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芬
長葛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長葛 461500
妊娠中期引產主要是指在孕14~28 周因社會因素、胎兒發育異常,部分孕婦要求終止妊娠而采取的措施[1]。以往,臨床常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法、或口服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片終止妊娠,促使胎兒與附屬物排出體外,整個過程與足月分娩存在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孕14~28 周的患者子宮處于穩定狀態,應用縮宮素后子宮收縮明顯,而子宮頸不易軟化,該階段引產極易引發產道損傷、子宮陰道大出血、強制性宮縮伴嘔吐等并發癥。為了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妊娠中期引產方案,本研究以90 例患者為觀察對象,采用對比分析法對戊酸雌二醇聯合米非司酮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妊娠中期引產患者為觀察樣本,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5 例。對照組:年齡21~29 歲,平均(25.4±2.1)歲;孕周15~27 周,平均(21.2±2.7)周;其中初產婦26例,經產婦19例。觀察組:年齡22~30 歲,平均(25.9±2.4)歲;孕周14~28 周,平均(21.8±3.0)周;其中初產婦25 例,經產婦20 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本研究已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 入 標 準(1)符 合 引 產 指 征;(2)孕 周14~28 周;(3)臨床資料完整;(4)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臟系統疾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凝血功能障礙者;(2)存在引產禁忌證者;(3)伴有神經系統疾病,無法正常語言溝通者;(4)合并既往子宮頸手術者;(5)存在藥物過敏史或近期采用其他藥物治療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米非司酮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10950202,規格:25 mg)聯合米索前列醇片(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H20073696,規格:0.2 mg)治療。第1、2 d 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次,2 次/d。服藥前后2 h 禁食。第3 d 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2 mg/次,3 次/d。持續治療14 d。
觀察組:給予戊酸雌二醇片(DELPHARM Lille S.A.S.,批準文號:J20171038,規格:1 mg)聯合米非司酮片治療。米非司酮片用藥方法、劑量同對照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次,3 次/d。持續治療14 d。
1.5 觀察指標(1)引產成功率、宮腔殘留(經B超檢查)率。引產情況判定:成功:服用藥物后規律宮縮,直至胎兒、胎盤娩出;失敗:服用藥物后未出現規律宮縮。(2)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失血量、產程時間。(3)采用視覺模擬法(VAS)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在紙上畫一條10 cm 長橫線,根據患者主訴在直線上作標記,數字越大說明疼痛程度越嚴重。0 級:0 分,無疼痛;Ⅰ級:1~3 分,疼痛在可耐受范圍內,能正常生活,不影響睡眠;Ⅱ級:4~7 分,明顯有痛感,疼痛無法耐受,需要鎮痛藥物止痛,影響睡眠;Ⅲ級:8~10 分,劇烈疼痛,需藥物止痛,嚴重影響睡眠,且伴有自主神經紊亂。(4)并發癥發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研究所得數據均以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引產成功率、宮腔殘留率比較引產成功率、宮腔殘留率觀察組分別為97.8%(44/45)、11.1%(5/45),對 照 組 分 別 為80.0%(36/45)、28.9%(13/45),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7.200、4.444,P值分別為0.007、0.035)。
2.2 兩組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失血量、產程時間比較觀察組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子宮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失血量、產程時間比較(,n=45)

表1 兩組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失血量、產程時間比較(,n=45)
2.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觀察組0 級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Ⅲ級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引產中疼痛程度比較(n=45)例(%)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并發生率觀察組為6.7%,對照組為22.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45) 例(%)
王莉等[2]研究報道,足月分娩是有效宮縮、宮頸軟化、宮頸口擴張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孕14~28 周引產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均需要與足月分娩一樣,促使患者宮頸達到一定程度成熟、軟化,才能與宮縮同步擴張,為胎兒及附屬物排出創造條件。藥物是妊娠中期常用引產方式之一,米非司酮是一種孕酮受體拮抗劑,能夠通過與孕酮受體結合降低蛻膜中孕酮受體含量,改變局部雌孕激素平衡,阻斷靶器官孕酮,從而使孕酮失去活性,停止胚胎發育。同時米非司酮能夠直接作用于子宮動脈血管上雌激素受體,不僅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還會增加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量,進一步加速蛻膜組織變性、壞死及與絨毛膜板分離,誘發子宮收縮及促進宮頸軟化,達到終止妊娠的目的[3]。本研究對照組采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片引產,米索前列醇片屬于天然前列腺素E1 的類似物,具有宮頸軟化、增強子宮張力及宮內壓的作用,可顯著增強或誘發妊娠囊子宮自發收縮的頻率和幅度,促使宮頸成熟、擴張,與宮縮保持同步,進而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及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張憲華[4]將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片與米非司酮聯合雌激素的引產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后一種方案效果更為突出。國外一項研究報道,妊娠中期患者給予大量雌激素注射,有助于縮宮素受體、間隙連接蛋白相結合,更易剝離胎盤組織,減少胎盤、胎膜殘留[5]。戊酸雌二醇是一種人體天然雌激素17B-雌二醇的前體,藥理作用靶器官為雌激素生理作用器官,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給藥4~9 h 后即可達到最高血清水平,可直接作用于機體反饋機制,影響黃體生成素、卵泡雌激素等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增加子宮對縮宮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宮平滑肌收縮,軟化宮頸、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本研究中,觀察組妊娠中期引產采用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聯合用藥,引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宮腔殘留率、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宮縮時間、胎盤排出時間、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子宮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引產方案相比,戊酸雌二醇聯合米非司酮的應用優勢更為明顯,不僅能夠提高引產成功率,還可縮短產程、減少創傷,降低宮腔殘留及并發癥發生風險,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兩種藥物具有協同作用,能夠從不同機制作用于靶器官,增強宮頸軟化效果,促使宮頸擴張與子宮收縮保持協調,有利于縮短產程、降低損傷。調查發現,引產過程中患者需要遭受與正常分娩一樣的疼痛,因嬰兒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醫生控制難度增加,會影響產程及患者心理狀態[6]。一般情況下,以子宮頸擴張為前提,規律宮縮會將胎兒及胎盤排出體外,孕周偏小可能所需時間會短,對于妊娠中期患者而言,疼痛時間及程度會隨之增加,因此疼痛程度也是評估引產方案的一項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0 級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Ⅲ級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妊娠中期引產采用戊酸雌二醇聯合米非司酮能夠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理不適,更易讓患者接受和配合。
綜上所述,戊酸雌二醇聯合米非司酮在妊娠中期行引產中可縮短產程,提高引產成功率,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