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紹輝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大數據、云計算、數據庫等概念和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企業經營管理中也利用了大數據等技術來改善管理水平。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提高數據獲取、處理的效率,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因此,研究企業如何在當前大數據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解決財務風險識別與管控的難題,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對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 財務風險? 風險識別? 風險管控
一、引言
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財務信息收集、獲取的速度加快,協同、釘釘等渠道更加廣泛,企業利有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替代傳統的人工處理數據模式,提升財務數據的運行與獲取效率。大數據技術能夠幫助企業健全財務信息共享機制,預測潛在財務風險因素,完善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幫助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適應當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此同時,市場上紛繁復雜的信息數據數量急劇膨脹,加上市場環境更加復雜多樣,企業獲取的錯誤、無關財務信息也更多,也極大地考驗企業的數據篩選、分析能力。可以說,大數據技術既給企業的財務管理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何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優勢,對于企業的持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數據環境對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影響風險評估方法
傳統的財務風險評估大都基于各項財務數據指標建立的變量模型,所考慮的因素范圍較窄,也極度依賴結構性數據信息。但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導致企業能夠獲取更加全面、完整、多層次、多方面的數據信息,包括了結構性數據與非結構性數據,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并且現在企業財務風險評估越來越注重非結構性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價值。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對風險進行評估排序,重點關注風險級別較高的因素,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二)轉變風險防控對策
大數據技術發展的今天,企業能夠更好利用這一技術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利用數據模型的測算制定風險預警標準,深入挖掘并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的相關數據信息,幫助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在科學的數據挖掘、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風險應對,極大地改變了過去被動應對和防控風險的局面。
(三)改變財務風險管理的特點
第一,財務數據獲取更加快捷方便。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企業改變過去人工收集信息的方式,獲取信息的范圍更廣,渠道更多,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設置程序自動化地為企業篩選、處理有效的信息,財務管理人員只需要檢測大數據技術程序的操作規范和控制,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處理財務數據的壓力。
第二,財務信息管理準確性更高。大數據技術通過信息分類技術,對每項數據信息進行排序劃分,讓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更為有效地尋找所需的數據信息,為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改變了過去人工篩查尋找可能出現的誤差等。
三、大數據環境下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管控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
首先,存在數據處理滯后的問題。大數據技術發展帶來了數據處理的高效率,但是同時也導致了財務信息的復雜多樣和數量膨脹,非結構化數據與非財務化信息在整體數據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對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來講,很可能存在著淡旺季財務數據處理信息量相差巨大的現象,很多企業由于經營活動的業務量繁多,但是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溝通、整合數據、分析數據的配合不夠緊密,無法實現企業內部數據高效共享,導致企業數據處理效率低下,在經營銷售的旺季甚至會出現數據大量堆積的現象。
其次,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大數據技術發展導致數據信息更新變化的速度加快,財務風險也更加復雜多樣。傳統財務管理下被動應對風險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變化如此快的市場,因此企業健全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是應對財務風險的重要舉措。現階段很多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大多流于形式,尚未建立起覆蓋整個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管理機制,也沒有搭建信息溝通共享的財務共享平臺,另外一些建立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企業也存在著預警指標不全面的現象,難以發揮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關鍵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財務風險識別系統
首先,財務風險識別范圍不全面。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已經進入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涉及到企業財務管理和經營活動的信息越來越廣泛,已經不再局限于過去的收入、費用、利潤等等傳統的信息數據,出現了很多影響企業財務管理安全的信息,企業不能再以過去挖掘信息的標準來進行財務管理。現階段很多企業在財務信息的挖掘分析上,僅僅是關注財務相關數據,沒有進一步挖掘不同種類的信息,也沒有對不同信息進行多角度分析考慮。
其次,財務風險識別方法不合理。大數據環境下,非結構化數據和非財務信息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只有通過所有類別數據信息的綜合分析,才能有效識別企業面臨的所有財務風險。但是很多企業還僅僅依賴于財務報表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這對于很多難以量化顯示在財務報表中的信息不能被讀取,導致企業財務風險被低估。
(三)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能力
首先,財務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財務管理模式逐漸由服務型向管理型轉變,財務管理應該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管理者決策的重要依據。但是現階段很多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仍然是財務核算,通過財務核算數據來分析風險,這些財務測算所得的數據價值往往是有限的。并且很多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缺少成本預算板塊,對于成本預算的管理仍然是事后工作,沒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協調各個部門的成本分配。
其次,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數據分析能力不夠。大數據技術發展下的數據種類紛繁復雜,雖然云計算、數據庫等技術可以大大減輕財務管理人員的數據處理壓力,但是相應地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較強的數據邏輯分析能力,而企業缺少這種專業化、綜合性的財務管理人才。
四、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優化財務風險識別與管控的對策分析
(一)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首先,健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必須確定風險預警的內容。針對市場環境變動的復雜性和數據信息的爆炸性,現階段企業確定財務風險預警內容不應該僅僅將目光局限于內部數據信息,更應該考慮外部因素的變動,將目光放到整個行業和市場中去。企業的風險預警系統建設必須全面包括風險影響因素、風險識別、風險預警、風險方案制定、風險應對、風險機制反饋等環節。
其次,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中。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其中關鍵在于數據信息的挖掘,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確定數據信息需求,根據信息需求進行大數據挖掘并加以歸集和篩選,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數據信息庫,進一步儲存并剖析數據,制定相應的數據預警標準,讓管理者能夠根據標準制定出完善的風險預警方案。
(二)完善企業財務風險識別體系
首先,擴大風險識別的范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可以量化的財務報表信息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風險識別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報表數據,而要涉及更廣的范圍,更繁多的內容。企業可以采取增加附表、增加旁注、增加腳注,提交財務分析報表等形式來擴寬財務信息范圍和內容,實現對財務報表數據的補充。
其次,要提高財務數據處理效率。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來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溝通協調,通過搭建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完善財務信息共享機制,讓各個部門之間的財務信息傳遞能夠更加高效便捷,也能夠通過財務信息權限設置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導致財務風險識別能夠迅速高效開展。
(三)提升財務管理職能水平
首先,重新定位財務管理能力。企業應該重視財務管理在整個企業管理中的地位,積極促進財務管理從服務型向管理型轉變。從制度出發,針對企業的業務流程設計開發相應的財務流程管理制度,規范企業各個部門財務數據獲取和歸集的標準,形成規范的制度規定。從財務監管出發,企業要設置專業獨立的核算監督部門對財務管理部門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管,定期盤點存貨管理、審計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內部控制進行檢查和監督,提高財務管理在經營決策中的重要性。
其次,企業要加快培養綜合性財務管理人才。大數據環境下,擁有財務管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企業要針對當前大數據發展的現實情況面向已有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熟悉信息化財務管理手段,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志.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07):70.
[2]郟辰晨.大數據時代下電力公司財務風險與防范研究[J].納稅,2019,13(36):140.
[3]馬瑞軒.大數據與企業財務風險預警[J].納稅,2018,12(3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