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霞
◆摘? 要:在中職教育工作中,做好對農村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能夠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進行職業技能學習,這對于他們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文章結合本人實踐教學經驗,從“做好家校溝通,重視心理健康”、“開展心理輔導,消除消極狀態”和“借助名人軼事,培養人生自信”三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對策予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其也是保證學生能夠成為職業人才的關鍵措施。在中職學生群體當中,有很多學生會因為成績不理想,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職業教育,這會讓他們產生心理失衡,進而導致學生出現自我放棄、偏激等情況的出現,其中以農村中職生的表現最為突出。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實現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至關重要,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分析和探討。
一、做好家校溝通,重視心理健康
對于正值青春期的中職生而言,他們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究其原因與家庭教育的缺失不無關系。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學習成績不佳,讓他們成為了被教師、家長放棄的孩子,失去了更好的求學機會,家長將他們送到中職學校,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他們到社會上學壞,只要順利畢業就好。另一方面,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單親、留守兒童,他們在少年時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引導,語言行為價值觀都會因此受到影響,父母回來后不僅沒有安慰,反而批評學生學習不好,這讓爭吵成為了見面的常態,親子關系非常緊張,學生心理狀態出現抑郁傾向,但父母渾然不知。我在因為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與家長進行交流時,家長的回復往往都是“不可能,他一個孩子怎么會抑郁,天天也不用干活,上個學怎么會抑郁”等。
針對學生的這一情況,我發現想要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單純依靠學校、教師的努力遠遠不夠。于是,我專門建立了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孩子真的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讓他們在重視該問題的同時,主動與我進行配合,由此來構建起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助力。在實際工作中,我要求家長多傾聽、多鼓勵、多信任,明白孩子如今的問題自己也有責任,并能夠讓他們換位思考,多參與孩子的成長,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在這種家庭狀態下,輔之以我專業的心理健康引導,學生的抑郁傾向、亞健康心理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讓我感到欣慰和慶幸。
二、開展心理輔導,消除消極狀態
開展心理輔導是消除學生消極心理狀態,解決他們的抑郁傾向的重要方式。我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在中職學校任教的目的就是要盡我所能,把握好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讓他們能夠成為身心健康的職業技術人才。在新生入學時,每一個學生都會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對于存在抑郁傾向、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學生,我會專門建檔,并進一步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了解,找出他們出現消極狀態心理亞健康的原因。之后,我會為他們建立一個心理輔導的規劃,循序漸進的來完成對他們的引導,讓他們逐漸放下內心中對自己的失望、對父母的埋怨和對前途的迷茫,由此來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在這一環節中,我會為他們布置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任務,例如“堅持1節課不走神”“回家幫媽媽做做家務”等,讓學生從點滴做起,逐漸改變自己對生活、學習、家長與同學們的態度。除此之外,我還專門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考慮到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過程中我并不會問學生的班級,而是讓他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代名”,匹諾曹、賣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他們最常用的“代名”。目前,在我精心的引導下,絕大多數學生的亞健康心理狀態都能夠被有效的糾正,這讓我感到非常自豪,同時也堅定了我的工作信心。
三、借助名人軼事,培養人生自信
借助名人軼事培養學生的人生自信能夠幫助中職學生有效改變自己的抑郁狀態,并讓他們對生活重拾信息,因此其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對策。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心智尚未成熟但卻被家長忽視和放棄的中職生而言,多講一些名人的勵志故事,有助于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尤其是一些處于人生低谷而逆襲的例子,更容易讓他們感同身受,所以我會選擇具有積極心理暗示和行為引導的例子。例如古代越王勾踐無薪嘗膽最終一雪前恥;韓信受胯下之辱,但仍立志成為一代名將;還有近現代的歲四肢癱瘓但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的霍金;從小失去雙臂但不放棄鋼琴夢的無比鋼琴師李偉;汶川地震失去雙腿但憑借意志和理想最終成為舞蹈教師的廖智等。為了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會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他們的視頻資料,以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沖擊,讓他們感受和意識到他們經歷何種困難仍能直面生活,我們又何曾失去過什么,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人生自信培養,由此來實現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和教育。
四、總結
做好農村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開心結,讓他們正視自己的未來發展,還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這可以讓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同時,幫助他們以更為積極的心態去進行學習。在實際工作中,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其必須要通過具有科學性、實效性的方式來完成對學習的心理健康引導,讓他們可以體會到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并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真正完成對學生的教育,讓他們能夠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有水平的新型職業人才,為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彩燕,唐艷娟.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現代化,2020,7(42):158-162.
[2]歐陽坤.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體”模式的構建[J].甘肅教育,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