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勤 陸馨 王浩



[摘 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目前國際上占主導地位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重要抓手,修訂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健全評價機制,扎實開展本科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工作,對于加快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總結西安理工大學經驗的基礎上,從規章制度建設、培養方案修訂、非技術能力培養、學習效果評價、教師工程能力提高、實踐教學與實驗室安全建設等六方面提出了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需要強化的工作,供以工為主的高等院校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一流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11-0063-04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四個一流”是切入點,即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本科和一流專業。一流專業是一流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只有把專業建設好,培養一流人才的目標才可能實現[1]。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目前國際上占主導地位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2-3]。早在2006年,中國就開始建設工程教育認證體系,逐步在工程專業開展認證工作,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對產業發展的適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并把實現國際互認作為重要目標。2016年6月,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得到國際認可,這標志著中國工程教育邁上了新的發展臺階[4]。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引發了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深層次變革,引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建設“一流專業”、實施“雙萬計劃”和掀起“質量革命”的重要抓手。西安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校,積極推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總結西安理工大學的做法和經驗,對于工科高校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與目標
工程教育認證是由第三方認證機構對高等院校工程類專業實施的專業性認證,其目的在于為工程類人才在工業界從事工作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5]。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通常由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以及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組成。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于2015年10月成立,是專門組織實施我國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圖1所示為我國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倡導的三個主要理念[6]。
理念一: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達成配置資源、安排教學;依據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評價專業。
理念二:以產出為導向。以學生接受學習后所取得的成果為導向,設計和實施專業教學;根據畢業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評價專業教育的有效性。
理念三:以持續改進為目標。建立質量監控和持續改進機制,持續跟蹤改進效果;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7]。
我國開展工程教育認證的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
目標一:構建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持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
目標二:將工程教育認證體系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加強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系,提升工程人才對產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目標三:促使中國工程教育獲得國際認可,提高我國工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8]。
二、開展認證的基本情況
根據教育部2019年6月份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227所高校的1170個工科專業通過了認證。如圖2所示,按照各專業類通過認證的專業點數進行排序和統計,171個專業為機械類專業,是通過認證專業數量最多的專業類,其次是材料類(109個)和計算機類(98個)。571個專業來自“雙一流”院校,占比為49%,599個專業來自非“雙一流”院校,占比為51%。832個專業來自理工類院校,296個專業來自綜合類院校,29個專業來自農林類院校,3個來自軍事類院校,2個來自財經類院校,1個來自師范類院校,1個來自醫藥類院校,6個來自其他類院校。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進入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其質量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畢業生學位可獲得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20個《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的認可[9]。
西安理工大學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工信部和陜西省共建高校。近年來,學校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深刻理解專業認證核心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開展本科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學校先后有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13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物理和車輛工程2個專業的認證申請被受理,將接受認證專家進校考查。西安理工大學通過認證的專業數量在全國并列排名第11位,陜西高校并列排名第1位。此外,學校還有近10個專業在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領域范圍內,也在積極準備申請工程教育認證。
西安理工大學以認證促建設、以認證促管理、以認證促發展,積極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主動對標《華盛頓協議》和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發揮通過認證專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一流專業”建設。目前,學校有24個專業入選陜西省“一流專業”,13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三、認證工作的關鍵環節
高校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參與部門多,跨越時間長,牽涉范圍廣[10]。總結西安理工大學的經驗如圖3所示,以下幾個方面對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推進“一流專業”建設至關重要[11]。
(一)高度重視專業認證的作用
工程教育認證由各學校和專業自愿提出申請,但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真正實施卻是“一把手工程”,各級領導重視是開展專業認證工作的前提條件。西安理工大學高度重視專業認證工作,將其作為推進“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學校制定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施辦法》,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進行整體規劃;成立了專業認證領導小組,指導專業認證工作的有序開展;設立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項經費,資助工科專業開展專業認證工作。同時,出臺了《本科教學工作考核與獎勵辦法》,對通過認證的專業給予獎勵,對屬于認證覆蓋領域而未申請認證的專業予以懲罰,充分發揮了專業認證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推動作用。
(二)深刻理解專業認證的理念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強調學科導向和投入導向,這種傳統觀念滲透在課程、教學、考評等多個方面。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結果導向,是一種合格性外部評價。它要求教師將畢業生出口要求分解到各門課程上,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深刻理解認證理念是開展專業認證工作的基礎[12]。近年來,西安理工大學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全國專業認證培訓,多次召開專業認證專題會、促進會、培訓會、專家報告會、自評報告評審會等,從思想上入手,主動向全校師生員工普及和灌輸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并使其自覺將該理念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三)全員參與專業認證的過程
工程教育認證強調“說”“做”“證”高度一致,不進行橫向比較,鼓勵專業在滿足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的基礎上發展多樣性。總結西安理工大學多次接受專家組進校現場考查的經驗發現,大學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圖書館、心理健康咨詢室、網絡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被認證專業的專業實驗室是認證專家組必去考查的場所。專家組還會與公共基礎課教師、畢業生、用人單位、專業課教師以及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等進行深入交流和訪談,并調閱教學管理文件和相關的教學資料。可見,專業認證不是一位教師或一個專業的事情,需要全校所有師生員工共同積極參與。
(四)持續擴大專業認證的成效
目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已覆蓋21個專業類。西安理工大學已經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數量約占工科專業總數量的20%。在修訂新版培養方案指導意見中,學校明確要求所有工科專業“按照”、所有非工科專業“參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修訂各專業培養方案。為了強化專業認證結果的應用,充分發揮已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的引領示范作用,持續鞏固和擴大專業認證的成效,學校進一步明確了校、院、系職責,建立了持續改進的質量監控與反饋機制,將質量文化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
四、對工科高校的啟示
總結西安理工大學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經驗,對于以工為主的高等院校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和指導意義,可以從如圖4所示的幾方面進一步強化工作。
(一)人才培養制度建設
專業認證工作緊密圍繞認證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展開,但制度建設要先行。申請認證的專業及其所在的學院和高校,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制度建設,主要包括吸引優秀生源的制度、認可轉專業/轉學學生原有學分的制度、課程體系和課程質量評價制度、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學業指導與幫扶制度、畢業生跟蹤反饋與各方參與的社會評價制度、“評價-反饋-改進”反復循環的持續改進制度等。這些規章制度是專家審核自評報告和進校現場考查的重點內容,也是加快推進“一流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開展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方案通常由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分解指標點、課程環節等四個層次構成。從上到下存在依賴關系,從下到上存在支撐關系。申請認證的專業,需要制定公開的、符合學校定位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以及明確、公開、可衡量、能支撐培養目標達成的畢業要求;需要準確地將畢業要求分解為指標點,并合理設置教學環節(課程);需要制定包括課程目標、授課內容、考核方式等在內的課程大綱,確保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的最終達成。
(三)非技術能力培養
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包括12條畢業要求,其中5條與專業能力直接相關,其余7條畢業要求強調對學生的社會責任、安全健康、經濟決策、項目管理、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工程倫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視野、終身學習、團隊合作、跨文化溝通交流等人文素養和非技術能力的培養。目前,各高校開設的教學環節(課程),對非技術能力培養支撐較弱或沒有支撐,申請認證的專業需要進一步調研社會需求,完善課程體系,確保畢業生非技術能力的達成。
(四)“評教”向“評學”轉化
傳統的教學評價,注重對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獲得感,實現從“評教”向“評學”轉化,并將評學結果用于教學持續改進,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需要明確評價對象、評價標準、評價周期以及評價組織與管理等要素。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五)青年教師工程能力提升
在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有8條畢業要求涉及“復雜工程問題”。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具有工程實際背景或企業工作經歷。申請認證的專業及其所在的學院和高校,要采取“外引”與“內培”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聘請企業工程師、杰出校友、學會/協會專家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創新創業教育等教學環節指導。另一方面,也可通過青年教師下企業鍛煉、與企業合作項目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六)實踐教學與實驗基地建設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要求被認證專業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并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和實踐基地,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安全的實驗室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申請認證的專業要整合校內外實習、實訓和實踐資源,接納學生完成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科技創新等教學環節。在此過程中,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實驗室安全建設,包括規章制度、防護設施、安全教育、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等,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五、結論
我國已經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成員,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工程教育邁上了新的臺階。西安理工大學以此為契機,把專業認證作為推進“一流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找準辦學定位,凝練專業特色,修訂培養目標,重組課程體系,健全評價機制,扎實開展本科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工作,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本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規章制度建設、培養方案修訂、非技術能力培養、學習效果評價、教師工程能力提高、實踐教學與實驗室安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需要強化的工作,這對以工為主的高等院校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8(Z3):4-10.
[2] 王銘,黃瑤,黃珊.新時代我國工程教育認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5):3-5.
[3] 莊麗君.美國專業認證標準和過程的特點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6):41-44.
[4] 周紅坊,朱正偉,李茂國.工程教育認證的發展與創新及其對我國工程教育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7(1):88-95.
[5] 施曉秋,徐贏穎.工程教育認證與產教融合共同驅動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33-39+56.
[6] 陳濤,邵云飛.理念與現實: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加入《華盛頓協議》后的發展趨向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54-60.
[7] 曾紹瑋.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專業開發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探索,2018(5):114-119.
[8] 甘宜濤,雷慶.印度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踐與借鑒[J].高教探索,2017(3):45-49.
[9] 高新勤,王學通.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雙一流”建設:基于我國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的工科專業分析[J].高教學刊,2019(5):18-21.
[10] 李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學管理工作的研究與改進[J].教學研究,2016,39(2):51-54.
[11] 王浩,高新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施策略探析[J].高教論壇,2019(2):81-83+120.
[12] 楊華貴.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從院校評估到專業認證[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1):31-34.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