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義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文化精髓載體,但在如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卻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厭倦,無法真正從文言文中感知其中的文化底蘊和寶貴的精神財富,無法領略到其中的思想成果。對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輔助文言文教學成效的提升,讓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文言文資源切實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促使學生成為一名品行端正、有文化底蘊的個體。對此,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措施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有效可行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初中? ?文言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083-01
引言? 在輔助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由于文言文中的文字含義已與當代的白話文中的文字含義已經相去甚遠,加之文言文中的時代背景設文化背景與現代截然不同,導致學生在本部分內容的理解中存在較大的困難。所以,輔助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精細化講讀文言文中的文字含義,才能讓文言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措施開展文言文教學。
一、滲透作品背景
為了輔助學生更加明確文言文的核心素養、強化學生對文言文中情感和哲理的深刻解讀,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滲透作品背景的方式輔助學生理解和感知,強化文言文的教學成效。例如,在《陋室銘》這一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結合作者劉禹錫的境遇和此作品創作的背景鋪墊本文學習的基礎。首先,教師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時代信息和社會背景呈現給學生,從而輔助學生認識到:該篇文言文創作于劉禹錫被貶時期,劉禹錫在被貶時只擁有一間能夠容納一張床、一套桌椅的小屋子,且即便如此,劉禹錫也在此環境中被迫不斷搬家、顛沛流離。當時的政治社會十分黑暗,在明爭暗斗中,劉禹錫創作了此篇文章,且將之刻在碑上,最終成為流傳百世的佳作。在此背景滲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留下片刻,引導學生思考:在此境遇中,如果是你,你會有怎樣的情感、體驗,對待人生會有怎樣的感受?以此方式,教師將創設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主動代入,在學生的主動思考中,讓學生進入本篇文言文的閱讀中,以此方式逐步輔助學生感知思想、體驗情感,聆聽作者劉禹錫那高超的情懷和與世獨立的心境。
二、展開文字解讀
深度理解文言文作品,需要從其中的語言文字分析入手,才能從精簡的語言文字中領會其中濃縮且深厚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教師引領學生共同猜想、思考、推測、分析,逐步解讀出文言文中的語言文字,輔助學生從對文言文的文字感知中體驗其思想和情懷。例如,在《出師表》這一篇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從中篩選出對學生理解本篇文章有重要啟發意義且能夠表達諸葛先生赤城心情的重點詞匯進行重點分析。例如,“益州疲敝”,表示此事已經人力疲勞、物力缺乏,正好來佐證“誠”危機存亡之秋也。其中誠也著重強調了實在是這種情況。再比如,在第三段中“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中,曉指代通曉、精通之意,這表示諸葛亮對其才能之信任。以此方式,教師將文言文中的要點詞匯呈現給學生,并對其進行重點解讀,讓學生在文字的分析和推測中,總結文言文的含義和情感,則更容易讓文言文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總結中心思想
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在表述思想、情感時,多有一種共性——在表達時不會直言敘述,而是通過借物言情、托物言志的方式進行表達。對比古詩詞,文言文由于篇幅較長且文字的表達過程中邏輯關系聯系較為緊密,所以學生在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時還需要進行合理的解讀、歸納的過程,才能讓相關的思想和情感得以總結歸納成為較為系統嚴密、具有邏輯性的思想成果。所以,教師在該部分內容的解讀中,要注重對文言文層次的分析,在篇幅段落的總結歸納中,輔助學生明確文言文的核心思想,從中體驗文言文中所傳遞的哲理。例如,在《馬說》這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其本篇文言文的脈絡中分析其主旨思想,理解作者渴望有伯樂相識的期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組織學生思考,教師設置問題如:在第一段中,千里馬和伯樂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第二段中,哪些句子說明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其他原因是什么?第三段中,哪些語言體現了食馬者的愚妄淺???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以此方式,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引領學生認識和體驗文言文中表述個人志向和理想時的委婉性,體驗韓愈在本文撰寫時所具備的宏偉志向。通過這一方式,千里馬和伯樂兩種角色的指代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強化演繹思維
新知學習的意義,在于啟發、喚醒、鼓舞學生。當一篇文言文教學完畢,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領學生進行主動演繹和思考,將自己所學習的內容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來,切實讓學生所學內容對現實生活有一定的啟發和思考,才能體現教育的價值。對此,文言文教學還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接,讓學生主動演繹思考,進一步拓展課堂容量。例如,在《陳太丘與友期》這一篇文言文教學中,文章中涉及到多個角色。在完成本文學習后,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思考:文章中的幾個人物,你更喜歡誰?說出自己的原因。以此方式演繹文言文,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和延展。
總結
文言文教學難度雖大,但卻能夠讓學生受益匪淺。為了高效開展文言文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滲透作品背景、開展文字解讀、總結中心思想、強化演繹思維等方式展開,切實讓文言文教學達成優質成效。
【參考文獻】
[1]林昆鵬.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20(20):46-47.
[2]劉婷.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課后習題使用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3]李欣艷. 部編本初中語文論說類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