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娜
腰腹力量對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及學習技能都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的鍛煉形式往往比較枯燥單一,無法激發學生興趣,特別是對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渴望追求新鮮事物的初中學生來說,單一練習方式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與消極心理,影響鍛煉效果的達成。筆者將體育教學中常用的呼啦圈(考慮初中生身高等因素,建議選擇內徑70~80cm規格)、藝術體操圈與腰腹練習巧妙結合,創編出多種有趣的練習方法。
該套動作對場地要求較低,無論在室內或室外,只需平坦的地面與墊子(可用瑜伽墊)就可練習,方便操作。通過實踐發現,不僅能提高學生練習積極性、發展腰腹力量,對于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提升探究能力也有促進作用,推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單人練習
1.點擊光圈
設計意圖:在提升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身體協調、柔韌、平衡等素質。
練習方法:以左腿為例,學生平躺于墊上,雙膝彎曲并攏,雙臂分開直臂持呼啦圈(圖1-1)。上身抬起與地面呈45°,同時左腿抬起伸直,雙手將圈從上套至左腿膝關節處,動作控制2s左右(圖1-2)。將呼啦圈從左腳上移出的同時,左腿由伸直恢復至彎曲,恢復成起始動作。左右各完成10~20次/組,間歇30s,做2~3組。
注意事項:練習時注意腰腹發力,調整呼吸,在套圈時,上身與腿部同時抬起,并用腰腹力量控制身體平衡。可選擇由慢至快的音樂配合練習,逐步加快動作頻率與難度,也可組織個人或小組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個數比拼等游戲。
2.漫游光圈
設計意圖:提升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柔韌、協調、靈敏等素質,培養自我挑戰精神。
練習方法:雙手放于呼啦圈內,直臂支撐,逆時針或順時針繞圈進行向心移動支撐。以順時針為例,移動時左臂與左腿同時向外移動,呈分腿直臂支撐狀(圖2),隨后右腿與右臂向其靠攏,恢復初始動作,完成繞圈一周,隨后反方向進行練習。圍繞呼啦圈左右各一圈為一組,每完成3組間歇30s,反復2~3次。也可根據學生能力進行調整。
二、雙人練習
1.交替光圈
設計意圖:提升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身體控制、協調、靈敏等素質;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練習方法:2人一組并排坐在墊上,保持1個呼啦圈的間距,雙腿并攏彎曲抬起,上身微微向后仰,保持身體平衡,雙手前后握住呼啦圈,面朝前方(圖3-1),然后2人側轉上身面對面平行交換呼啦圈(圖3-2),之后反方向側轉身持圈落地(圖3-3)。10~15次/組,間歇30s,每次練習2~3組。
2.追隨光圈
設計意圖:提升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協調、柔韌等素質;提升團隊合作意識,挑戰自我。
練習方法:2人一組。一名學生平躺在墊上,雙腿并攏彎曲,雙手直臂握住站立學生的腳踝,起固定作用。站立學生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住呼啦圈,并保持呼啦圈與地面平行(圖4-1)。平躺學生雙腿并攏由彎曲向上伸直,盡力抬起臀部,將雙腿穿入圈內(圖4-2)。站立學生隨即抬高圈的高度,引導練習者繼續靠腰腹力量將雙腿向上抬起,完成后恢復起始動作。每次動作在空中停頓2~3s,15~20次/組,間歇30s,每次練習2~3組。
三、多人練習
1.轉移光圈
設計意圖:提升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身體協調、靈敏等素質;激發練習興趣,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提升探究能力。
練習方法:3人或3人以上一組,平躺在墊上,雙腿彎曲,腳尖并攏相互貼近,雙手持圈直臂上舉(圖5-1),上身抬起(圖5-2),持圈順時針(也可先逆時針)方向將同伴套入圈內(圖5-3),然后恢復起始動作。15~20次/組,間歇30s,每次練習2~3組。
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靠腰腹力量抬起上身,并加大向旁套圈的幅度,保持動作一致性。可加快動作節奏,加大練習頻率,進行小組間比賽,看看哪組在規定時間內套圈次數最多,激發學練興趣。
2.拼拍光圈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腰腹力量的同時,加強協調、靈敏等素質,激發練習興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練習方法:3人或3人以上一組,將呼啦圈相互重疊,呈外圈大、中間小的擺放格局,學生直臂支撐在左右大圈內,腰腹收緊挺直(圖6-1)。教師規定不同規律,如,小—小—大—大、大—小—大—小、大—大—小—小等,進行左右手依次支撐練習(圖6-2、圖6-3)。15~20次/組,間歇30s,共2~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