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社會市場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傳統的管理會計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經過長期發展,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實現了創新改進。因此,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陣腳,新時代的企業在經營期間應對風險時,應積極引用創新改進后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才能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技術方法;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5-0110-02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合理運用管理會計,對促進企業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等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面對新時期不同風險對企業發展造成的潛在威脅,企業應在發展中利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改善風險管理能力,才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一、應用企業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重要價值
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時常受到各類風險的影響,因此,企業可通過引入、利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等方式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由此可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在企業管理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以下將對其產生的價值進行詳細分析。
1.提升經濟效益。企業內部從事管理會計的工作者應做好企業經營區域產品經營狀況的研究,掌握企業具備的特殊性。當前,國內諸多企業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相對滯后,所以要對企業內部制度進行完善、調整,做好企業內外關系疏導,才能使企業的正常運營得到保障。而且,積極引入科學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可對企業資金、財產進行有效保護,還有助于企業掌握和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改善企業業務整體規劃設計的有效性,對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水平具有積極影響。
2.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在社會市場經營、發展期間要承擔巨大的經營風險,為了對企業資產安全進行有效保護,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企業應做好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優化運用,積極預防潛在風險,引導管理會計員工主動分析企業在新環境下的發展規律,做好企業風險規避,確定風險防護對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受市場化、全球化等影響,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通過做好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完善工作,將減少經營風險、提高風險規避及應對能力。
二、創新改進后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
新時期,經創新改進后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主要由協調型、拓展型、升級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組成。做好三種技術方法的科學使用,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1.協調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該方法分為企業管理質量指數評價法、管理會計信息業務報告上下雙向溝通法等,即“企業通過對業務信息系統、企業社會責任貢獻會計信息指數法、綜合績效計量指標體系和考評制度等運用,基于財務視角點評管理層、員工工作效果與企業整體社會效益貢獻度,從而給企業業務信息及管理會計信息搭建交流平臺”。此方法下產生的會計信息存在變通性、互融性等特點。
2.拓展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其主要涵蓋財務資金計劃、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戰略策劃等內容,是一種以傳統財務資料為基礎,通過技術經濟評價、統計回歸分析、運營資本策劃等方法,完成專業、精確計量企業預期財務運營活動信息的方法。此方法產生的會計信息存在信息化、模型化、數據化的特點。
3.升級型管理會計技術方法。該技術方法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提供會計信息計量方法,即以戰略管理為基礎的平衡計分卡法、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評價法等。它的主要基本職能為“有效增加管理會計信息服務范圍,并在企業管理層的構建、管理能力的改善方面予以支持”。此方法存在管控目標變化快、多樣性突出、運用周期短等特點。
三、企業利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開展風險管理的對策
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效果直接對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企業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應結合企業內部實際經營狀況、外部發展環境、風險等級影響等,運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完成風險管理對策的制定[1]。
1.優化管理環境。為了提高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穩定性,應做好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創新。如:對內部環境進行改善,構建或完善治理結構,推廣權責分配制;制定、落實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并將權力主體基于合理的管理標準實施劃分,通常企業管理層科學分布模式由以下內容組成:董事會、股東會、監理會以及總經理等崗位,各自擁有不同的權力并承擔不同的責任,充分發揮出各個領導層所具有的管理職能,結合企業的發展規模與實際業務開展情況來構建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給融合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未來發展提供保護;要幫助財務員工強化崗位意識,嚴格控制人才招聘工作,要求應聘者需持有對應證書;要按時培訓員工,改善人力資源,優化人力水平,杜絕企業經營中任人唯親情況的發生;要做好員工考核機制的制定,確定內部體系管理的重要價值,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內部的實施[2]。
2.做好風險管控。為了提高資金在企業內部應用的科學性、合理性,應基于構建風險評估體系方向開展工作,企業管理員工要積極梳理、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財務部門應重點研究資金活動潛在風險,按時搜集財務報表,確定資產盈利能力及質量,確保企業具備債務償還能力,積極管理現金流,及時發掘、研究潛在風險,第一時間將風險評估報告遞交給企業領導,并結合風險內容制定處理方案。同時,應合理運用實踐經驗、提高風險管理員工的風險意識,這樣才能改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效率及應對能力。
3.構建或完善企業風險控制體系。新時期企業組織、開展經營活動期間,應根據企業的真實發展狀況,做好投資調整工作。同時,要確定資產基本結構及經營對象,在組織風險管理工作時,其發展目標應為“改善企業資本效益”,所以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對“企業風險控制深受管理會計技術影響”現象予以充分認識。因此,要做好問題預防、解決方案的研究、設計,更要在產生風險的源頭實施管控。另外,企業要完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提前預警示意潛在風險,才能讓企業在發展中將可能遭受的資產風險徹底規避或排除,以此實現減少企業經濟耗損的目標。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手段。企業應升級換代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改善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促使企業各部門員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幫助企業探究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合法使用途徑。比如,改善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的動態化、同步化水平,實時掌握企業全流程、全員會計數據信息,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及經營的決策科學性、實效性。更要追蹤企業重點業務、縱向對比各部門各時期會計信息、橫向對比單位間的關鍵資料,積極構建用于內部資金管理的預算管理中心、費用控制中心、成本核算中心、利潤計量中心和財務管理中心,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的統一,才能使公司的管理制度借助互聯網技術延伸到財務和業務考核監督的各個環節[3]。
5.健全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制。企業在常規性經營風險應對中,可積極引入、使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提高自身的風險應對、防范水平。企業在經營活動期間,應大膽引入、應用內部信用管理模式,更要在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系統的風險立體化、全程防控中引入管理會計專門技術方法。同時,企業管理層要做好客戶資信管理及信用劃分工作,積極構建內部授信制度、應收賬款監管制度;要引入、應用績效評估法、標準成本法等方式,改善企業管理系統結合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效果。
四、企業風險類型和管理措施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主要會遇到三大類風險,即“資金活動風險”“全面預算風險”“資產管理風險”。因此,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要結合風險類型的特點,合理地運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制定并落實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管控風險、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全面健康發展。
1.資金活動風險及管理措施。資金活動類風險主要指,“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期間具有籌資決策不科學、資本結構不合理、籌資成本虛高、負債率增長過快等現象。”這些問題會提高發生債務危機的幾率,加之企業存在缺乏健全的資金支付審批體制、項目資金支付流程的審批過程缺乏合理性、未曾集中探討重大開支項目、超付款狀況頻發等現象,導致企業管理工作隱患重重。另外,企業在發展期間的投資決策不合理、應用資金效率低下、投資收益過少等問題也增加了資金活動風險。在風險應對中可采取籌措資金的管理措施應對風險問題,比如企業在籌措資金期間,應基于籌措風險目標、成本結構等視角展開研究,設計科學的籌資方案,優化資金管理過程,嚴格管控籌措資金的所有環節,確定不相容崗位的邊界,規避某個人或某個部門獨立承辦籌集資金任務的現象。
2.全面預算風險及管理措施。全面預算類風險是指,“企業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喪失了剛性,且企業內管理會計等員工缺乏執行能力;或存在缺乏健全考核體制、預算管理形式化嚴重等問題;或相關預算部門思想過于迂腐,在預算編制中照搬照抄規定,又在檢查預算時未能嚴格落實相關規定要求,造成管控資金活動效果低下、超支現象頻發、挪用資金等現象。”
3.資產管理風險及管理措施。在此類風險應對中可采取預算管理控制措施予以處理,比如,企業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期間,要確定預算管理工作中各部門及合作單位的地位,企業在制定、評估預算方案時要選派能力出眾的員工擔任經理、副經理等要職;企業在項目操作管理方面應組建預算委員會,并選擇項目經理、財務部長擔任委員,共同制定項目預算方案,然后及時為各預算小組傳遞設計好的方案,提高預算管理工作效果。
總之,本文對企業利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完善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的對策進行了詳盡分析,希望以此促進相關企業能夠有效利用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改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徐淑娟.試析管理會計在企業風險防范中的具體應用[J].納稅,2020,(2):151.
[2]? 李衛.管理會計在企業風險管控中的應用探討[J].會計師,2019,(18):16-17.
[3]? 姜麗麗.關于企業會計風險管控的措施研究[J].營銷界,2019,(47):221-222.
收稿日期:2020-02-26
作者簡介:陳嵐(1981-),女,貴州大方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會計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