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馨
【摘 要】近年來,綜藝節目呈現井噴式的發展趨勢,涉及了戀愛、文化、競技、生活等方方面面。為了吸引大眾、提高節目收視率,各檔節目都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占得一席之地。然而,時隔八年,央視主持人大賽一出現便獲得了高收視率與高評價。本文將以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為例,從大眾與綜藝節目的平衡對話關系切入,探討這一現象的成因以及對未來綜藝節目的發展影響。
【關鍵詞】大眾文化;主持人大賽;傳播方式;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9-0134-02
一、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西方,它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出現的。在今天,大眾文化的定位主要存在于商業語境中。“大眾文化是指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社會中為普通民眾生產,并為普通民眾所參與和消費的一切物質、符號、觀念和活動。”①商業性、娛樂性、大眾媒介性和普及性是其基本特征。中國的大眾文化崛起于20世紀后半葉,尤其是90年代市場經濟的成長與商業化的發展,使得大眾文化直接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眾傳媒、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文化傳媒的發展,使綜藝節目發展迅速。
據統計,2019年的綜藝節目數量多達幾百檔。主持人大賽的“火”絕非偶然,它體現出觀眾對高品質電視內容的強烈需求。觀眾更想看到沒有“注水”,摒棄煽情,展示真才實學的“硬核”節目。②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既突出了大眾主體地位,又在比賽中對大眾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在大眾的參與、節目制作、大賽宣傳等方面實現了與大眾的平衡對話。
二、大眾的參與制約大賽的進行
大眾的主體地位對綜藝市場文化的發展起著制約作用。大眾在節目中不僅是一個觀看者和意見的發表者,還成為了大賽的評委。他們直接參與到選手的評分環節,選手的最終得分由現場17位專業評委給出的平均分的60%和場外400名大眾評委給出的平均分的40%組成。400名大眾評委通過5G虛擬形象展現在演播廳的屏幕上,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大眾的審美趣味。觀眾評審團的產生過程實際上也是目前觀眾對電視節目審美趨向的另一種形式的抽樣調查,觀眾評審團對比賽節目的反饋是分析觀眾喜好的良好數據樣本。③
三、主持人大賽以專業化引領大眾
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以“奮斗有我,為夢發聲”為口號重磅回歸。作為全國首檔國家級主持人選拔性比賽,它與大部分以娛樂為出發點的綜藝節目大不相同。許多優秀的央視主持人都是從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如鞠萍、撒貝寧等。從1988年到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已經走過了三十余年,但2019年的比賽距離上一屆比賽已經過去了八年。所以我們在看到主持人大賽在擁有一定地位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它在新時代的創新之處。而這種創新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與大眾密不可分。
(一)人物專業化
1.參賽選手專業化
進入初賽的60位選手,不僅有來自名校的大學生,還有來自各個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青春與穩重、拼搏與經驗、專業與實力在這個舞臺上并存。
2.評審專業化
央視聚集了17位專業評委,他們其中既有央視各頻道節目的主持人,也有節目的策劃人,像敬一丹、劉欣等著名主持人更是為大眾所熟知。
3.主持人的專業化
撒貝寧20年前經由主持人大賽脫穎而出,從《今日說法》到《挑戰不可能》《明星大偵探》,他憑借幽默、睿智的主持風格以及多才多藝的實力被大眾所喜愛。撒貝寧作為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的主持人,擁有大量的觀眾基礎,為整個大賽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4.點評嘉賓與評委的分離是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的一大特色
董卿與康輝分別擔任文藝組和新聞組的點評嘉賓。兩人都是實力與經驗并存的主持界的專業人士。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將詩意文化傳入平凡生活。康輝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的現場解說讓人心潮澎湃。專業的參賽選手、專業的評委,專業的主持人,使整個大賽專業化,讓觀眾眼前一亮。
(二)賽制安排的緊張化、審美化
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云:“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④主持人大賽的敘事藝術與作文如出一轍,整體給觀眾帶來了審美的愉悅享受。
1.鳳頭:開門見山,精煉簡短
從撒貝寧出場介紹17位專業評委、兩位嘉賓,以及比賽規則,到第一位選手登場,總共不到三分鐘。這對于生活節奏快的大眾群體來說,簡潔明了,節省時間。
2.豬肚:內容充實、知識豐富
(1)在僅有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考核內容豐富多彩。初賽時,每位選手有一段三分鐘的自我展示和90秒的即興表達。主持人讀完題后,選手根據屏幕上出現的一組文字和圖片,進行一場90秒的現場表述。現場的倒計時與選手的沉著冷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觀眾帶來了觀看的滿足感。
(2)在經過了“高手過招,神仙打架”的緊張賽段之后,董卿與康輝對選手的點評則是節目的另一個看點。他們對選手的表現進行了精準、全面的總結。康輝在點評選手楊光時,既突出了他的選題“夢想”,又在這一夢想的基礎上延伸到了國家之夢、社會之夢、個人之夢。既與大眾息息相關,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大眾的思想、價值觀起到導向作用。觀眾也能夠通過嘉賓的現場點評了解電視節目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藝術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鑒賞力和藝術品位。⑤
3.豹尾:沒有過多抒情與拖沓
在節目最后,所有選手再次上臺,送別淘汰選手。節目在主持人的真誠祝福中落下帷幕,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三)節目信息多元化
第一,在決賽的最新賽制里,每位選手在比賽前根據抽簽內容進行準備,并由主持人現場出題。觀眾往往看到十幾檔央視節目以及主持人同時出現。每一次開場,便是一次華麗的切換,《中國詩詞大會》《感動中國》《挑戰不可能》《共同關注》等每一個精心制作的欄目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輪番上陣。在考核選手的同時,讓經典再現與現場創新直接體現在舞臺上,給觀眾帶來視聽震撼。
第二,大賽中的題目貼近現實,貼近百姓,它包含了當下的眾多時事熱點,涉及平凡人物、日常生活。除了主持技巧之外,選手的人文素養更是在比賽中顯現出來。李七月在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時,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廣博的知識更是巧妙地運用到了主持中,展現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感,使大眾在觀看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帶來審美愉悅。
第三,深厚的愛國之情、傳統文化之美、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也透過節目對大眾產生深遠影響。節目中有奮斗在第一線的武警戰士;有曾侯乙編鐘的千年古音;有蹬車資助兒童的白方禮老人的感人事跡等。這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場心靈思想盛宴。
三、傳播手段的大眾化
(一)微博的宣傳
開播僅兩個月,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的微博“粉絲”數達105萬,微博數量已經有一千六百余條。在大賽開啟之初,微博平臺投票功能也一并開啟,增加了大眾的參與度。同步進行的還有大賽的宣傳片、選手的采訪,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隨著節目進行,微博相繼推出各個選手的比賽視頻、選手的日常生活、主持稿、點評的推送以及主持技巧等多方面的內容。在多樣的形式中與觀眾實現了良好的互動。
(二)平臺的支持
在央視網、騰訊、愛奇藝等平臺上都可以觀看,電視平臺與網絡平臺相結合,擴大了宣傳渠道,實現了播放自由化。
(三)央視頻App的傳播
2019年11月20日,央視頻正式上線。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基于5G+4K/8K+AI等新技術,⑥推出的綜合性視聽新媒體平臺,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⑦短時間內已有一百多萬次下載,實現了很好的傳播功能。
大眾與綜藝節目在互動、相互影響、宣傳等方面實現了良好的平衡對話關系。大眾以主體地位參與了大賽,使主持人大賽呈現出通俗化、現實化、趣味化的特點,同時大賽又以其專業性影響著大眾,使大眾獲得更精致、高端、多樣的審美。
四、對于未來綜藝節目的影響
總體上來看,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網絡綜藝節目成本低、利潤高的特點,大部分文化產業開始進軍綜藝市場。波茲曼曾提出“娛樂至死”的理論,一味迎合大眾,綜藝節目日益呈現泛娛樂化的趨勢。大眾文化與大眾的利益切身相關,大眾審美趣味的研究是綜藝節目的基本出發點與價值觀。⑧綜藝節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了解大眾真正的審美趣味。
托多羅夫曾言:“大眾文學的杰作時常是某種模式的化身。”往往在一檔綜藝節目大火之后,其他節目為了緊跟熱度,大量模仿、復制,同類型的節目數量開始泛濫,節目質量由于刻意追求表面相似而良莠不齊。2019年綜藝節目趨同之勢愈加明顯,整體上出現了情節拖沓、套路固定、缺乏新鮮感等問題,大眾開始對于同質化的綜藝節目產生審美疲勞。要想實現創新,必須立足本國國情,找到適合中國優秀文化的本質特征,吸收外來文化長處,促進自身發展。
專業化、現實化成為未來綜藝不斷發展的趨勢。綜藝節目應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與超前性,提升大眾的審美趣味。我們可以看到,順應大眾趣味與追求高雅、精致的藝術呈現形式并不矛盾。⑨
五、結語
我國綜藝節目曾經歷了歐洲模式、韓國模式等特點鮮明、風格迥異的不同發展階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綜藝節目模式的原創之路是當今節目新趨勢。⑩無論是談話類節目、小品喜劇,還是戀愛交友活動,只要能注入催人奮進的中華民族精神、良好的核心價值觀、現實的真情實感,或者給觀眾以積極人生啟示,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期待央視主持人大賽能夠從一股清流變成一股潮流,引領綜藝節目走上新的道路。
注釋:
①閆玉剛,劉自雄.大眾文化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14.
②尹琨.主持人大賽“圈粉”背后“硬核”是專業[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11-20(001).
③⑤熊征宇.大眾口味專家品位——從評分投票環節看中央電視臺第五屆主持人大賽[J].現代傳播雙月刊,2008,(03).
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EB/OL].東籬網,www.dongliw.com/
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正式上線[EB/OL].央視網,http://www.cctv.com/
⑦央視頻”即將上線:為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EB/OL].騰訊網,https://www.qq.com/
⑧金丹元.電視與審美文化新論[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99.
⑨金丹元.電視與審美文化新論[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109.
⑩鄧崎凡.專業綜藝能否引領原創綜藝突圍[N].工人日報,2019-11-18(005).
參考文獻:
[1]莫林虎.大眾文化新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