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引領人類社會進入全新的網絡時代,數字化媒體的出現,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手段也日新月異,流媒體的出現開啟了信息傳播新時代,對傳播方式進行了升級,音樂傳播也隨之發生變化,為音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傳播途徑及方式,它的出現使人們欣賞音樂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流媒體已成為音樂傳播的新途徑,甚至說是主要途徑,流媒體音樂播放器成為音樂傳播欣賞的主流平臺。
隨著近些年流行音樂快速發展,基于以學生能力、思維發展的教育思想,音樂課堂方式必然需要適當的改進與創新,教育方式應當基于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不斷的調整與優化,從而促使學生保持持續性的發展狀態。目前來看,流行音樂課程質量與整體水平并不是非常理想,其主要問題在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但是知識吸收效果差。
流行音樂屬于當前音樂教育領域中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學習自主意識較強的課程,同時流行音樂教學憑借著其獨特的優勢和學生們的個性契合,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于高校教育來說,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主要是從理論教學為主,缺少對學生的個人素養、音樂創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重視,整個教育的趨勢死板化,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大都是千篇一律。所以,探討高校流行音樂教學中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課堂教學深度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目前來看,高校流行音樂的教學問題仍然存在,其主要問題在于三個方面:
1.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
流行音樂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及表達能力,使學生提高相應的審美品位,從而實現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但在具體教學中,高校流行音樂學生普遍存在文化成績相對一般、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不夠高,注意力不夠集中。另外,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普遍比較單一,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低。流行音樂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進入高校的時間更晚,所以在很多的高校中并沒有對流行音樂產生足夠的重視。
2.較差的接受能力
高校學生普遍屬于文化課學習效果相對一般的學生,對于書本內容的興趣不高,在學生的心中,學習等同于看書,在學習音樂期間也會涉及到教材,理論知識的學習屬于學生最為抵觸和厭煩的環節。此外,由于學生們的認知水平比較差,所以在面對一些自身不喜歡的音樂作品時很多學生是無法接受的,而且還會出現對作品的抵制現象,學生學習的局限性非常明顯,對音樂學習的局限性突出,無法感受到優秀音樂作品的魅力,這也是學生審美品位無法有效培養的關鍵。
3.評價不合理
決定學生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也是實現對教學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目標,采用行之有效的評價策略與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們做出選擇和判斷
1.創新教學方法
在高校教學中,學校及老師都需要提高對音樂學科的重視度,讓學生們明白從事音樂教育的意義。在這一基礎上,老師們可以充分應用網絡化資源與技術的支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促使學生可以輕松的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提高流行音樂的教學綜合水平。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將流行音樂的元素納入到課堂當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基于網絡教學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借助網絡教學方式讓學生隨時將自己所喜歡的流行音樂作品作為案例,查找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來分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一首作品在眾多版本做不同的試聽和分析,同時附帶“如何分段”“什么拍子”“旋律分析”“作品中心思想”等描述,促使學生可以逐漸發現一首作品不同版本的魅力,并掌握流行音樂中的相關專業知識,教師再循序漸進的增加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音樂知識,增加興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豐富教育資源
網絡課程的教學優勢之一便是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生可以隨時在網絡途徑下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從而實現學習過程的補充與完善。學生在學習流行音樂發展史時,因為學生并不喜歡文字性的知識描述,但學生可以更加傾向于不同時期的各種流行音樂作品,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化資源幫助學生總結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及其特征,以歸納總結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的歌詞特征、旋律特征以及演唱風格。
3.為學生提供能力展示平臺
學生在接觸到部分流行音樂作品時,往往會出于展示自己能力這一需求,希望對這些經典的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流行音樂的網絡化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的思路,借助網絡中豐富的經典作品、曲譜,讓學生進行鑒賞、理解,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等因素去改編作品,并上傳到網絡上,其他同學和教師可以對學生改編的作品發表自己的建議或觀點,從而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各種缺陷與不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發放到微博、抖音、酷狗、音悅臺、優酷網或者是網易云音樂等多個平臺,最初的關注人群應當是教師或同學,隨著作品本身的魅力以及傳播,學生會被越來越多的聽眾關注,并且會慢慢地有了創作動機。
4.優化評價策略
教師在評價的過程當中還要對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表現做出綜合評價,教師所做出的評價一定要慎重,因為教師所做出的評價將會影響學生們歌唱的積極性、樂器訓練的積極性以及學習音樂的態度,對學生們學習的評價實質就是對學生們平時學習的點評。與此同時,音樂這一教學項目是需要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對此,在對學生們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該多從正面來評價學生,使得評價可以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們繼續學習的動力,使得學生們通過學習之后學習更有干勁、更愿意為學習努力拼搏。對此,在教學評價期間可以應用有效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有效的評價也是音樂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則,能夠有效的改善教育目標、能夠增強班級中的凝聚力。對于教師的評價則可以以陪伴為主,不針對學生們的缺點而針對學生們的優點,精準的找到學生們的優點,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評價當中獲得自信,從而增加學習的熱情,更愿意參與到流行音樂的學習當中來。
總而言之,流行音樂教學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包含對網絡資源的運用、對音樂作品的展示等等不同的環節每一個環節,在教學當中都是至關重要的,相互之間關聯也十分密切。在未來,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高度重視并堅持網絡化教育的基礎教育思路,豐富教學策略與方式方法,強化對流行音樂教學的學術研討,根據現階段的教學本質特征,不斷優化與改進教學方式,最終創作出滿足高校學生的流行音樂教學計劃體系,從而確保整體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柏楊、游敏惠、陳淑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的機遇、困境與對策研究》,《文化軟實力》,2018年第3期。
[2]王可:《自由低音手風琴左手演奏技巧訓練研究——以巴洛克時期鍵盤音樂為例》,《音樂生活》,2020年第5期。
[3]魏萊:《雙鋼琴教學在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教育中的應用與發展探析》,《音樂生活》,2020年第6期。
[4]馬蔚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音樂教學的SWOT分析》,《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8年第1期。
劉波 四川傳媒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