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王芳
摘要:人民銀行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是保障業務正常運轉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為更好的加強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理論的研究,本文闡述了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基本內涵,構建了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第三方績效評估體系,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績效評價 第三方機構 體系建構
一、第三方績效評價基本內涵
(一)第三方績效評價
第三方績效評價,是指引入第三方機構,通過使用合理的方法和科學的指標,對財政資金的效益性和規范性進行評估。它是對傳統績效評價模式的有效補充。
(二)第三方績效評價與傳統績效評價的對比
第三方績效評價與傳統績效評價,都是為實現績效評價最終目標進行的評價操作,但是在評價方法、獨立性和專業性方面有很大不同,表1是第三方績效評價與傳統績效評價的對比結果。
尤其是在評價流程方面,第三方績效評價模式和傳統績效評價模式存在較大差異。第三方評價機構通過規范化選拔、相關專家和機構評審,而參與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業務中,在評價結束后,評價結果要通過委托方驗收。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約束第三方評價機構。圖1、圖2分別介紹了第三方績效評價和傳統績效評價流程圖。
二、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第三方績效評估體系構建
(一)人民銀行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范圍
人民銀行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包括兩類,分別是保障業務正常運轉需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和履職所需輔助、事務性保障服務。保障人民銀行業務正常運轉需購買的服務包括:招標代理、物業、車輛保險、車輛加油、車輛維修等項目;人民銀行履職所需輔助、事務性保障服務包括因履職所需的問卷調查、數據查詢、審計服務、法律咨詢等項目。
(二)第三方評價機構組織資質評估
第三方評價機構組織資質評估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組織實體。第三方評價機構必須有專職工作人員以及固定的辦公場所。第二,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第三方評價機構要有完善的內部管理、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制度,同時提供財務審計報告、年度報告和依法繳納稅費。第三,豐富的專業知識。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涉及種類較為寬泛,許多類型的社會服務的評價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輔導,并具有專業資質。
(三)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估的原則
1.經濟性原則。人民銀行購買服務是保障業務正常運轉需向社會購買的服務和履職所需輔助、事務性保障服務。因為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是財政支出的形式,所以要遵循經濟性原則。對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進行評估時,需要從財政支出的資金和公共服務的質量這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用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來衡量購買項目的效果。
2.社會性原則。人民銀行購買社會服務的內容是公共服務。這些公共服務具有全民性和公益性,大部分無法用數量來衡量。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公眾,公眾的滿意度是公共服務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對人民銀行購買服務進行第三方績效評價時需要遵循社會原則,按照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來進行。
(四)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估過程
1.購買前第三方評估。購買前第三方評估涉及到評估主體、評估指標和評估內容。評估主體需要考慮到評估主體的確定、評估經費的支付。如果由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獨立確定第三方評估機構,可能會造成評估結果不準確。由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和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共同協商以簽訂合同的形式,決定第三方評估機構是更加可行的方式,并且,由社會服務的購買者和承擔者共同承擔第三方評估產生的費用。
2.購買中第三方評估。人民銀行購買服務評估指標要遵循經濟性和社會性原則。具體來說,包括社會服務公眾需求評估、社會組織資質評估、購買合同及其執行情況評估,購買結果評估等環節。一是社會服務公眾需求評估,此項工作的開展以公眾權力意識的增強為前提,同時要有相關的制度。二是社會組織資質評估。能夠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對其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做出相關的要求,才能保證其承接社會服務的能力,要做出具體的資質評估。可以參考政府機構對社會組織的資質評估。首次接受資質評估的社會組織,需提交《社會組織資質評估鑒定表》,否則根據首次的評估結果,注明較上一次評估后的發展,進行重新評估。三是購買合同及執行情況評估,包括是否按照《合同法》執行、雙方的權責是否合理、購買方式、流程以及對購買行為第三方評估主體的選擇。
3.購買后第三方評估。購買前和購買中的第三方評估是為了保證購買過程的公平,而對購買后的第三方評估可以保證購買結果的公正。一是經濟性結果評估,要充分借鑒統計模型和計算公式,計算投入產出比,從而做出經濟性結果判斷。二是社會性結果評估。對于一些量化性較差的公共組織提供的社會服務,需要以社會性結果評估為主要方法,更多的是考慮到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可以借鑒政府機構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使用的“公眾滿意度模型”。
三、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建議
(一)加強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的制度建設
目前,第三方機構參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模式處于起步階段,可借鑒的內容相對較少。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必要性已經得到的廣泛的認同,但有關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的基本制度處于缺失狀態。現有的制度是對傳統的績效評價工作的約束,但難以有效約束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第三方機構在績效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對于權利和義務沒有明確的界定,難以有效開展工作。因此,對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制度建設非常必要。
(二)加強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的數據庫建設
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涉及到各方的技術和數據支持。對于人民銀行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初始階段,通用的績效評價指標和標準需要逐步進行積累,儲存每一次的績效評價數據,從而建立統一的規范化數據庫,保證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和效率性。為了保證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的規范化數據庫建設的有效性,數據庫可以考慮由第三方機構庫、專家庫等幾部分組成。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也可分為通用指標、專用指標和補充性指標數據庫。在第三方績效評價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選擇數據庫,有利于更準確的對人民銀行購買服務進行評價。
(三)第三方績效評價的動態化管理
對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應保證公開透明,建立完善的準入機制,擇優選擇入庫,同時要對第三方機構進行動態考核和監督,尤其是在績效評價過程中的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要重點關注。可以設置黑名單將一些出現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納入其中,同時將其剔除出第三方績效評價體系的數據庫,確保數據庫中的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公平性。
參考文獻:
[1]莊會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第三方評估體系建構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6(6):10-25.
[2]劉國永,熊羽.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財政監督,2019(4):11-20.
[3]李春,王千.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過程中第三方評估制度探討[J].2014(12):5-1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朔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