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其星
摘 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新經濟環境下,將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結合起來,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降低項目運營成本,有利于財務風險控制。然而,諸多建筑企業在業財融合推進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造成業財融合效率低、效果差,對業務問題處理達不到預期控制效果。因此,為推進建筑企業業財融合進程,本文將針對建筑企業業財融合機制推進中的困境展開探討和分析,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企業管理? 建筑企業? 業財融合? 管理策略
業財融合機制為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創新提供了支持,使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目標得到了統一,已成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風險規避的切入點,諸多建筑企業都在嘗試推行業財融合機制。但在實際的實施中存在不足,融合度不高,效果較差,反而浪費了企業資源。建筑企業應積極針對目前的行業業態、自身實際情況,提高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度,有序在企業內部推行業財融合機制。
一、建筑企業推行業財融合的意義
以往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主要工作內容是業務事后核算和監督,極少涉及業務事前管理與預測。業財融合則是財務與業務的融合,指在有限資源條件下,財務人員要了解企業運作狀態,對財務實施管控的同時,也向業務部門提供幫助,使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建立良好溝通,把財務管理擴展到戰略管理、風險管理、運營管理、投資管理層面,不再局限于財務數字核算。這樣的管理機制,有利于企業風險控制,有利于企業內部整體協調、有利于運營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建筑行業投資周期長,企業需承受更多風險,且當前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面對更多內外部影響因素。一旦業務開展中決策失誤,將造成資金鏈斷裂,陷入生存危機,在很多案例中一些建筑企業就是由于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不協調,導致決策失誤。建筑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機制,財務管理不再是事后管理行為,而是從價值角度,對業務進行事前預測,計算業務經濟活動效益,并將預測信息反饋給業務部門,為業務部門工作開展提供參考,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為企業合理制定戰略目標提供支撐,使企業能快速適應市場環境,能及時調整業務開展策略、資源分配策略,保障財務目標與業務目標有機結合,使建筑企業在業務開展過程中能規避風險,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顯然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推行業財融合管理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筑企業管理中業財融合機制推進的困境
(一)融合度相對較低,業務與財務目標不一致
業財融合的根本在于業務與財務的融合,要求二者共同協作。然而,目前諸多建筑企業推行業財融合機制的過程中沒有關聯機制,二者融合度較低,業務目標與財務目標一致性差。通過對建筑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了解可發現,多數情況下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有著不同的關注點和訴求點,二者間存在較大差異,缺少關聯機制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業務與財務相互脫節的現象,造成業務目標與財務目標難以達成一致。例如,業務部門很多時候關注的是業務量的多少,而財務部門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效益指標和利潤,二者目標差異的不協調給業財融合機制推行帶來了極大阻礙。
(二)缺少相應的信息管理機制
管理層做出正確決策,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信息資源基礎上,根據業務信息、財務信息,調整管理戰略,經營策略。因此,財務與業務信息要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避免信息資源與企業管理戰略不對應,對管理層管理決策造成誤導。然而,目前管理層信息的利用,沒有一個明確條件和機制。而業財融合機制下,財務部門需要面對各類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在沒有相應信息管理機制的情況下,財務部門難以進行有效信息篩選,非常容易出現信息與企業管理戰略不對應的問題,信息分析達不到預期,很多時候在做無用功,增加了工作量,卻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不能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
(三)缺乏相關專業人才
在以往管理模式中財務人員是數字的“搬運工”,工作偏重核算、報稅等事后工作。業財融合管理機制不同于以往管理模式,業務與財務有機融合,對財務人員工作能力與業務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建筑企業人才結構不合理,多注重技術人才儲備,缺乏優秀財務人員,財務人員人手不足、結構設置不合理問題突出。且現有人員對業務開展情況了解不深,工作仍以傳統模式為主,無法從業財融合角度展開工作,不能對業務提出實質性建議,無法順利推行業財融合機制。
(四)缺乏技術環境基礎
傳統財務管理以事后核算為主,信息獲取方面具有一定滯后性。而業財融合是對業務進行事前預測、管理、控制,對信息及時性、完整性有著更高要求,要求業務與財務間能夠及時溝通、信息共享。很多學者都認為業財融合是業務、財務、信息技術的三位一體,業財融合機制的推行需要有信息資源支持。然而,目前大部分建筑企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信息系統不兼容,信息部共享,很多時候各自為政。而且很多企業沒有信息化辦公意識,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沒有專業信息技術人員,技術開發人員搭建平臺時缺乏業財融合意識,一些平臺本身就不能為業財融合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缺乏環境基礎,缺少信息支撐,難以推行業財融合。
三、建筑企業管理中業財融合機制推進策略
(一)提高目標統一性
建筑企業業財融合機制推行存在困難,各部門協調性較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業務與財務脫節,融合度低,目標一致性差。因此,應建立相關保障機制,通過關聯制度促進二者協作,提高目標關聯性和一致性,使業務與財務能從根本上融合。具體來講,可建立業務監控機制、預算分配機制、業財溝通機制。業務監控方面,可讓財務參與到業務方案制定中,針對財務管理需要對業務運行狀態進行跟蹤分析,使財務深入了解業務,能根據分析結果對業務開展提供實質性、針對性改進建議,使二者能保持協作。預算分配機制則是指,預算管理讓業務部門提出建議,結合業務開展需要,分析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預算執行,為預算分配提供支點,使二者關注點能達成一致。業財溝通機制方面,為使業務與財務能保持流暢的溝通,二者能相互了解工作進程,應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定期例會制度,通過定期例會為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二者之間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
(二)確保財務信息與企業戰略對應
管理層主要工作是企業宏觀調控、管理、控制、決策,對企業發展有極大影響,準確、有效的信息資源是管理決策的基礎,這些信息與業務、財務緊密相關。為提高管理明確性,提高信息利用率,應確保財務信息與企業戰略對應,能為企業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企業可根據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評估、控制完善信息采集、利用條件和機制,對技術、財務、設備、人力、物力等資源信息建立正確數據庫,形成各類專項信息資料,供管理者使用、參考,管理者可根據自身對信息的需要來對各類信息進行調用,使這些信息能輔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管理決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促進管理目標實現。
(三)優化企業人才結構
為了給企業推行業財融合提供人力資源基礎,應優化企業人才結構。具體來講,應重新定位財務部門,提高財務部門獨立性,轉變工作模式與管理模式,引進復合型人才,要求從業人員既懂業務,又懂財務,能全面掌握業務動態,了解業務前端信息,能參與到業務運營管理工作中,使財務人員從傳統的核算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財務部門要在部門內部選取合適人員并對其進行專業培訓,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工作管理需要,把選取的財務人員派駐到相關的部門,以推進業財融合工作的進程,保障業財融合有序開展。
(四)建設環境基礎
業財融合管理環境下,財務已不在局限于事后的財務報告,需要更多業務數據、運營信息作為支持,進行事前管理和預測,要更加及時地獲取信息資源,處理更大數據量。某種意義上來說,信息化是業財融合推行的基礎。因此,建筑企業應認清信息時代發展趨勢,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建設信息化辦公平臺為業財融合推行創造條件,為財務部門信息采集、分析提供支持。目前來看,集體企業業務應用平臺系統(SG-NC系統)較為成熟,不僅能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更能對業務流程進行管理,通過SG-NC信息平臺就能夠及時獲取內部資源,利用信息、企業財務狀態、業務開展狀態,為合理配置資源、信息交流、采集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業財融合有利于企業成本控制、風險規避、辦公協作。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當前市場競爭激烈,需要面對更多的風險因素,推進業財融合則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但正文分析可知道,多數建筑企業推行業財融合面臨困境,如:缺乏人才、缺少環境基礎。因此,建筑企業應采取相應措施,有序推進業財融合。
參考文獻
[1]曾祥興.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業財融合一體化建設研究[J].中國商論,2020(05):33-34.
[2]張允燕.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的轉型發展與素質提升[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2):160-161.
[3]朱勇.建筑企業業財融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實踐研究[J].財會學習,2020(0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