后,聯合使用活血益氣滋陰方的患者疾病進展和預后要明顯好于同期單純西藥的患者,且遠期療效更佳(P<0.05)。研究[6]表明,活血化瘀治療機制與分子蛋白水平各信號通路密切相關,如上調ACE2、MasmRNA及蛋白表達,促進ACE2-Ang-(1-7)-Mas軸,使得尿蛋白降低,從而起腎臟保護作用,或干預DN腎組織或腎臟固有細胞中mTOR信號通路活性,使相應的腎小球病變減輕。該方劑在配伍上嚴格遵循“君、臣、佐、使”的要求,以腎為主、氣陰同治、兼顧痰瘀、清化濕熱、注重脾運,以達到五臟六腑一個通達平和的良好狀態。其中,君為黃芪,補中益氣,臣為熟地黃,滋陰養血,再配以枸杞子、菟絲子等補腎益精,芡實、麥冬等養陰固本,丹參、川芎等通絡活血,既往研究結果證實[9,10],該方劑能顯著改善腎臟微循環、維持腎功能穩定。
綜上所述,活血益氣滋陰方對于各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尤其是對于終末期患者提高遠期療效,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存質量方面意義重大。但由于該研究在樣本容量、實驗時間方面還有所缺陷,仍需要大量臨床樣本長期研究加以證實其明確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