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靜/江蘇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歷經奮勇阻擊和頑強拼搏,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為全球戰疫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帶領人民群眾,群策群力,想法設法,化危為機、危中尋機。疫情防控中,“互聯網+”釋放出強大力量,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變革。
電商直銷助力破解消費營銷“雙重難題”。1月底、2月初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封城封路,居家隔離,市民“宅”在家里,不免擔心:每天必需的蔬菜水果怎么買?而另一邊,蔬菜種植基地卻因用工短缺、銷售遇阻,菜農心急如焚:這么多新鮮菜怎么賣?面對這一突出的矛盾難題,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南京市上線“齊心戰疫,送菜到家”農產品直銷平臺,上線首單5000多斤滯銷蘆蒿,一小時就被預訂;一家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從焦慮草莓賣不掉,到4天時間賣了5000多斤,電話不停、腳不沾地;平臺上線12天,共助力銷售各類農產品34萬斤,吸引100多萬人次關注。為減少人員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障城區居民采購物資便利,淮安市淮安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區融媒體中心、中國郵政、惠民市場服務公司,共同推出“暖心蔬菜包,直達居民家”,廣大市民足不出戶,通過網站和微信公共號,就能買到物美價廉、新鮮可口的果蔬肉品。網絡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2020年1-6月全省農產品網絡營銷額達390億元,同比增25.8%。

姜 華/攝
直播帶貨助推農業農村經濟加快復蘇。疫情防控常態化,復工復產快馬加鞭,農業農村經濟復蘇也不例外。農副產品怎么賣,領導帶頭來吆喝。5月28日,2020江蘇村播大會正式開幕,好享購物頻道和淘寶網兩個平臺聯動直播,為了給自家的農副產品帶貨,江蘇各地的縣長們化身主播,賣力地吆喝起來。有的如數家珍,“盱眙龍蝦首先個子大,第二有活力,第三肉多,第四味美”;有的直呼網友“寶寶”,“感謝線上各位寶寶的支持!阜寧大糕,傳承700年的好味道”;還有的唱歌拉人氣,“七彩的天,漫步金沙湖邊。七彩的我,三二零九不變……”,一邊帶貨一邊唱著鄉謠。化身主播的領導們,推銷那叫一個賣力,當晚的直播,17位縣域領導和行業協會負責人,推介了24款產品,總銷量18萬件、485萬元,農民群眾和網友們都叫好。隨著短視頻、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直播帶貨逐步成為近兩年電商發展的新風口,農產品銷售也不例外,越來越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直播銷售農產品,贛榆、沭陽等地涌現了一大批“鄉土主播”,用直播讓農產品走向廣域市場。

互聯網催動農產品營銷手段和流通格局加快轉變。疫情終究會過去,而經濟社會發展卻是永不停步的。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面前,我國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得以充分體現。這次疫情中,我們廣泛應用互聯網、數字技術等硬核力量,在“危”中把握“機”,既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又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互聯網讓農產品營銷手段和流通格局加快轉變,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裝上了“千里眼”,配上“順風耳”,涂上“粘合劑”,暢通“堵點”、聯接“斷點”,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全省網絡營銷加快創新發展,圍繞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目前已累計建成縣級農業電商園區或涉農電商創業園82個,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億元的有22個。2020年,江蘇還將面向涉農縣(市、區)、電商園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建30個左右農產品網絡營銷類數字農業農村基地。數字化的生產、網絡化的營銷、產業化的運營、數據化的管理,必將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新格局。
信息技術讓農業農村搭上數字快車。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推動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深度變革,對農業農村也產生著深刻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2019年,國家正式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要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堅持城鄉融合,引導網絡、信息、技術和人才向鄉村流動;堅持改革創新,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不斷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能;堅持農民主體,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與,運用數字技術著力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堅持安全發展,以發展促安全,積極防范、主動化解風險。通過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數字化生產力,整體帶動和提升江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不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