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使企業可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思考的問題。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可以通過一定的評價方法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評價分析,經營管理者可運用財務績效評價指標來進行企業自我審視,改善日常經營管理中的不足,提高經營效益。本文從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基礎理論著手,分析了影響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因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的優化建議,希望可以對企業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關鍵詞:企業財務 績效評價 優化建議
一、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概述
(一)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基礎理論
1.財務績效。績效在管理學上是指組織為了達成目標成果而進行的工作活動的有效并且可計量的輸出結果。財務績效是企業行為,是指企業為了達到某一數據指標而進行的財務經營活動。
2.財務績效評價。企業的績效評價一般分為財務績效評價與非財務績效評價。財務績效評價是對企業財務相關數據的整體評價,包括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狀況、銷售業績、利潤水平等全局性的考量。在財務績效評價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對財務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出好的方面,對于評價結果不好的方面,及時彌補糾正經營策略,提高利潤率。
(二)財務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
1.利益相關理論。利益相關理論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該全面考慮投資者、經營者、關聯方等利益相關者的喜好。企業財務績效評價不僅僅要考量企業內部財務數據的各項指標,同時也要關注要利益相關者的指標,這樣企業日常經營才能進入良性的軌道。
2.委托代理理論。委托代理理論是是委托人與代理人在利益目標追求差異與信息不對稱的兩個基本假設下,如何使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達到最大化的平衡的一種理論。如果委托人委托的代理人,與自己的經營理念、日常管理方式不一致時,如何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與代理人達成一種契約,可以限制代理人避免做出委托人不認同的事情,又可以激勵代理人努力經營企業。在委托人把企業委托給代理人后,使企業可以健康發展,保持經濟效益的一種理論。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的企業引入財務績效評價的概念較早,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科學的體系。有的國外學者認為應該把企業內部人力成本、日常管理費用等全部標準化,運用統一的標準對其進行測評,比較出哪種更適合企業經營所需,更能夠創造出利潤。有的學者認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應從宏觀角度出發,不僅要考慮當前企業中的各種因素,還要結合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統籌各方資源,進行整體性的測評。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關于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近些年,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財務績效評價越來越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重視,對于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研究也是較為深入的。有學者認為,財務績效評價的過程就是將企業內部相關的財務數據作為原始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分析方法,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益于企業未來發展的結論。在分析過程中,保留可以獲得利潤并對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有助力的事項,摒棄降低利潤阻礙企業發展的事項。有的學者認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過程,就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是否正確的一個過程,如果財務績效評價的結果良好,證明企業經營者近期做出的經營決策時正確的,如果財務績效評價的結果不好,企業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降低成本節約開支,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利潤率。
三、影響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因素
(一)產品沒有創新
企業想長遠發展,必須要不斷創新,持續增加企業研發能力。目前國內經濟飛速發展,逐漸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要在世界市場中競爭,必要銷售前沿的商品。有些企業覺得研發產品浪費時間和資金,只是不斷的生產市場中已經出現的同類產品,功能沒有創新,甚至產品的外觀都非常相似,這樣的產品不能吸引消費者。同時,生產出的產品還造成了貨物的積壓,增加的庫存量,占用了流動資金,降低了資金的流轉效率,最終降低的企業的經營效益。
(二)產品成本過大
企業在生產產品時,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要嚴格控制產品成本,只有把產品成本壓縮了,銷售利潤才會提上去。有的企業在生產產品時,一方面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一方面不花費時間精力找優質的原材料供應商,采購的原材料價錢不合理,大大增加的產品成本。有的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雇傭生產產品的勞動者,不能很好的管理,造成人員成本的浪費,同時生產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對市場需求定位不準確
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市場需求有其時效性,在某一時間段,某一種產品非常暢銷,很受消費者青睞,一段時間過去后,可能同一種商品的熱度就降下來了,銷售業績斷崖式下滑,產品滯銷嚴重。有的企業在生產產品時,沒有充分考察市場需求,生產的產品在短期內暢銷后,急速采購原材料,大量加工生產產品,在產品購買熱度下降后,導致積壓很多過期過季的產品及原材料,而在以后的市場中,這些過期的原材料和產品是很難銷售出去的,造成了成本積壓,資金嚴重浪費。
(四)應收賬款回收慢
企業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買房企業不能及時支付貨款,會產生應收賬款,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影響著資金利用效率。有的買方企業會在短時間內,把貨款補齊,企業可以把貨款運用到下一個項目中。但有的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支付貨款,從而導致應收賬款回收周期過長,甚至最終成為了壞賬,對企業日常經營及資金周轉是有很大影響的。
四、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優化建議
(一)提高企業新產品研發能力
第一,提高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產品銷量的保證,只有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達標了,消費者才有可能認可這款產品,積極購買這款產品,如果產品質量都不過關,就不可能有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二,注重新產品研發。企業要加大新產品研發的力度,不斷升級現有產品,拓寬現有產品的功能、外觀、特性。研發新產品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要提高產品研發效率,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新產品投放市場,把新產品轉化為利潤。
(二)嚴格控制產品成本及管理費用
第一,控制產品原材料成本。想獲得好的利潤指標,必須嚴格控制產品成本。控制產品成本不意味著忽視產品質量,產品想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讓消費者有意愿去購買,質量關一定要保證。所謂控制產品成本,是指要選擇好的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的人員要盡力與原材料供應商達成優惠的價格,節省產品成本開支。第二,控制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各項費用。年初做好財務預算,把各項費用開支具體細節明確,在日常生產銷售管理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開支,節約成本。
(三)優化經營模式
第一,供產銷一條龍。企業如果能夠自己生產原材料,可以大幅降低產品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壓縮產品定價,增加產品是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提高企業財務利潤水平。第二,在銷售過程中,要減少產品的積壓。在銷售業績不好時,可以調整銷售方式,制定一些優惠政策,比如產品價格優惠、給與贈品、換購和累計積分等,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提高產品銷售量。第三,拓寬市場。銷售人員銷售產品時,不要局限于一種方式。在商場中銷售的產品,也可以在街頭巷尾進行銷售宣傳,用多種方式讓消費者更加了解產品,進而認同產品進行購買,提高企業盈利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巧霞.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財務績效評價研究——基于25家上市商業銀行財務數據的實 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8(10) .
[2]杜雨軒,劉益.我國出版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與評價[J].現代出版,2017(2) :19-22 .
[3]劉小慶.修正的沃爾評分法在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業績評價中的運用[D].安徽財經大學,2017.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