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國
摘? ? ? 要:航運業的健康發展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改變大量中資船舶登記國外的局面,“中國洋山港”走在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前面,且向著吸引更多中資船舶回國登記的方向前進。本文介紹了船舶登記制度,分析了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重大意義,列出了目前我國船舶登記制度中有待改善和革新的因素,對船舶登記機關有針對性地解決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爭取加快壯大國際航行的“五星紅旗”船隊。
關鍵詞:海洋強國;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船旗國;方便旗
我國航運業和造船業在國際舞臺上綜合實力近年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登記在中國的國際航行船舶數量和噸位卻一直不高。很多中資船舶選擇稅費優惠,政策寬松的“方便旗”進行船籍登記。中資方便旗船一度成為影響我國向海洋強國發展的壁壘,國家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我國船舶登記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以“中國洋山港”為代表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船舶登記機關,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和優化船舶登記制度,為增加“五星紅旗船”的登記噸位在不斷努力。
一、船舶登記制度介紹
船舶登記(Registry of Ships),是指賦予船舶以國籍和權利與義務的行為。船舶要有航行權,需要先取得一國國籍,隨著該船舶被視為此船旗國領土的延伸,在后期有關該船上人員等發生的法律關系將受到該船旗國法律管轄。
(一) 國際船舶登記制度介紹
船舶登記最早起源于英國1660年的《海商法》,規定英國人所擁有的船舶航行前必須在英國進行船舶登記。此后,各國相繼開始制定船舶登記制度。《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船舶登記提供了憲章性規定。第91條“船舶的國籍”規定了航行船舶必須在一個國家進行登記取得國籍并懸掛其國旗。
船舶登記制度在國際上一般分為嚴格登記制度與開放登記制度兩種。
嚴格登記制度是登記國對符合一定限制條件的船舶給予船籍登記一種船舶登記制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這種登記方式,如英、美等國家。
開放登記制度是在登記方面要求較為寬松的登記制度。國際上又稱這種登記為“方便旗”登記,如巴拿馬、利比里亞、馬耳他等國家。
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出現了一種有別于嚴格登記和開放登記的“第二船籍登記制度”。是一些國家為阻止本國籍的船舶注冊在國外而設立的針對從事國際航行船舶的船籍登記制度。由挪威最先推出該制度。
(二) 中國船舶登記制度的發展
中國船舶登記制度屬于嚴格登記制度。自1995年1月1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以來,始終嚴格開展船舶登記工作。但隨著航運經濟的迅猛發展,在新形勢和新要求下,國家相關部門在不斷完善和規范船舶登記制度。
2007年6月交通部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資國際航行船舶特案免稅登記政策的公告”,鼓勵中資外籍國際航運船舶回國注冊。2017年2月10日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辦法》(以下簡稱《登記辦法》)規定,船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國際登記不受“中方投資人出資額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比例限制,此舉對深化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創新,促進我國現代化海運船隊建設,服務自貿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上海海事局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正在研究制訂“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管理規定,用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來吸引更多的船舶懸掛“五星紅旗”。此次船舶登記制度創新,將在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權開放、沿海捎帶等方面加強探索,提高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配和配置能力,逐步放開船舶法定檢驗的限定范圍。在稅收方面,將在確保有效監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境內制造登記在“中國洋山港”從事國際運輸的船舶,視同出口,給予出口退稅。
(三) 中資國際航行船舶的登記情況
據最新數據,在全球船舶檔案中,國際航行船舶共計79753艘。其中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4309艘,萬噸級以上船舶1345艘,中資外籍船舶6103艘,萬噸級以上船舶2517艘。在國際航行船舶中,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僅占比5.4%,中資外籍船舶占比7.7%。大量的中資船舶登記在中國之外的“方便旗”國。這樣的格局,嚴重影響我國向海洋強國的發展,對船舶登記進行改革和創新迫在眉睫。
二、“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迫切性
(一) 中國走向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
航運強國是走向海洋強國的基礎。中國已成為造船大國,據克拉克森數據統計,2019年三大造船指數新船訂單量、完工交付量、手持訂單量分別為44.07%、37.1%、44.79%,均高于韓國和日本,居世界首位。在這樣的造船業績下,可中國國籍國際航行的船舶數量卻沒能隨之增長。
近年來,中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都在全球排名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國的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400多個,完成貨運量,貨物周轉量都非常可觀,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然而,與如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交通強國建設的要求相比,中國航運業發展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中國還不是航運強國。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作為實施交通強國戰略的頂層設計,為未來30年中國交通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為航運業發展的指明了路徑和方向,為新時代航運人賦予了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中國需要有更多的“五星紅旗”船在國際航運中發展壯大。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關心上海港洋山港區建設和發展,2018年11月7日考察上海時非常關注上海洋山港的建設,指出建設經濟強國一定先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制度創新正當時,利用自貿區先進的制度政策,大力優化創新現行船舶登記制度,吸引更多的中資船舶回國登記,為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 提高政治、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
從法律角度來講,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的方便旗船被視同外輪,中國政府對外輪無控制權和管轄權,在發生戰爭時,中國政府無法緊急動員征用。大量中資外籍船舶,不能為我國政治、經濟安全提供支持。中國的資產登記在國外,中國的船員工作在國外船旗的船舶上,中國政府不能直接保護這些資產和人員。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船舶是一個國家流動的國土,我們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黨安全為根本,統籌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國民安全和國土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我們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在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的同時,來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做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讓更多的中資船舶回到中國登記,是提高我國政治、經濟安全的保障。
(三) 維護全球海洋環境的大國擔當
船舶的技術性能安全,營運管理安全,是由船籍國直接管控的。很多安全性能較低的船舶,為了躲避較高船舶登記要求,選擇登記門檻寬松的“方便旗”國進行登記。船舶營運中,許多“方便旗”國對船舶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夠,對全球海洋環境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
中國正在“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實現構筑綠色發展、尊崇自然的生態體系,中國始終在踐行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保護海洋環境,中國需要加大對國際航行船舶的管控。只有將更多的中資船舶登記到中國,才能實現大國擔當,有效保證船舶登記質量,維護船舶在海上的交通安全,也有助于海洋環境的保護。
三、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發展的研究
(一) 船舶登記主體
《登記辦法》中第六十八條【登記主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的中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以及在自貿區內依法注冊的外商獨資企業和港澳臺獨資企業的船舶,可以依照相關規定在自貿區申請辦理國際船舶登記。
目前船舶登記方多數未設立在自貿區,如需要在自貿區辦理國際船舶登記,按此款要求,勢必需要先在自貿區內申請注冊子公司。新注冊子公司,需有固定辦公地點,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配備專職人員,每月完成稅務申報,按時參加工商年檢等,將為企業增加額外的經營成本。船舶登記中,業界習慣上以注冊單船公司的方式申請登記,為了規避船舶經營中的意外風險,避免當一條船出現意外巨額賠償時牽連其他船舶。在登記主體上,自貿區是否有相關的配套政策,類似于“方便旗”船登記,允許在同一個地址上申請注冊多家不同單船公司。船舶登記主管部門和自貿區工商稅務單位是否有聯動的相關政策,為船舶登記方提供方便,并節省同時經營多家實體子公司的成本,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 船舶法定檢驗
自貿區的船舶登記,將逐步開放法定檢驗的限定范圍,允許國外船級社檢驗的船舶進行登記。這對船舶登記方無疑是一件好事,在船級社的選擇上更加靈活。在船型方面,超大型集裝箱船、LNG船、郵輪等,國外船級社在建造中比較有優勢的船型,也有了可在自貿區辦理登記的機會,這將進一步擴大船舶登記的空間。
在開放法定檢驗限定范圍的同時,將為中國船級社帶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在船舶檢驗新技術規范建立,船舶檢驗技術水平,全球服務能力,價格水平等方面,中國船級社和國外的各大船級社將處在同樣的競爭環境。
對于船舶技術狀況較差的船舶,如果登記方為了比較容易通過法定檢驗,選擇比較寬松的船級社檢驗后到自貿區登記,將會增加登記機關對船舶安全管理的風險。所以在開放法定檢驗的限定范圍方面,應放眼長遠有限范圍內逐步開放。
(三) 船舶登記稅費
“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將對境內制造船舶在“中國洋山港”登記從事國際運輸的,視同出口,給予出口退稅。這對船舶登記方是巨大的利好,將會節省登記船舶總船價9%的關稅和13%的增值稅。其中9%的關稅,一般都是在船舶登記環節,由船舶登記方在登記前向海關繳納。將來給予出口退稅,在具體手續方面,是先將稅款繳納再退還,還是直接免除這個環節,需要登記機關和海關聯動給出明確的政策。如果需要先繳納關稅,對登記方來說,現金流方面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另外,13%的增值稅,在新造船中由造船廠繳納。在中國境內簽訂造船合同時,需要先明確新造船是出口船還是懸掛“五星紅旗”船。對于出口船,新造船合同價無須考慮增值稅;對于“五星紅旗”船,新造船合同價需要在船價中加上增值稅部分費用,由新造船購買方支付這部分費用給造船廠,造船廠再向國家稅務機關申請退稅或抵扣。在具體執行環節上,怎樣才能用簡單的方式,讓登記方直接節省增值稅,是需要有明確的可執行政策出臺,否則對于新造船合同的簽訂將會帶來不確定因素。
(四) 船舶營運中企業的稅費
注冊為“方便旗”船舶的登記方,在船舶取得登記后的營運中,船舶注冊的單船公司沒有經營性業務,船舶由一些管理公司來經營。所以登記方在經營中無須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每年只向登記機關繳納較低的噸稅,如注冊在香港的一條3萬噸雜貨船,每年繳納噸稅(Annual Tonnage Charge)35000港幣。“中國洋山港”對注冊在自貿區的登記方怎樣收取船舶營運中的稅費,是采用“方便旗”的管理方式,還是要求登記方有專門的財務部門來統計船舶租賃或經營的財務情況,按時繳納公司經營的增值稅和所得稅,需要有明確和具體的政策來引導。
(五) 船員配備
隨著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和中國船員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五星紅旗”船逐步放開對雇傭“外籍船員”的限制,將對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營運人是利好政策。登記在“中國洋山港”的船舶,在執行可以雇傭部分“外籍船員”的政策同時,對自貿區以外的船舶營運人在取得雇傭外籍船員資格方面,需要有聯動政策及時出臺。
(六) 船舶融資租賃
新造船過程中的船舶融資,“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中,是否能突破我國船舶融資單一模式的瓶頸是非常關鍵的。注冊在自貿區內的單船公司,如果在注冊資金、人員組成上仍是規定嚴格,勢必對船舶融資造成限制。若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已經在自貿區內注冊,那應該對其在同區域內的單船公司給予融資租賃的出口退稅政策。同時在自貿區船舶融資稅率方面如果內有能有進一步的優惠政策,對“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創新發展將會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七) 船舶出售時的監管
船舶既是交通工具,也屬國際貿易中的貨物。在船舶的生命周期中,還存在著船舶買賣環節。登記在“中國洋山港”的船舶,在登記中給予了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當船舶出現出售給第三方并登記在國內其他港口或國外時,是否需要補繳已退的稅款;補繳稅款怎樣計算,也就是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海關監管是否有年限。這在船舶登記創新中需要有明確規定,能讓登記方有長期規劃的風險預估。
(八) 辦理船舶登記的手續
在船舶登記手續方面,“中國洋山港”的國際船舶登記業務權限已下放至自貿區內海事管理機構,實現了區內辦結,一日發證,其效率和香港2小時內完成船舶登記的便捷度基本趨同。未來,在船舶登記中優化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新船登記的不同業務同地辦公、統一接收申請材料、統籌辦理、同時取證將是創新發展中的客戶需求。細節上如登記方一些原件證書一次性拍照認證,建造中的證書彩色掃描件認可,船舶照片電子版存檔等,利用現代化科技辨別真偽后,簡化船舶登記中的一些手續勢在必行。
(九) 船舶登記機關綜合能力
船舶登記中的船舶相關資料是比較專業的知識,并有著國際通用的術語和計量單位及方式。船舶登記機關在辦理船舶登記的同時,還存在著船旗國管理船舶相關的多種業務,如海事條例、通航公告、船旗國檢查等。國際化、綜合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管理水平和人員配備是船舶登記創新發展中需要不斷建設和提高的方向。
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建議
(一) 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與發展要有明確的目標
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與發展需要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長期發展戰略制定明確的目標。船舶是流動的國土,是大額固定資產,是重要交通工具,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國家稅收載體,船舶登記機關通過制度創新來實現更多中資船舶登記在中國,更多船舶懸掛“五星紅旗”來落實航運強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借鑒“方便旗”船登記的便捷,但又不能簡單照搬“方便旗”登記的方式。
(二) 與國家相關制度和國際航運市場協同發展
船舶登記是一項涉及面廣,利益交錯,影響重大的事項。需要從國家宏觀政策方面,結合國際上船舶登記的現況和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調整國家相關制度,助力“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為實現《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指明的實現“航運強國”目標,“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制度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船舶登記機關能夠很快破解這制度創新面臨的困境,不斷完善各個方面的因素,提高中資船舶回國登記的意愿,壯大國際航行的“五星紅旗”船隊,為早日實現海洋強國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常富治,王捷麗,俞勤偉.中國洋山港: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J].航運經緯2012(05)
[2]司玉琢.海商法[M].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外方出資額不受限制[J].中國產經,2017.
[4]劉寶新,劉嘉生.中資方便旗船國防動員問題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8(01)
[5]袁雪,王倩楠.中資方便旗船回歸的困境突破與對策[J].知與行,2015(03)
[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辦法》.2016.
[7]呂宏均.自貿區條件下船舶登記工作淺析[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4(04)
[8]王淑敏,楊欣,李瑞康.上海自由貿易區實施“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