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林
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活動,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運籌帷幄,多次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多次深入基層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多次與外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溝通聯系提出“中國方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總結中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深刻概括偉大抗疫精神,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抗疫論述。這是指導抗疫斗爭取得勝利的思想武器,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彰顯出深刻的哲學智慧。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圖:肖藝九/新華社
體現了系統全面普遍聯系的科學認識論。馬克思主義強調事物的普遍聯系,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系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抗疫的重要論述胸懷全局、審時度勢,展現出高超的戰略思維,是對馬克思主義系統、全面、普遍聯系的科學認識論的嫻熟運用。戰疫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在最短時間內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疫情防控戰略格局,體現了戰略部署的及時性;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眼光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要求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等,體現了戰略謀劃的前瞻性;用發展的觀點、動態的視角處理好識變和應變的關系,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從初期將疫情防控確定為黨和國家“頭等工作”和“當前最重要工作”,到適時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體現了戰略調整的科學性。
遵循了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遵循著為人民而戰、靠人民而勝、由人民來評判的價值立場,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作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當疫情在全球呈擴散蔓延之勢時,及時提出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愿同各國分享經驗、提供援助,彰顯出維護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情懷與擔當;基于對人民是歷史實踐主體的深刻理解,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激發出14多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巨大力量;基于對人民是歷史評判主體的深刻把握,強調“要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來檢驗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把握了矛盾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唯物辯證法強調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抗疫的重要論述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矛盾條件性與轉化性并重,充分體現了對矛盾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辯證統一地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關于重點地區疫情防控與總體戰、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雙勝利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準確把握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中不同地區主要矛盾的差異,要求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既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又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基于對矛盾轉化規律的把握,對作為矛盾雙方的“危”與“機”辯證思考,提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強調“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求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促使矛盾轉化的有利條件,體現了矛盾條件性與轉化性的并重。
踐行了理論與實踐統一的科學方法論。世界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抗疫的重要論述堅持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突出問題意識,注重目標導向,強調抓實抓細,踐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正視問題、化解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妥善處理各類矛盾和問題的重要指示,體現了鮮明的問題意識;從提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到因疫情發展形勢變化,就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相繼提出的具體目標,體現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從明確要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到反復強調“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實抓細”,這種對抓實抓細、務實管用工作方法的注重,彰顯的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致知力行的實踐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