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影
假期來臨,秋高氣爽。小曼和媽媽一起去逛街,順便去附近的公園玩一玩。
她們走著走著,小曼感覺嗓子很干,又很渴:“好想喝一杯清涼的飲料啊!”
小曼剛說完,突然發現街邊正好有一家鮮榨果汁店。透明的玻璃櫥柜下,各種當季水果擺在架子上,下方鋪著一層冰塊。在柜臺邊上擺了三個容量不同的一次性紙杯,標著各自的容量和價錢。
小曼對媽媽說:“媽媽,我渴了,您能給我買一杯果汁嗎?您看,有草莓、橘子、蘋果、百香果、火龍果、西瓜、鳳梨、獼猴桃、藍莓……色彩繽紛,多好看,多誘人啊!”
媽媽說:“好啊,你要喝什么?”
小曼說:“我想喝鳳梨百香果汁,要大杯的。”
媽媽說:“大杯的你能喝完嗎?喝不完多浪費啊,而且喝太多冷的飲料對腸胃也不好!”
小曼說:“因為我看了價格表,感覺大杯更經濟實惠,能節約一點錢。如果喝不完的話,我可以拿回家給爸爸喝。”
媽媽搖頭,問:“你怎么確定大杯的更實惠呢?”
小曼撓撓頭,也覺得納悶,大杯的不都是更實惠嗎?
媽媽和小曼買完飲料,來到了小曼最喜歡的一個公園。小曼興沖沖地一邊跑,一邊對媽媽說:“媽媽,快點,我們要買票進去了。我一直想來這里玩,今天終于實現了!”
來到售票處,買完票的小曼和媽媽一起往公園里走,不過小曼一路上都沉默著。
“你在想什么呢?”媽媽問道。
“我在回想這里的票價。我剛剛看售票處那里的票,分為學生票、兒童票、成人票、團體票等,每種票的價格都不同。這是為什么呢?”
同學們是不是和小曼有同樣的想法呢?為什么有些場所會針對不同種類的人群來制定不同的票價呢?還有賣飲品的商家,為什么也會推出不同容量的飲品呢?只賣一種容量的飲品不好嗎?
我一直以為,有些商家是為了盡快將貨物賣出,才采用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推出大規格包裝的商品。
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其中的門道可不止這些。想知道的話,就先答對我這道題吧!
我們就以鮮榨果汁店為例,計算一下不同容量的果汁,到底哪一杯能讓商家賺更多的錢。
假設鮮榨果汁店里,小杯、中杯、大杯的果汁容量分別是300毫升、510毫升、750毫升,三者的容量之比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設小杯、中杯、大杯的果汁的定價是11元、13元、15元,那么三者每毫升的價格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計算完,你會發現什么呢?
差別定價的含義
差別定價也稱為彈性定價,是一種以顧客的支付意愿而制定不同價格的定價法。其目的在于建立基本的需求、緩和需求的波動和刺激消費。
也就是說,商家會按照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差異價格,來對商品進行銷售或服務。比如,當商家把商品分成幾組展示的時候,會讓消費者產生對比。當其中一種商品比其他商品的價格都低的時候,消費者就容易忽視商品的容量、性能等,對這款商品產生好感。就像在手機店內,昂貴的手機和價格適中的手機放在同一個柜臺上售賣,在價格上就會給顧客造成很強烈的對比。
其實,無論是哪種定價方法,最終的定價最高都不能超過消費者的需求,最低不能低于商品的成本。差別定價就是在此范圍內,針對不同情況去制定不同價格的一種手段。
差別定價的常見例子
例如,有些年輕人喜歡和朋友一起去看演唱會。會場里的座位制作成本幾乎相同,但是主辦方卻會根據座位所在區域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視野范圍好一點的座位,售價會高一些。視野范圍不那么好的位置,或者比較靠后的位置,就會售價低一些。
再比如,坐火車出過遠門的同學可能知道,火車臥鋪的上鋪、中鋪、下鋪的價格都不一樣,上鋪的價格<中鋪的價格<下鋪的價格。
以上兩者都是差別定價的常見例子。對位置偏好的不同,會影響觀眾的想法,選擇不同價位和不同區域的票。有些商家會根據商品的規格、產地、用途等一系列因素來區分商品。
商家也會根據人群的不同,來制定不同的商品價格。就像某些公園、旅游景點、博物館,甚至公交車等,會對學生、老年人這類人群有特殊關照,收取的費用一般比較低,會吸引學生和老年人光顧,從而達到“針對性出售”的目的。
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自來水公司會根據需要,把用水分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從而收費不同。電力公司也會根據需要,把電分為居民用電、企業用電,從而進行差別定價。
差別定價的意義
差別定價的意義并不局限于商家可以給顧客提供不同價格的商品。就像我們剛剛舉的一些例子里,很多商家進行差別定價會讓我們在消費時享受優惠,降低生活成本。
不過,也有些商家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對商品進行差別定價。就像小曼買的鮮榨果汁——大杯的果汁看起來最沒賺頭,商家為什么要推出大杯的的果汁呢?事實上,對商家而言,當紙杯的批發價差不多,水果原料成本也基本相同的時候,真正能區別這三種規格的果汁成本,是人力成本。
店員榨一杯小杯果汁的時間和榨一杯大杯果汁的時間幾乎是一樣的,因此,無論哪種規格,對商家而言,時間成本幾乎差不多,顧客選擇售價最高的大杯,商家自然會賺更多。而顧客在三種規格之中猶豫時,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因為大杯的果汁看上去更經濟實惠,所以顧客一般愿意選擇買大杯。
所以,我們還要根據不同情況來進行判斷。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誘惑,都應該認清自己的消費需求,不要中了一些商家的“別有用心”的小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