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保護國家非遺藍印花布這一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藍印花布的發展做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對藍印花布的藝術文化價值、美學價值以及其寓意價值三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的現有存在的方式及其特點以及未來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產品開發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藍印花布文化娛樂和工藝產品的需要日益增加。藍印花布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手工印染品之一,以手紡、手織、手染的中國傳統工藝和藍白印花聞名于世,但其文化創意產品的工藝設計仍停滯不前。在新的時代,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和優勢,發展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成為了發展我國傳統手工印染技藝的重要關鍵。
二、藍印花布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開發價值
(一)、藍印花布產品文化開發價值
藍印花布蘊藏著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不僅僅是指它的藝術表現形式,還有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手藝。藍印花布的設計和制作工藝十分繁復。要經過刻板、制作桐油(即用油桐果實榨出的油)、做防染漿、刮防染漿、曬白坯、染色、晾藍布、刮灰、清洗晾曬等九項復雜的工藝流程才能全部完成。
(二)、藍印花布的藝術美學價值
藍印花布作為我國傳統的手工染織品,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人們經常將其應用在服飾、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上。這反映了藍印花布里的傳統圖案紋樣是人民大眾心目中的審美概括,具有獨特的韻味。藍印花布豐富的圖案紋樣、對比鮮明的藍白花色歸因于傳統的手藝。由于采用手工鏤刻油紙板的原因,藍印花布的圖案和紋樣都實際上是以斷斷續續的點、線的方式組合表現出來的,點、線的組合形式也導致了元素的單一。但是,手工匠人們通過不斷地變換、增加、減少點、線的圖案和組合形式來組成新的藍印花布圖案。這才很好地使藍印花布和其他的傳統藝術裝飾形式很好地區別了開來,具有了獨特的藝術美學的價值。
(三)、藍白色的印花圖案紋樣的寓意價值
中國自古就有一種托物寓意言志、借物寓意抒情的文化傳統,例如傳說中的荷花代表高潔、圓月代表團圓等等。手工匠人們也同樣在藍白色的印花布上通過其圖案和紋樣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吉祥愿望,這樣藍白色的印花布不僅很好地擁有了外在的裝飾形式美,也同時包含了普通的社會大眾內心中希望風調雨順、多子多福、連年有余等吉祥的愿望以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藍印花布及其文化創意產品現有市場開發經營情況的市場調查與分析
目前,藍印花布的相關文化創意產品還是處在相對比較滯后的狀態,大多是作為傳統的附屬產品或者用于旅游的紀念品。近些年,有關藍印花布的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大多在以下幾種的地方開始出現:藍印花布的博物館、景區休閑旅游以及藍印花布的專賣店等。
藍印花布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成立藍印花布博物館成為了一種保護和傳承藍印花布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吳元新是江蘇南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其在保護和傳承藍印花布等方面貢獻了極大的愛心和力量,他一手建立了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并擔任館長,創立了一個名為元新藍的藍印花布的品牌。吳元新不僅設計了有關藍印花布的服裝和周邊產品,還專門設立了“素手染藍花”的課程將藍印花布的制作技藝傳承和發揚。
2020年5月9日,本人參觀了江蘇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著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多以藍印花布為主要原材料經過加工制成,也以手提包、衣服、折扇、雨傘、玩偶等產品為主(如圖一所示)。除這以外,博物館還特別設有藍印花布展覽館(如圖二所示),主要展示藍印花布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藍印花布制作的工藝(如圖二、三、四所示)。
目前,關于藍印花布專門的品牌還比較少。博物館里陳列著的文化創意產品都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在產品的設計上也沒有跟上時代的前進的步伐設計出新的元素。
四、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策略
(一)、基于藍印花布本身的價值進行開發
藍印花布本身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美學和藝術價值,它用最簡單的藍、白兩色,創造了一個和諧自然、淳樸的藍印世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藍印藝術風格,深刻的體現和反映了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和文化底蘊。
藍印花布將中國古代道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貫徹地融入到了藍印花布制作的工藝中。所有的面料、染料都是來自于大自然,手工的制作。古樸的紋樣,真實平淡,都一一地遵循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也充分迎合了現當代社會人們追求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生活需要。藍印花布的特點是白底藍花與藍底白花,它們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和諧之美,與《周易》中所說的陰陽學和太極八卦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的哲學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藍印花布廠在進行系列產品紋樣的設計時也嚴格地遵循了“天圓地方”的哲學設計觀念,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的紋樣設計最為常見。因此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的紋樣設計不僅要富有藝術創意,還是必須要基于中國幾千年傳統的哲學藝術文化和歷史背景。
(二)、結合現代科技,提高生產藍印花布產品的質量和效率
當今,生產藍印花布的地區主要是集中在江浙一帶,而且大多以民間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江蘇省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一直致力于繼承和復原中國傳統藍印花布手工制作的技藝,以民間的手工作坊藝人通過收徒培養徒弟手工制作的各種方式傳承其技藝,因而傳統的技藝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當今社會隨著科學信息技術快速的發展,藍印花布制作的很多工藝環節都可以用先進的機器和電腦來制作取代手工的制作以達到節約手工制作材料和時間的主要目的。例如我們可以用先進的電腦設計藍印花布的顏色和紋樣,然后用機器取代手工制作鏤刻的油紙板,其他的環節則仍然可以保持手工的制作。這樣既使我們保持了手工制作藍印花布的原汁原味,又使我們可以在一些復雜的環節上更加的省時省力,而且可以達到高效率的生產藍印花布的產品。
(三)、根據時令、地域進行新紋樣的設計
藍印花布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印染品之一,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與設計潛力。在進行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時,可根據時令、地域進行新紋樣的設計。樂事作為著名食品生產商,在薯片的領域有著非凡的成就。在2020年春季,樂事就依著時令,推出了櫻花系列的薯片產品,在超市推廣時產生了供不應求的效果。因此藍印花布在設計文化創意產品時,也可以將時令元素或者當地特色文化融入產品,以達到豐富、更新目前藍印花布文化創意產品單一、老舊的目的。
五、總結
藍印花布作為目前我國傳統的紡織品和手工藝品之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將藍印花布與文化創意產品完美融合,不僅要深入研究藍印花布本身的紋理和藝術特征,還要深刻領會藍印花布紋樣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涵,基于傳承進行藝術創新。當然,在設計產品時還要充分考慮市場因素,運用現代的設計特點和思維,將手工技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為藍印花布及其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開拓一條廣闊的道路。
六、參考文獻
【1】劉玉霞,卞小燕.基于南通藍印花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大眾文藝,2015(6):226-227.
【2】涂樂,辛藝華.中國藍印花布紋樣的構成形式及審美特征【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1(4):62-64.
【3】梁慧娥.南通民間藍印花布的價值底蘊和設計理念【J】.紡織學院,2003(3):83-86.
作者簡介:劉楊沁(1999.01)女,漢族,江蘇,南通市人,山東師范大學2017級美術教育專業本科生
課題:2019年度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
項目編號:S20191044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