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垃圾處理效果關乎資源再利用、生態保護、技術革新、社會治理等領域綜合發展成效,只有垃圾得到科學處理,才能發揮其變廢為寶作用,為此社會各界針對垃圾處理展開深入研究。其中,BOT模式作為在私人機構、政府組織達成協議前提下提供設施、產品、服務,提高垃圾綜合處理有效性的模式之一,具有項目回報效率高,組織機構簡單等特點。本文通過探析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行必要性、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以期提高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有效性。
關鍵詞:BOT模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
BOT模式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經營、管理一種模式,該模式驅動前提是私人機構與政府組織協議及共識,通過經營管理賺取收益,期間提供設施、產品、服務。政府組織針對私人機構服務、產品價格、數量加以限制,同時保障私人機構能獲取收益,在該模式下私人機構、政府組織風險共擔。在周期性許可到期后有關設施需移交政府組織,由政府部門負責經營管理,為此可將BOT模式解釋為基礎設施特許權。BOT模式經歷BOOT、BOO、BLT、TOT等發展時期,一切與建設、經營、轉讓相關的要素均可納入到該模式概念中,其復雜性可見一斑。為提高BOT模式應用有效性,改進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備設施,探析該模式財務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應用BOT模式的必要性
(一)減輕政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組織籌劃財政壓力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要是指針對焚燒設備進行創新,增強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熱量利用能力及二惡英等劇毒物質控制能力,為新時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應用推廣給予支持。在該項目中設備創新需投入大量人、物、財,同時具有設備研發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特點。政府一方面缺乏該項目設計、開發、管理及推行經驗,另一方面財政收入有限,若僅憑政府之力容易出現項目停擺消極現象。基于BOT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讓更多的私人機構參與其中,有利于減輕政府組織籌劃財政壓力,客觀上能降低政府財務風險。
(二)分攤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風險
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策劃、實施、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在2019年末新冠肺炎暴發,為防控疫情諸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停工,客觀上加劇該項目風險?;贐OT模式的發電項目風險由政府組織、私人機構共擔,達到分攤項目風險目的,在此前提下維護私人機構權益。除非人為因素外,該項目風險還受施工、設計、預算、管理等因素影響。與私人機構相比,政府綜合管控力度更大,同時給予政策支持,實現分攤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風險目標。
(三)加大私人機構、政府組織協作的力度
BOT模式與PPP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為政府組織、私人機構溝通協作搭建平臺,一方面政府組織能向下傳達上級有關項目發展指導意見,制定科學可行項目實施標準,為項目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私人機構可向上反饋項目進展及推行難點,為得到政策、資金、人才及管理支持奠定基礎,繼而提高雙方協同聯動有效性,為共同完成生活焚燒垃圾發電項目設計任務給予支持。
(四)嚴格執行項目標準,規避私人機構、政府組織利益糾紛
從本質上講私人機構與政府組織在項目設計開發及實施過程中的追求不同,前者期望有關項目成果可以為民造福,解決民生問題,后者期許通過項目賺取更高收益,為此后者容易被眼前利益所誘輕視項目建設發展綜合質量。在BOT模式下政府組織根據實際需求設定項目標準,針對項目提出要求,確保私人機構能在保證質量前提下獲取效益,繼而規避雙方糾紛,以項目標準為依托開展各項活動,保障相關活動有據可依,提高項目風險防范有效性。
(五)提高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作效率
與政府組織相比,能夠承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私人機構經驗豐富、資源充足、人才較多、思想先進,有能力開展項目管理活動,在政府決策引領下可保障項目管理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從實際出發根據項目運作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如調整現金流量、調整風險折現率等,妥善規避該項目財務風險,彌補政府組織該項目運營缺陷。
(六)為先進技術、實踐經驗、項目資源的引入給予支持
私人機構扎根市場,立足實際加強專項研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相關組織機構亦是如此,通過研究積累經驗,完善項目管理理論,為新技術、新模式、新資源的應用指明方向?;贐OM模式的項目研究成果更具中國特色,在政府宏觀管控基礎上把握該項目發展動態,預見該項目未來走勢,為此保障研究與時俱進,為資源配置、技術革新提供依據,能在新時代完成生活垃圾科學處理及應用任務,繼而滿足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
二、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財務風險
(一)風險識別能力較差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識別難度較大,主要源于該項目風險可能存在于人文領域、技術領域、政策領域、生態保護等領域,同時有關風險還存在隱秘性、雜糅性、連續性,徒增風險識別難度。除財務風險較難識別外,工作人員對該項目風險種類、范圍、嚴重程度評估及處置缺乏科學性,繼而造成不必要的財務損失。
(二)風險管控體系欠佳
基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周期長、成本高,在項目設計、籌劃、實施過程中均會誘發風險,為此需具有貫穿性、系統性的風險管控體系加以控制。然而,當前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存在重視結果、輕視預判、過程性差問題,降低該項目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三)風險管理模式陳舊
良好的財務管理模式是輸出正確管理理念,營建穩定、和諧管理氛圍,解決財務問題,化解管理糾紛的重要載體。受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差、體系不全、BOT模式實踐經驗較少等因素影響,財務風險管理模式陳舊,主要以預決算模式為主,這雖能落實財務風險防控目標,但影響有關風險防范綜合成效。
(四)風險管理人才欠缺
人才是解決BOT模式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主力軍”,當前私人機構人才培養積極性較弱,將主要精力放在效益提升層面,使財務管理人才風險防控能力較差。政府組織主要作用是宏觀管控,通常情況下不干預私人機構人才的培養,BOT模式財務風險管理綜合質量隨之降低。
三、應對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措施
(一)基于BOT模式提升財務風險識別能力
第一,從主觀信息源角度出發有效識別財務風險。在統籌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相關財務、非財務數據信息前提下由私人機構、政府組織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旨在集思廣益,通過專家會議,調動發散性思維,捕捉在項目設計過程中忽視的信息,在思維交鋒中激蕩靈感,制定解決財務問題,規避財務風險良策。運用德爾菲法(專家調查法),針對該項目技術、方案、資源等可能誘發風險要素加以調查。以調查為載體,立足實際探尋財務風險蹤跡,在專家及項目管控者之間建立函詢關系,統籌專家意見,加以綜合匯總,保障財務管理對策更為健全,解決財務風險管控難題;第二,從客觀信息源角度出發有效識別財務風險。應用核對表法,將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團隊、資料、技術、環境等風險要素列入該核對表內,將以前項目失敗、成功緣由,項目合同、采購、進度、質量、成本、范圍、溝通等情況,項目服務、產品說明書,項目管理經驗、思路、方法等視為核對主要內容,全方位解析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還可運用流程圖法、財務報表法分析存在于該項目內的財務風險,通過剖析客觀信息源制定規避風險對策。
(二)完善BOT模式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管控體系
第一,做好前期財務風險預判工作。在主觀及客觀信息源風險識別基礎上,從先前的項目中吸取財務風險管控經驗教訓,明晰項目失敗或成功內因,在此前提下制定一貫性、統一性、普適性財務風險管控方案,而后在風險對比分析中看到該項目新時代風險管控新走勢,圍繞新風險制定管控新決策,使財務風險管控具有針對性、發展性;第二,做好中期財務風險動態管控工作。一方面BOT模式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管控標準、流程、制度、方案需具有權威性,對政府組織及私人機構具有管理效力,保障中期項目順利推進。另一方面該項目財務風險管控內容需具有靈動性、實時性、契合性,與新時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關系緊密,及時改進風險管控舉措,根據經濟效益、政策動向、社會環境、民眾需求做出調整,保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落地;第三,做好后期財務風險管控評價工作。一方面風險評價需貫穿在風險分析、風險識別過程中,另一方面評價需貫穿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尤其需從反思自省角度出發針對財務風險管控結果加以評價。將技術風險、自然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等視為評價要素,同時與財務風險預判管控成果進行對比,明晰財務風險管控缺陷,為今后改進該項目風險防控對策提供依據。
(三)創新財務風險防范模式
BOT模式除具有組織機構簡單、項目運作效率高、分攤項目風險等優勢外,還具有貸款人及投資方風險過大、談判磋商周期長、融資存在障礙、機制不靈活等缺陷。這就需要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通過創新解決防范難題,發揮該模式應用優勢。第一,從組織機構角度出發加以創新。將法律顧問、專家學者等納入財務風險管控小組,發揮該小組服務作用,為規避談判磋商風險,保障政府組織、私人機構敲定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且不會侵害雙方權益奠定基礎。專家學者可為BOT模式驅動提出寶貴建議,期間加強專題研究,積累該模式加持下的項目財務風險管控經驗;第二,從技術資源融入角度出發加以創新。為保障融資方消除顧慮,對項目前景及效益有所了解,消除融資信息孤島,可利用IT技術搭建項目融資管控平臺,為融資方、項目方信息共享,提高交互效率給予支持。利用大數據技術統籌分析項目財務、非財務數據信息,在非人工干預前提下,提高財務風險預判精準性、全面性,繼而通過創新解決財務風險防范問題。
(四)在BOT模式加持下提高財務風險防控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政府工作人員需積極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及技能,立足項目樹立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能在宏觀指導、質量監管、效益分析過程中關注財務風險,保障政府管控科學高效;其次,私人機構需提升財務管理人員風險防控能力,通過組織培訓,提供進修機會,定向招募優質人才等渠道完善人才團隊;最后,教育機構需為BOT模式下項目管理型人才綜合發展提供配套服務,使財務風險管控型人才培養更具專業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BOT模式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管控活動具有減輕政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組織籌劃財政壓力,規避私人機構、政府組織利益糾紛,提高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作效率,為先進技術、實踐經驗、項目資源的引入給予支持等必要性。這就需要基于BOT模式提升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完善BOT模式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創新財務風險防范模式,提高財務風險防控人才培養質量,繼而助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琦.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PPP合作模式選擇與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18)
[2]張浩波.PPP項目超概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14)
[3]任華武.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2020(05)
[4]孫卉.試論BOT 項目收入確認的核算方法及會計實務處理[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0(04)
[5]張婉紅.關于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在建工程財務管理的探討[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7)
作者簡介:
張尚峰(1982.3-? ),男,漢族,江蘇濱海,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