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水平發展迅速,招生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時代下,知識經濟成為第一生產力,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是社會主義事業各條戰線上的主力軍。這不僅要求研究生具備系統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功底,更需要其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輔導員的主責主業。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一、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五大職能,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而意識形態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與靈魂。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要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我們的指導思想面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挑戰:核心價值觀面臨市場逐利性的挑戰;傳統教育方式面臨新媒體的挑戰;培養人才面臨敵對勢力滲透爭奪的挑戰。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防線守不住,其他防線也守不住。因此,加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當前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第一,研究生生源廣泛,有本科畢業后升學讀研的,也有工作后再選擇回校繼續深造的,因此年齡層次復雜、跨度大;第二,來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奮斗目標也略有差異,有同學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實力,對實驗室里的科學研究充滿興趣和前進的動力,而有的同學并不適應研究生階段的自我規劃和實驗探索,讀研單純是為了一紙文憑;第三,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更多是以各自的課題組為單位,比較分散,班級概念淡化,集中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雖然我院從2017級研究生開始實行班級管理制度,但由于班級活動較少,組織的活動學生參與度也不高,缺乏集體凝聚力;第四,研究生除了平時的科研任務繁重,還面臨著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部分尚未樹立堅定信仰的同學對思想政治相關的主題教育漠不關心,雖然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但入黨動機些微功利化;第五,由于研究生人數激增,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采用大課制度,上課的學生人數較多,無法讓絕大多數學生表達思想,充分交流,這就帶來有同學在課上做其他無關事情的現象,不僅思政課效果不佳,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受到影響,課程育人功能也有待提高。
三、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針對以上實際存在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加強研究生黨團建設、班集體建設。43號令中明確規定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便是黨團和班級建設,我院實行班級管理制度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夠便于管理的同時,增強研究生的集體融入感和歸屬感;此外,要定期開展班會,主題班會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德育陣地,鼓勵同學們在班會中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在各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要開拓研究生黨建工作新思路,充分發揮研究生黨員個體優勢,各專業間的同學相互交流,加強集體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現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甚至,我們可以邀請工作突出的研究生導師加入黨團支部活動中,大力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
其次,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落實“三全育人”模式機制。導師和研究生的接觸和相處時間較多,更容易與其產生信任關系,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扮演著學術導師和人生導師的重要角色,將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將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導師們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積極擔任研究生立德樹人的“第一責任人”,人才培養質量才能不斷提升。
再者,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這也是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強調的網絡思政教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構建網絡新陣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網絡直播、在線閱讀等視聽一體化的形式無疑是研究生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渠道。尤其今年上半年疫情階段,學生無法返校,我們不能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重要工作模塊,輔導員可以正好在此特殊時期利用在線會議軟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加強與同學們的聯系。比如“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以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為切入點的制度自信教育,在這場人民總體戰中,每個人都有著抗疫的責任與擔當的社會責任教育,以及面向我們全體同學尤其是畢業班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等等。
最后,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類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并加以引導,此類大賽很多,比如 “互聯網+”大賽、“挑戰杯”“創青春”等。相對本科生,研究生具有較高的學術科研水平,參加科技創新類競賽會更有優勢,輔導員要積極發動研究生參與,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可適當給予成果獎勵、或者將參賽獲獎情況納入獎學金考評范圍,以調動大家的參賽熱情;此外,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高等教育要與社會接軌,同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同實際結合,課外實踐活動是補充日常教學的第二課堂,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楚龍強.新時代研究生立德樹人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2]李海燕.關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高教視窗,2008(9),199-200.
作者簡介:
李敏(1993-),女,漢族,江蘇省泰州市,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