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玲
[摘 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引入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能科學高效地控制灌溉水量,從而達到精準用水、節約用水的目的。應用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一方面能節省水資源;另一方面能及時監控灌溉區域內農業狀況和用水量,做到農業節水和灌溉自動化,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優勢進行具體闡述,并鑒于目前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發展現狀提出應用策略。
[關鍵詞]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 S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5-123-2
我國農業要擺脫傳統人工低效率的小農經濟模式,向科技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引入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不僅能提高農業工作效率,還能有效推進農業科技化發展進程。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主要是通過科學計算,用自動化灌溉技術進行灌溉,可有效避免水資源的浪費,進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作物產量增加。此技術是互聯網技術、信息科技與通信技術的結合體,是科技發展的產物,通過對灌溉農區進行數據收集,可及時調整灌溉水量與頻率,從而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
1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工作原理
我國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仍有諸多地方存在缺陷。例如,技術不成熟,自動化程度不高,還未完全普及自動化,大多數農業灌溉仍處于人工灌溉和半自動灌溉狀態,同時缺乏相關專業的人才,未形成完整的配套產業鏈條。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包括進行總體控制的中央控制器、傳輸數據的傳感器對農田進行信息采集的數據系統等[1]。其工作原理是先用技術本身的數據系統和傳感器,對灌溉區域農作物的信息進行采集;對需要灌溉的農業區域有了大致解后,再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從而掌握最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灌溉數據,以此有效促進農作物生長的同時,做到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使用。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能精準計算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頻率,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傳感器將數據信息傳送到中央控制器,最終可根據分析后的數據,對農作物產區進行精準的自動化灌溉。此外,該技術可進行自我糾錯。在實踐工作中,如果出現實際灌溉量和數據分析灌溉量存在誤差的情況,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則會立即停止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灌溉工作質量和效率。
2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優勢
2.1 操作過程簡單
我國農民人口基數大,且農民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相對不高,其難以掌握操作過于復雜的農業技術系統,過于復雜的系統,反而會影響農民的工作效率,導致工作難度增加[2]。我國對農業灌溉自動化技術進行了長時間的一段研究,并結合了具體實踐與農民實際情況,統簡單易懂、操作簡便,極大地方便了在農民中的推廣和使用。
2.2 系統抗腐蝕性強
實際農業灌溉工作主要是進行水的輸送,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化學成分和農藥的使用,而部分化學成分和農藥具有一定腐蝕性,會對管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農業灌溉自動化技術,進行管道系統修建時,多采用抗腐蝕性較強的建筑材料,系統使用壽命較長,可有效避免因長時間化學成分的腐蝕導致管道損壞或者系統失靈而增加維修成本。
2.3 可自動調節和自我糾錯
在使用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中,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農民只需將按照比例搭配好的肥料和水分輸入系統中,系統即會自動收集當前灌溉區域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按照其生長所需調節灌溉水量,做到自動化、便攜化。此外,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還可進行自我糾錯,一旦輸送灌溉的水量和數據分析出現偏差,即會自動停止系統工作,從而保障農作物的安全與生長。
3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策略
3.1 大力發展研究自動化控制技術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核心是自動化控制技術,即要在工作過程中使用傳感器和數據系統,對灌溉區域進行土壤分析、水量分析以及當天的天氣濕度和降水量分析等,然后進行數據匯總計算,計算出最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灌溉頻率和灌溉水量[3]。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農作物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則可精準控制用水,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降低了種植成本。目前,我國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主要是引用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形地勢和農作物種類均較為豐富,外國技術與我國國情不相適應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我國要基于現有技術基礎,落實到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展開符合我國農產品種植和治理的自動化技術研究,最主要的是要掌握自動化控制技術這一核心系統。此外,要貼合農民實際情況,切記系統不要太過煩瑣復雜,要確保系統簡單便捷、易于操作。大力推廣和使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是我國走向農業現代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3.2 做好系統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需要完整的系統化設備維持運行,因此,在日常使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以某一地區為例,要組織當地農民與技術人員,促使其做到各司其職,守望相助。技術人員要負責每個灌溉區域內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設備的安裝維護和管理,同時要扎根實地,對當地環境與種植工作進行考察。以此為基礎,不斷對技術進行調整,最大限度地做到農業發展與技術水平相適應,從而為后續的設備升級和系統優化做出保障。農民則主要負責種植區域農作物的觀察測量,要記錄灌溉過程中植物的數據和生長變化。一方面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增加對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認知與了解;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的生產經驗,為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升級和優化提供數據支持。此外,農民在進行植物記錄和觀察的同時,技術人員要展開適當的幫扶,親自對農民進行自動化技術使用教學,從而提高農民的生產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可對農民進行適當的培訓,提升其認知水平和科學意識,以便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工作和技術使用,從而使農業灌溉自動化系統得到良好的維護和管理,做到盡善盡美。
3.3 大力培養和引進先進的專業人才
人才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各行各業技術發展的根本。因此,要想不斷優化升級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就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先進的專業性人才[4]。一方面可以對農民進行定期培養。我國農民人口基數大,但知識水平相對不高,思想較為傳統,對于農業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強,這樣的現狀很難使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農民作為技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人,相關部門要從根源抓起,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與技術水平。例如,各地農科院可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提升農民對技術的應用水平;要加強宣傳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轉變農民的傳統生產觀念。另一方面,在先進人才的引進問題上,各地農科院可與高校進行合作,直接在農業相關專業進行招聘,并提高相應的福利待遇,從而避免人才流失。
4 結語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基數大,農業種植范圍廣,但技術和觀念卻相對落后,仍有不少部分農民依舊延續著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走向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依舊漫長而艱巨。針對我國種植范圍廣、水資源相對缺乏的現狀,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是大勢所趨。雖然我國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起步較晚,技術尚不完善,但通過加大研發力度,保障日常的維護和管理,定期培養農民和引進先進人才等措施,可改善現狀,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可有效提升農民工作效率,使其樹立科學觀念,促進我國農業走向現代化道路。
參考文獻
[1]謝萬軍.淺談農業節水灌溉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7(12):114.
[2]蔣曉威,張文嬌,齊放.農業節水灌溉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7(1):62.
[3]閆沛玉.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發展探究[J].南方農機,2019(8):41.
[4]李劍明,劉歡.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應用研究[J].南方農機,2020(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