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嬋嬋 吳俊 合思琦 黎靜
摘 要:隨著新時期新媒體的發展,媒體傳播方式顯現著多樣化的創新轉變。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帶來傳播受眾范圍的擴大,使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在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科研院所宣傳從狹義的單位內部擴大到了廣義的社會視域。本文通過論述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工作的作用,引出目前大多數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同時提出科研院所除了日常的內部新聞宣傳任務之外,還應該從先進典型、傳播創新等維度入手,提升其整體的宣傳思想工作水平,實現社會效益和傳播模式的雙贏。
關鍵詞:“互聯網+”;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創新
一、引言
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肩負著院所內部的文化建設責任,更為重要的是,其還承擔著利用自身的科技知識資源向社會大眾普及基本知識的社會責任,是滿足院所內部新聞動態展現的窗口,更是展示科技成果進步、宣傳基本科學知識的傳播窗口。但目前,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自身動力不足,滿足于完成模式化工作任務。“互聯網+”時代,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應更多地思考,如何從社會語境出發,在推動單位內部文化建設的同時,擴大社會影響,為社會的科技發展注入文化軟實力。在當前媒體發展趨勢下,順勢而為進行新聞宣傳,才是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工作發展的正確方向。
二、“互聯網+”時代科研院所新聞宣傳的作用
(一)加強單位文化建設
單位內部的新聞宣傳工作是單位對外發布實時動態的窗口,代表著單位的品牌形象。及時發布單位的最新科技動態和行業前沿信息,能充分獲得社會認可,對單位營造科技研發環境有著助推作用。同時,作為單位內部的信息渠道,新聞宣傳工作是內部思想交流的平臺,內部實時動態、身邊人身邊事等信息的及時公布,能增加職工的身份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新聞宣傳工作代表的是單位內部的文化建設具象化工作,新聞信息顯現度能讓文化建設的抽象概念更為具體和客觀。
(二)助推社會科技文化構建
科技知識的學術性和體系化特征使其具有較高的知識壁壘,而科研院所具有的特殊知識資源,不應該僅用于純粹的學術研究,更應該成為反哺社會的大眾資源。科研院所在各自科技研究的前沿,往往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數據,以及科技未來發展方向的知識積淀,將這些最新資訊傳播到社會公眾視野,對于整個社會的公眾科學知識科普和社會文化構建都有著助推作用。現代社會的科學精神培養往往跟社會科學氛圍的濃厚程度息息相關,只有整個社會的科學氛圍濃厚,才能培養和激發出社會公民心中更多對于真理的渴望和激情。因此,在科研院所新聞宣傳工作中,提升科技知識含量,更有利于推動整個社會的科技文化的文化建構。
三、現狀和問題
(一)宣傳團隊的力量不足
目前,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較少,甚至已經形成一人身兼數職的工作格局,這導致新聞稿件質量不穩定,員工在對外宣傳和媒體對接方面很容易產生被動的消極心態。同時,從事科研院所新聞宣傳的人員往往不是專門從事科技研究的人員,缺乏對科技基本知識的認知,極易造成新聞內容的淺薄化和大眾化,降低了科研院所新聞宣傳信息的專業性。
(二)輿論環境的把握度不足
宣傳工作是塑造科研院所良好形象、鼓舞員工士氣、弘揚企業精神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渠道和平臺的多元化,信息的表達和接收往往存在偏差,信息傳達低成本甚至會產生片段式、噱頭式的信息傳播效果。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受眾反饋,但是存在受眾關注的重點偏移的風險,甚至會形成輿論危機。因此,在現代信息傳播模式下,頻繁的宣傳工作往往代表著高風險和隱微收益。這讓科研院校在科技熱點類新聞宣傳上往往更加謹慎和慎重,僅僅停留于傳達政策和正向精神文明宣傳,對于深度性科技熱點分析較少,往往無法形成較為準確的輿論把控度。此外,長期以來,科研院所受到科研嚴謹理念和保密政策管理等約束,形成了只做不說、沒有成果不說、沒有絕對把握不說的習慣,極少對外宣傳。久而久之,科研院所給人或默默無聞、或神秘,甚至邊緣化的感覺,對于輿論環境的把握存在嚴重不足現象。
四、科研院所新聞宣傳路徑探索
(一)宣傳思路規劃
科研院所往往承擔著國家重大專項研究計劃,從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創業至今所形成的文化積淀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應該注重整體性規劃,而且整體策劃的高度要符合院所的文化底蘊。對內,院所要緊緊把握科研院所思想宣傳工作的重點,把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內部效率、加強人員凝聚力、推動目標實現等內容上;對外,科研院所應重點發揮社會引導和精神引領作用,定期定點向社會輸送科技前沿最新資訊。同時,加強典型引領的宣傳傾向,注重發揮個別貢獻卓越的科技工作者事例宣傳引領作用,用他們的科研探索歷程塑造科研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推動社會大眾科學精神的樹立,激發公眾對科技知識保持好奇和熱情。這不僅利于社會科學知識的氛圍營造,還有利于科研院所本身的品牌文化建設。
(二)服務研發主業
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必須要服務于中心科研工作,多注重分析、研判重點科研項目計劃,收集最新科研進展,以為科研主業積極提供參考資料。例如,對不同的歷史時期和重點任務提出專業的研究意見,依托行業發展前沿、結合最新國家發展政策重點尋找宣傳切入點,利用先進人物典型,提升科研主業與新聞熱點的粘合度。
(三)強化宣傳陣地建設
增強科研院所宣傳力量的主要措施是提升廣大職工的參與度。在科研院所中,應重點發現、培養各工作領域和各部門的一線通訊員,主要收集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瓶頸、工作期間涌現的先進典型,以及科技領域未來趨勢等工作相關信息,以此豐富新聞宣傳工作的信息量,確保素材收集的鮮活度。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專職宣傳工作人員因客觀因素造成的宣傳素材漏失現象,還保證了新聞宣傳與科研主業的融合程度。同時,應注重打造宣傳網絡架構,在傳統的新聞動態宣傳稿件的基礎上,提升廣大職工的參與廣度和科研工作的挖掘深度,與科技前沿趨勢結合,鼓勵更多科研工作者以通訊稿件的形式分享工作細節和心得體會,積極參加科技發展前沿的設想和討論,只有這樣,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才能反映思想建設狀況和科研主業的發展形勢。
(四)創新傳播渠道
傳統的灌輸式宣傳往往代表著信息的刻板式傳達模式,讓受眾消極、被動接受信息,宣傳效果收效甚微。新媒體時期的多元化平臺拉近了受眾與平臺之間的關系,順應趨勢,應破除單一信息灌輸模式,不僅要從媒介上探索更加多元豐富的信息載體,還應將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平臺以開放、平等、趣味等姿態呈現給信息接收者,這樣,才能在新媒體時代,將新聞宣傳工作與大眾的視角融合。創新化建設科研院所的媒介平臺,在社會性話題發生時,以開放性的討論模式參與社群傳播,才能將科技信息與社會大眾建立起平等溝通的模式,得到良性的宣傳反饋。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科研院所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其內部信息和外部智力支撐利用到最大化,才能在塑造自身品牌的同時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宣傳工作應該服務于科研主業的發展,同時更應該服務于內部思想建設發展和團隊建設,形成整體性宣傳資源梳理網絡,才能在社會視域中對科技知識宣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不僅需要科研院所的宣傳工作煥發新的內在動能,使宣傳工作服務于科研事業發展,激發內部宣傳活力,促進整個團隊的精神凝聚力,還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動,讓科研院所以自身的科技力量在媒介平臺建設和社群熱點中找到新的宣傳力量。只有這樣,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工作才能在新媒介時代的發展中,得以促進科研主業的發展,實現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申晏寧.新媒體在國企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8):271.
[2]賀曉麗,張冬梅,許媛,等.新媒體時代做好國有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5(27):182-183.
[3]宏軒.如何做好企業新聞宣傳工作[N].企業家日報,2012-07-17(C03).
[4]鄭昊.新媒體環境下企業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J].新聞傳播,2018(9):35-36.
[5]葉欣.試論新形勢下加強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路徑[J].決策探索(下),2020(3):59.
[6]王炳贊.新形勢下做好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途徑[J].管理觀察,2016(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