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稟賦。本文從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質疑;提供有利于創造的學習環境和改善進行評價標準六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借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現“科技興國”的偉大戰略
【關鍵詞】創新、更新、改進、營造、鼓勵、創造、改善
2013年10月21日《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因此,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依據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
我認為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首先教師應該具有創新精神。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了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學生勇敢地去探索。
第一、教師應首先更新教學觀念,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具備明晰而深刻的創新教學理念。傳統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新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第二、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教學氛圍;運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有改革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適合自身學科特點的最優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實踐。
第三、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參與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必須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于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
教師要維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即便是微不足道的見解,也應該如此。譬如:著名的特級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叫學生折一個二分之一,可有兩個學生折出了四分之一,這時吳老師問學生,對這件事怎么看,大多數學生都持反對意見,可吳老師卻評價說:“你們真有創造力。”簡單的一句話體現了吳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也體現了吳老師尊重學生,允許學生“不聽話”。到了課的最后,吳老師又說:“老師教了一個二分之一,你們卻創造出了那么多分數,首先該感謝誰呀?”自然而然,兩個“不聽話”的孩子就成了這節課的英雄,這個教學環節就成了吳老師的亮點。
第四、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質疑。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在給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學生們經常提醒他:“教授,你錯了!”他非但不生氣,而且這兒正是他最高興的地方。他說:“同學們的天真讓我意識到我的理解并不全面,然后再把講義重寫一遍。創新就是靠這種質疑的勇氣。”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知識,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繼承人類已經創造出的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勇于突破成規,勇于對現有知識質疑,挑戰舊的學術體系,在發現和創新知識方面勇于獨辟蹊徑。著名特級教師寧老師對學生提出“三個歡迎”和“三個允許”的開發政策。即:歡迎質疑、爭辯和發表意見,允許出錯、改正和保留意見。這些民主的教學思想,都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第五、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創造的學習環境。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想象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識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
第六、要改善進行評價標準。傳統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唯一標準,往往要求十分精細,偏重速度和熟練,很少鼓勵創造。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評價要鼓勵拔尖,鼓勵專長,鼓勵創見。教師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有創新的學生要提出表揚,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形成班風乃至校風,促進全體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一個系統過程,但是,不管困難多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才能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素質教育才能得以順利推行,全新的教育才能被創造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科技興國”的偉大戰略才能得到真正貫徹實施。
參考文獻:
[1]徐創華.淺論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教學方法的改革[J].學周刊,2020(15):129-130.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職業學校 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