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祖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廣西經濟穩步較快增長,特別是泛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與開發,國內外銀行機構紛紛搶灘廣西,廣西在“引銀入桂”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面臨著“引得進,留得住”的問題,怎樣留住這些駐桂銀行機構,使它們根植于廣西,是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有關根植性的理論,并對駐桂銀行機構根植性的表現特征、內容以及優勢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與深入的分析,據此提出優化駐桂銀行機構發展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廣西? 銀行機構? 根植性? 發展環境
一、有關根植性的理論
在社會經濟中,經濟行為者既不可能脫離社會關系采取行動,做出決策,也不應該成為社會經濟關系的奴隸,相反,經濟行為者要在具體動態的社會關系中追求自己的目標,在追求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就會自然涉及到根植性的問題。所謂的根植性是指經濟行為深深地嵌入特定的社會經濟關系之中。卡爾·波蘭尼在20世紀中期提出“根植性”(Embeddedness)這一概念,認為經濟學家缺少關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場的社會體系支持的影響力。經濟社會學家特別強調經濟行動的社會和文化根植性,以及經濟制度的社會建構。
二、駐桂銀行機構根植性的表現特征
駐桂銀行機構的根植性是指駐桂銀行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深深地嵌入廣西本地的經濟環境、社會關系和文化土壤之中的行為。它們的競爭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取決于它們根植的程度,它們的根植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獨立性
各銀行機構在進入廣西之前,都是經過認真仔細的考察,大多數是先設立辦事處(或其他形式的機構),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如果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升級至分行,賦予其更多更大的權力,進而在業務上實現獨立自主。
(二)適應性
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有它特有的民族文化,駐桂銀行機構特別是駐桂的外資銀行機構,要能夠適應廣西本土的風俗文化,做到入鄉隨俗。廣西各級政府考慮到各駐桂銀行機構的不同特點,盡量給予一些適應其發展的優惠政策,但駐桂銀行機構要盡快調整自己的狀態,盡早融入廣西本地的文化,進而實現本土化。
(三)可持續性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銀行機構入駐廣西后,要有一定的業務作為支撐,并且要具有可持續性。早在1993年,實力雄厚的標準渣打銀行看中了當時廣西與東盟各國特別是與越南之間方興未艾的邊貿往來,在南寧市設立了代表處,由于當時廣西的外匯結算有限,以及廣西本身經濟的總量包括外向型經濟的總量不大,幾年之后代表處就被撤銷了。但是廣西與東盟各國,特別是與越南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為入駐的銀行機構特別是外資銀行機構提供了業務上的支持,為它們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三、駐桂銀行機構根植性的內容
基于廣西本地的實際情況,并結合銀行機構經營的特點,駐桂銀行機構根植性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根植性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各種制度,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國有商業銀行進入廣西的時間較早,在公司治理、管理制度、風險控制和資本約束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探索出適合廣西發展的各種制度,剛入駐廣西的銀行機構,要加快自身的調整,盡快融入這一體制中來。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入駐廣西的時間還不夠長,在制度上可能還沒有完善,要在熟悉廣西風俗習慣,熟悉廣西業務的基礎上,吸取各國有商業銀行的寶貴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符合廣西實際的各種制度,可以說它在廣西的各種制度是從零開始,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制度的根植性顯得尤為重要。
(二)文化根植性
一個地方的文化是區別于其他地方的重要標志,而一個企業的文化是其生存發展的靈魂。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著它特殊的文化。剛進入廣西的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都是設立在其它省份,對廣西的文化了解比較少,外資銀行則更加缺乏,所以駐桂銀行機構在帶來自己先進企業文化的同時,也要結合廣西本地特有的文化,使它們兩者完美的結合,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三)經營方式根植性
銀行機構的經營方式是否適應當地的經濟環境與發展形勢,對能否根植于本地產生重要影響。各銀行機構,特別是不同類型的銀行機構,其經營方式會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駐桂銀行機構在帶來自身經營方式的同時,要結合廣西實際,發展適合廣西的經營方式。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不斷深入,對于各種大的基建項目,各金融機構可采取銀團貸款等方式。總之,駐桂銀行機構要結合廣西實際適時改變經營方式,使自身的經營方式根值于廣西。
(四)經營資本根植性
銀行機構是經營資本的企業,存款是銀行的根本,銀行沒有存款,沒有一定的經營資本,就不可能有貸款等業務。駐桂銀行機構要實現經營資本的本地化,即擴大本地存款金額,才有可能實現根植于廣西。從入駐廣西的各股份制商業銀行來看,這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為銀行根值于廣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駐桂銀行機構根植的優勢
(一)廣西擁有較完整的銀行體系
近幾年來,廣西的銀行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為主體的監管機構,擁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外資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他商業銀行等構成的銀行業金融經營體系。形成了監管有序、主體多元、競爭充分、和諧發展的市場格局,這為駐桂銀行機構的根植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政策上的優勢
國家方面:國家大力支持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廣西方面:給予新駐桂金融機構在稅率、用地等方面諸多優惠政策,制定出臺稅收優惠、辦公用房租購補助、項目用地保障、專項資金支持、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等系列配套政策。這些重大的優惠政策,對各銀行機構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區位上的優勢
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臨粵港澳,位居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地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是我國走向東盟的門戶和最便捷的出海出邊大通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推進,東盟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這些區位優勢為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為駐桂銀行機構根值于廣西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五、提升駐桂銀行機構的根植性的相關建議
根據駐桂銀行機構的表現特征與內容,廣西各職能部門要針對駐桂銀行機構根植性的發展特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駐桂銀行機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其根值于廣西。
(一)培育發展廣西特有的民族文化
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如民歌文化、銅鼓文化等,并且廣西人富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要大力發揚南寧“能幫就幫”的助人為樂精神,大力發展桂林山水、北海銀灘、巴馬長壽之鄉等廣西特有的旅游文化,把這些廣西特有的、傳統的、優良的文化融入各個駐桂銀行機構,駐桂銀行機構能融入廣西特有的民族文化,就自然能根值廣西,牢牢地扎根于廣西。
(二)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優化法制環境,要根據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精神,制定地方性法規,滿足駐桂銀行機構發展的合理需求,切實保護駐桂銀行機構的合法權益。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對于剛引入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要與國有商業銀行一視同仁,國家和地方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要堅決貫徹實施。三是優化政務環境,政府職能要到位,行為不要越位和錯位為駐桂銀行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三)提供良好的創新平臺,發展特有的經營方式
爭取國家盡早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給予經濟區在金融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的權力。結合廣西農村人口多,小額度貸款需求較大的特點,創新發展農民小額貸款的各種制度,并適時發展壯大村鎮銀行;進一步民展壯大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公路、鐵路、沿海港、內河航運和民航機場等交通基礎項目,促進產業的發展。如果能發展這些特有的經營方式,可實現經營資本的本地化,駐桂銀行機構的發展就具有可持續性,進而可根植于廣西。
參考文獻:
[1]崔瑜.2018年廣西金融業發展回顧及2019年展望[J].區域金融研究.2019(3).
[2]金曉燕.集群根值性作用機制研究[J].經濟論談.2008(2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河池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