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食品類快消行業,毫無疑問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面對這種不可抗力的危機,如何最大程度地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如何在疫情結束后重新獲得客戶等等問題,均是食品類快消企業面臨的挑戰。企業應采取一系列措施,著眼于危機后的增長和復蘇,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積極布局消費新常態。
關鍵詞:疫情 食品類快消企業 影響 對策
2020年春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破壞性”的沖擊。隨著1月23日武漢封城,各地政府建議居民減少外出,更多消費者響應政府號召宅在家中,不管是整體的外出就餐、商務宴請,還是家庭聚會,以往亮眼的春節黃金周在今年需求大幅下滑,大部分企業終端消費受阻,部分中小企業庫存難以消化。以食品類快消行業為例,此次疫情對其消費市場造成較大影響,傳統旺季的銷量流失也必將影響其全年業績。但在疫情得以控制后,消費者信心將再次回升,社會零售需求將迅速反彈,而在此之前,食品類快消企業應提前做好應對措施,確保市場需求由淡轉旺之際實現快速回穩。
一、疫情對食品類快消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短期影響
短期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功能、消費結構和消費動機三個方面的消費者購買行為發生的明顯變化。
1.消費功能變化。消費者普遍受到居家防護的限制,其社交性消費、聚會性消費、炫耀性消費場景受到明顯抑制,食品類快消品消費出現向個體化、家庭化消費回歸的現象,人均消費額出現下降的趨勢。根據有關調研,白酒、乳制品、禮盒類產品等涉及社交場景的品類,其消費受到明顯的沖擊,終端動銷下滑均超過60%以上。
2.消費結構變化。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消費者選擇快消品更加傾向于信任知名品牌,這無疑強化了消費忠誠度,減少了對新品的冒險選擇,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對于快消食品行業中大量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受品牌特性、銷售渠道等因素影響,產品動銷下滑幅度遠大于行業頭部企業。
3.消費動機變化。由于消費者普遍增加了風險防控的心理預期,“過緊日子”減少非必要的常規消費成為常態,再疊加收入減少的預期、額外的防疫支出,消費者進一步抑制和降低了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尤其是餐飲、娛樂、旅游等吸納了大量就業崗位的線下服務行業,若中小企業大量裁員乃至倒閉,將對就業和居民收入造成嚴重影響,對消費更將造成劇烈沖擊。
(二)中長期影響
預計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銀根松動,從實體經濟產業到固定資產投資,再到資本市場,都將會進入一個寬松狀態。寬松貨幣政策、產業大規模投資、民眾報復性消費,甚至一些政府管制行業也將出現政策松動,講帶動行業快速恢復性發展。借鑒2003年非典疫情后快消行業的發展,可以預判:大多數食品企業的銷售將“快速回穩”。
1.消費者日用需求頻率較高的品類對于疫情的抵抗力較為強勁。人們普遍具備“防備”意識,家里囤貨成為常態,傳統的方便面、速凍食品、自熱食品、桶裝水等品類將獲得新的增長機會。
2.健康和營養相關的品類獲得快速發展,尤其是能提高免疫力的食品,或將迎來風口。植物蛋白飲料、維生素飲料等功能性飲品,牛奶、酸奶、奶酪等有利于腸道健康的食品,具有提神等功效性的食品飲料等細分消費市場,有望迎來需求方面新的增長。
二、食品類快消企業的對策建議
(一)精細掌握市場,科學配置貨源
企業要通過科學化的手段,對市場狀態進行及時了解、分析、調控,確保自身產品在終端市場處于“量價穩定”的合理區間,保障渠道各環節(尤其是終端中小零售戶)的切身利益,實現品牌的持續性發展。
1.密切跟蹤產品“價、量、存”變動情況,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在疫情特殊時間段,企業可采用QQ、微信、釘釘等線上溝通的方式,做好如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關注不同類型終端的社會庫存去化率,減少庫存積壓。由于不同類型終端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庫存積壓會出現“分化趨勢”。企業要積極對大型商超、連鎖店等重點零售終端進行盤庫,若其出現庫存大量積壓、部分商品動銷非常困難的“異常情況”,企業應及時制定措施,幫助客戶梳理盤活庫存。
(2)關注不同類型終端的盈利水平狀況,穩定客戶的利潤率。企業要讓客戶能第一時間獲取貨源投放、市場策略等方面的有效信息,并加強與渠道的溝通,引導和穩定客戶的經營預期,增強其對品牌和產品的信任度,以便其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正確決策,維護市場的生態平衡。
2.制定差異化、精細化的市場策略,讓貨源分布更加精準。重點是如下兩項工作:
(1)搶抓時間去社會庫存。快消食品最大的風險就在于產品保質期短,春節疫情期間“去庫存”就成為企業生存第一要務,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資源,搶抓機遇消化庫存。
(2)不同的業態類型制定差異化的市場策略。例如,在疫情期間開業率較高的大型商超、連鎖超市類客戶,應“一對一”強化溝通,全力保障其貨源需求。
(3)關注規范經營風險較大的重點區域、重點客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不規范經營行為現象。
(二)力所能及地開展恢復性發展措施
1.加強現有渠道的建設,穩定現有渠道體系。對當前經營受到明顯影響的終端零售客戶,企業可以出臺暖心慰問與愛心幫扶措施,幫助客戶度過難關,樹立經營信心。例如,積極為客戶提供經營急需的物料支持(如口罩、消毒液等),積極研究政府、金融機構出臺的各類優惠政策,為客戶提供貨源、資金等幫扶。
2.提前布局疫情結束后的消費回升與消費新常態。(1)積極利用線上平臺與消費者“親密互動”。企業在依托線上平臺“賣貨”的同時,還需積極開展內容營銷,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例如,許多食品企業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做線上美食DIY課程,讓消費者豐富宅家生活的同時學到新的技能,幫助品牌穩定和帶來新的用戶。
(2)針對消費者做好特殊時期的營銷,保持品牌的市場活躍度。疫情趨于穩定并逐步結束時,消費者被積壓的購買需求將得到釋放,企業應積極規劃其產品組合、規格、定價等一系列活動,提升新老顧客的關注度,抓住機會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產品的認知度、美譽度,把新顧客培養成忠誠顧客。
(3)重新梳理渠道策略,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線上渠道(如傳統電商、生鮮電商、外賣跑腿等)都可以利用起來,在市場開拓、物流配送、生產流程等方面,提前布局并進行資源配置,及時搶抓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此外,對于食品類快消企業來說,社區零售的消費者群體和消費量都更加穩定,企業可嘗試結合社區零售,開展“團購”等多種形式的社群運營活動,以此來拉動消費。
(三)長期戰略性發展措施建議
1.將現有的生產經營業務向數字化遷移,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要積極利用釘釘、企業微信、微信公眾號、APP等新媒體工具,CRM、訂單采集等線上辦公化軟件,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風險。
2.品牌推廣方式的線上化轉型。在傳統傳播平臺的基礎上,積極轉型至新興傳播平臺,利用程序鏈接(APP小程序、一物一碼等)、視頻鏈接(抖音、快手、網紅直播等)、社群鏈接(微信群、QQ群等)精準對接目標消費群體,攻占消費群體的心智,培育企業忠誠用戶。
3.渠道布局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快速完善渠道布局,并根據不同渠道特性提供精準化服務。針對專業化運作平臺如京東、天貓、拼多多等,企業提供差異化產品,明確產品價格體系;針對傳統KA渠道、超市渠道、夫妻類終端等,企業要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幫助渠道掌握銷售技巧,實現“B2B”的共贏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