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勇勇 段廣斌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發生在橈骨遠端關節面以上3 cm內的骨折,患有該病癥后,患者將在臨床上表現出腕部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以致于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未能及時治愈還將造成患者骨折處神經受到壓迫、肌肉萎縮等[1],中醫手法整復具有復位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以及預后效果好的優勢[2],基于此,本文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中醫手法整復治療,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資料2014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將其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0例。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6∶49;年齡5~70歲,平均年齡(36.88±15.42)歲;骨折原因:跌倒摔傷127例、車禍5例、其他18例;骨折分型:A型85例、B型45例、C型2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53∶97;年齡6~73歲,平均年齡(38.99±15.68)歲;骨折原因:跌倒摔傷115例、車禍12例、其他有23例;骨折分型:A型90例、B型40例、C型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單純牽引擠按整復治療,研究組患者實施中醫手法整復治療,詳細治療內容如下:復位前先在其骨折部位行穿刺操作,吸出該部位血腫液體,而后再將4 ml劑量的利多卡因麻醉藥物進行注射,待患者骨折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后,協助其保持仰臥式或坐位式體位,向外伸展其患肢,握住其患肢手指,接下來順著患者前臂方向行牽引操作,此時應由另一位護理人員將患者的肘部握住,順著其橈骨近端位置行牽引操作,完成以上牽引操作后,以折頂或者是擠按手法在骨折處行復位操作,以恢復患者橈骨正常功能。主要包括:①牽抖復位法:主要適用于橈骨遠端骨折移向背側或者斷端掌向成角的患者,但是該類骨折不容易發生累及關節等現象,此時需要指導患者保持坐立位,要求90°屈肘,前臂位于患者的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者的上臂,術者需要雙手緊握住手腕,雙拇指在患者的骨折遠端背側進行定位,觸摸準確后需要持續牽引,及時矯正,避免猛力牽抖,同時掌屈患者的尺偏位,促進骨折復位。②提按復位法:主要針對于年齡較大、骨折累及到關節、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指導患者取屈肘90°平臥位,使其前臂處于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者的拇指與其余四指,同時握住患者的上臂進行對抗牽引,及時矯正嵌插骨折,可優先矯正患者的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其余手指放置患者的近端掌側,同時向上端提,幫助復位骨折即可。2組患者復位后均進行骨折固定,以達到骨折愈合效果,后期可結合患者骨折恢復情況進行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①對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以腕關節功能恢復評分來對患者的治療優良性進行評估,其中優表示腕關節功能恢復總分在90~100分;良表示腕關節功能恢復總分在70~89分;差表示腕關節功能恢復總分<70分[3]。②對2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恢復評分進行觀察,該功能分值與患者的各項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呈正比關系。③對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進行觀察。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優良性為9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腕關節功能恢復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研究組患者2例出現關節僵硬,并發癥發生率為1.33%,對照組3例出現關節僵硬、2例出現畸形愈合,并發癥發生率為3.33%,2組相比無差異(X2=1.3164,P=0.2512)。
目前,臨床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法整復固定治療,若此種治療方式無效,才會對患者考慮實施外科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療法,手術療法雖然效果顯著,但是需承擔手術及麻醉相關風險,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創傷,這不僅不利于患者的遠期健康,且將延長其骨折的恢復時間,增加治療成本[4]。
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病癥的主要原則為:促進患者腕關節功能可以盡快恢復,并可以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中醫手法整復治療方案的實施可在X線的協助下,通過實施折頂或者是擠按手法來實現對患者骨折端的良好復位,這一治療方式將盡可能減少對患者所造成的傷害,且不會影響到其正常的關節活動功能。中醫手法整復充分的體現了中醫學中的掌屈尺偏、拔伸牽引以及提按擠壓復位原則,其將有效糾正患者的橈骨骨折端側方移位現象,恢復橈骨高度及掌傾角,恢復其正常腕關節功能[5]。對該病癥患者進行骨折復位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其橈骨骨折部位恢復正常的尺偏角角度、掌傾角角度以及生理長度,最終促使患者腕關節可正常進行活動。為確保中醫手法整復治療方案取得良好效果,應定期利用X線片復查患者復位效果,若復位效果不佳,可再次使用手法復位進行整復并調整外固定方式;若復位效果較佳,應注重對患者的功能鍛煉,例如讓患者進行手指的伸屈運動等,以促進其骨折端的血液循環,降低其發生關節僵硬、畸形愈合等不良并發癥的機率,提高治療預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訓練期間應盡可能的避免發生旋轉應力及剪切應力,以免影響骨折的愈合[6]。
綜上所述,中醫手法整復治療方案的實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橈骨遠端骨折效果,促進其腕關節功能的恢復,且預后效果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