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瑾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五育”并舉,強化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應有地位。面對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們對“健康第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為了能勝任新時代體育教師的使命擔當,促進新時代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教師必備素質與能力成為新時代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以德修身,涵養體育教師職業操守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良好的職業操守是新時代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教師的職業操守是同教師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教師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作為人類文明的推動者和傳播者,教師隊伍職業操守的水準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1.要有堅定的信念、執著的堅守
體育與健康學科,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性技能學科,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充分結合。體育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用語言播種,用行動耕耘,用情感培育,為每一位學生尋找適合的土壤,并矢志不渝地呵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每天3~4節體育課,體育教師毫無怨言地在烈日下、在寒風中率先垂范、積極引導,黝黑的膚色、疲憊的身軀是他們的常態反應,校園110、119、120是他們辛勞的雅號,雙休日、寒暑假的賽場是他們奉獻的第二課堂。
選擇體育教師這個職業,無疑需要一種勇氣、一股精神。繁雜的工作、艱辛的付出,有時還會被貼上“小學科”的標簽,忠厚的體育教師沒有計算工作時間、沒有計較額外補償,他們銘記的是體育人的精神、體育人的信念、體育人的真誠。學生們團結拼搏、技能增長、內心強大就是對體育教師最大的褒獎。
2.要有高雅的志趣、活力的綻放
“親其師,信其道”。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喜愛。體育教師深厚的內涵,能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親近感、崇拜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轉化為濃厚的學習動力。教師如何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師綜合素養的表達、高雅志趣的引導、青春活力的示范一定是關鍵因素所在。
體育教師應該明晰角色定位,首先是“教師”這一大的群體集合,應該具備教師的“聽讀寫說”等通識技能,然后才是精進的“體育教師”群體。新時代的體育教師也要關注自身的全面發展,積極參與學校學科融合教學實驗、STEAM課程實驗、項目式學習等,跨學科學習,拓展學習的廣度、深度與厚度。
3.要有團隊的奮進、伙伴的支持
中長跑是一項有氧運動,需要有耐力的支撐,“跟隨跑技術”的使用是運動員為取得好的比賽成績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體育教師發展也可以引用這一策略:領跑者是名師,跟跑者就是有著共同志向的教師團隊。這樣的抱團前進,可以獲取持久的前進動力,融合團隊的聰明才智,更容易實現教育理想和奮斗目標。
體育教師在學校整個教師隊伍建設中,要深刻理解“水落石出”與“水漲船高”的人生哲學,眼中有事、心中有人,在與教師相處中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寬容、體諒、團結、奮進,在與教師合作中能夠學會攜手共贏,尊重、謙虛、補位、鼓勵。良好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合作氛圍,也是體育教師全面發展的優質場。
二、以人為本,激活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2012年國務院制定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到2018年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改革的意見》),可見國家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主要依托省、市、區教師發展中心和學校的校本培訓,分主題分階段地進行研訓,青年教師更多的是跟隨培訓學習,很少自覺地規劃、自由地選擇研修方式與主題,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我學”模式。
為了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設“導師制”的培訓方式,即圍繞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可以邀請專家、名師、學者走進學校為教師帶來系統的培訓,也可以鼓勵青年教師自我申報課程“導師”,發揮青年教師的閃光點和成長優勢,在一批批“青年導師”的教學體驗中,培養自信,激活內驅,形成合力,不斷推進。
1.客觀認識兒童世界,是教師第一專業
原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說:“認識與發現兒童是教師的第一必修功課,它超越了具體學科,超越了具體專業,是教師的第一專業。”
小學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正面積極指引。體育教師也要努力學習,走進兒童世界,客觀認識兒童,修煉好第一專業的基本功。
在體育教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尊重兒童的主體性,激發兒童的潛能,改變學習的方式,鼓勵兒童在探究體驗、互動對話中進行意義的建構,掌握必備的學習方法,并舉一反三地學以致用。例如,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小學“大課間選項學習”,每個月體育組教師通過學生自主投票的方式,鼓勵學生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大課間鍛煉。在學生自我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喜好需求,也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的選票排序,進一步反思大課間內容設置,組織全體成員進行項目的二次修改與研發,更好地完善大課間的內容搭配,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的需求,促進大課間鍛煉質量的提升。
2.精準演繹運動技能,是教師職業特質
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征的學科教學,體育教師不僅僅是依靠講解來說明白運動技能的學理的,更多的是通過精彩的動作示范帶給學生所學技能的體感表達。標準與優美的動作示范,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體育教師為了達成運動技能的精準演繹,就應該努力成為運動技能的“雜家”。雖然每個體育教師在示范學習時,有著自己的第一運動專項和特長,但是走進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為了滿足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科學習的選項需求,體育教師就要在課前課后花大力氣,努力訓練各項運動技能,規范動作,理解學理,精彩展示,懂得糾錯,為勝任新時代體育教師做好專業特質的準備。
3.注重培養藝術表達,是教師通識技能
表達能力是體育教師必備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包含語言表達、肢體表達、文字表達等方面。教師的表達應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形象、抑揚頓挫;應可以拋磚引玉,激發思考,激活思維。
圍繞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以語言表達激發學生觀察、對比、思考,啟動運動技能的意義建構;以肢體語言細化運動技能的組成,引導學生模仿動作環節,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正確的動力定型;課后,教師利用課后反思、教學隨筆、案例收集、論文撰寫等文字表達的形式,總結反思教學中的收獲與困惑,并擬定下一個階段的行動方案。還可以通過新聞撰寫、微信推送等圖文并茂的形式提升表達能力。
4.精巧設計教學流程,是教師邏輯素養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藍圖,是教師關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和教學評價的總體設想。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關注邏輯性思維培養,圍繞教學目標,利用思維導圖或教學流程圖將教學設計呈現出來,通過小組研討的形式,在教研組內進行推敲研磨,大家一起研討、修訂、調整。此外,也可以觀看一些精彩的演講稿或演講視頻,閱讀一些文章和書籍,將作者表達的邏輯框架描述出來,借鑒學習,推動自身的思維成長。
三、以研促學,提升體育教師科研素養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一定離不開科學研究的助力。“教學即研究”的理念,更加凸顯了研究力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關注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動力。
借助“課堂、課題、課程”三個層面的研究,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微觀的課堂教學研究,也可以整合力量積極申報課題進行專題研究,還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去架構適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體系,利用課程的全面實施,達成我們的教育愿景。
1.專家引領,充實理論基礎
體育教師日常扎根在課堂,由于課時多體力消耗較大,加上大課間組織、運動隊訓練等繁雜的工作性質,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進行閱讀、反思、研究,影響了教育科研的動力與能力。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品質發展的核心工程,每所學校對于教師隊伍的成長都有著詳細的規劃,體育教師要珍惜這樣集體學習的時間,認真聆聽教育專家的講座,借助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主張,完善自身的認知體系,了解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向與趨勢,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并學會貫徹、運用到本學科教學中。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宗錦蓮博士,就曾在筆者工作室申報的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支持兒童選項學習,助力教師專業發展”課題組學習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帶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拉爾夫·泰勒(Ralph Tyler)的5條選擇學習經驗的原則,為課題組進行“選項學習”的實踐研究帶來新的理論支撐,為課題組教師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對學生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帶來了指導。
2.預設主題,深耕教學實踐
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在每學年開始之際,學校體育組根據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梳理,制訂本學期教學研究的主題,并確定“教學研究計劃”,督促教師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關注、記錄、思考、推進。學期結束后,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研究計劃”表格中的階段性實踐記錄,整理相關信息與數據,就可以較輕松地完成一篇真實有效的教學案例或者教學論文。如此良性循環的推進,體育教師就會慢慢養成反思的習慣,提升其科研能力。
3.沙龍匯報,共享智慧表達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傳播人類經驗和啟智益能育德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教師表達能力是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它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必備條件。
大多數體育教師表達能力相對較薄弱,為了促進體育教師全面發展,體育組可定期進行主題式交流研討,將階段性研究成果準確表達,通過團隊的辯證思考,不斷修正完善行動方案。2018年12月,筆者工作室承辦了《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草根爭鳴》主題研討活動,在全國率先以現場沙龍的形式進行現場表達,團隊教師從撰稿修改、PPT制作、脫稿表達到現場展示經歷了全過程的“成長陣痛”,當大家看見全國體育教師的留言點贊時,“值得”洋溢在每一人的微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