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 廣東 中山 528400)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在緊張的高中學習中,想要擁有一項優秀的體育特長似乎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并非體育特長不受學生和家長的熱愛,小學初中學段的各種體育興趣培訓機構遍地開花,家長們對培養孩子的體育特長越來越重視,至于高中學段被大幅削減,只是受限于時間和精力的取舍而不得棄其一的無奈選擇,因此,除了確定以體育生方向培養的學生外,甚少有人能敢于嘗試其兩者結合的教育模式……
眾所周知,中國高中學生高考文化學科任務非常繁重,對于普通學生而言,能合理安排體育鍛煉時間已非常不易,倘若想在某個體育項目達到一定水平,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必定需要大幅度增加,這就成為了學生和家長的糾結之處。但西方發達國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的一面,尤其是歐美國家領導人大多都有體育一技之長,西方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背景的學生。因為科學已經證明運動最顯著的一個特征是,它能提高學習效率;適當的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學習功能區域開始工作,并影響到情緒、焦慮和注意力;我們受到的壓力越大,我們就更需要用運動來保持大腦的順利運行;如何解決訓練與學習時間的沖突問題?如何解決思想顧慮?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要培養人的什么特質?這一切都是擺在面前需要亟待解決和協調平衡的問題。
作者正是帶著以上的疑慮,從2014年秋季開始了最初的嘗試,經過5個學年的探索、實踐、研究、追蹤、總結,取得了雙豐收的喜人效果,在此述文以供各位同行分享、探討交流。
中山市華僑中學田徑隊2014-2018級高中部田徑隊、5屆共計3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人。
本研究對象從高一年級的新生開始,利用學校開展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的契機,號召有田徑興趣的學生報名組隊,也結合其他高一年級任課體育老師的推薦,經過面試、試訓、確定最終入選隊員,學校田徑隊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了。經過五年多的不斷探索實踐、通過學、練、賽,田徑隊不斷成長、壯大、創造了許多體育特長生沒有過的成績、刷新了很多紀錄,關鍵是這些學生不僅田徑特長突出,道德素養高、文化學習也不斷提高,已經畢業的都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在大學里面還在繼續創造著更高的夢想……
有研究表明:運動有助于提升學習成績,因為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到物質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狀態。然而萬事開頭難,由于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很多學生對加入田徑隊會有顧慮,會影響學習嗎?有什么好處啊?家長則表示,孩子參加運動訓練難倒不會影響文化學習嗎?年級領導、班主任也提出了類似的質疑,甚至對于文化生參與運動隊訓練表示強烈的反對,如何破局?(1)讓學生愛上田徑運動,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從學生思想入手,向報名的和被推薦的學生積極傳承優秀、闡述學習與運動的關系,跟他們一起學習《清華大學第一堂體育課》、《清華教授:為什么有體育特長的人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當華爾街的精英脫了衣服,你就知道他們為什么有錢了》等有正能量的文章;同時讓學生在試訓期間嘗試著協調好晚修、學習的關系,鼓勵他們成為班級最優秀的人,以更多的身邊例子來感染和激勵隊員;對于家長的疑慮,最好的方式應該是以孩子取得的成績來證明自己學習訓練兩不誤,,對于有疑慮的班主任和領導,作者是以一種高度負責、緊密且積極配合文化科教學的態度來取得大家的信任的:訓練絕不占用正常上課、測試、自習的時間,只利用學校安排的社團課、體鍛課進行,靠效率取勝。實踐表明,訓練讓學生學會了更好的分配和利用時間,迫使他們創造出更高效的學習方式,并逐漸適應這個過程;(2)積極創設積淀隊伍文化,制定隊伍紀律。讓隊員給社團起一個好名字,最后取名為“正道云英”,寓意在正能量的道路上精英云集的地方;每年自己選出最優秀的人擔任隊長;每學期組織三次以上隊伍內部文藝展示,每年春節大家都要寫一對關于訓練與學習的有寓意的春聯,制定相關的隊伍紀律,諸如訓練的時間要求、紀律要求、考勤制度、懲獎機制等,例如:不按時間參與訓練的必須向隊長請假并說明原因、被校內紀律處分的會被停訓情節嚴重者退隊處理、男女隊員不得有曖昧關系、運動等級女生達三級、男生二級以上獎勵運動裝備一套、獲得市級比賽獎勵年級和學校張榜宣傳、學習進步者優先推薦各類評優資格等,讓隊伍高效的運轉起來,雖然隊伍開展的訓練時間不多,但效率奇高,很多隊員一個學期左右,就能達到三級或者二級運動員的水平,非常可喜;(3)爭取更多的隊伍資源、打造成為校園品牌社團。從2014年秋季起,作者在新一屆新生里面繼續以推薦和自愿報名的形式吸收社團成員,以形成更好的年級梯隊,積極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各項比賽,在學校運動會上,讓隊員主動擔當其領頭羊功能、積極帶領一批同學參與賽前訓練和各項目賽事裁判工作;在課堂上,讓他們成為班級體育能手,能獨當一面帶領班級上好體育課,組織好課余活動,這樣一來,隊員幾乎人人都成為學校、年級、班級的明星,每一年的運動會上,運動員代表發言的都是帥氣陽光的田徑隊隊員;在各種學生比賽和評優中,積極鼓勵隊員參與,幾年下來,有一批隊員成為了學校的優秀學生干部、學習先進分子、十佳女生、十佳男生、有的還成為了高考尖子;社團名氣迅速提升,正所謂“春暖有花開,不愁蝶不來”,學校領導、家長、隊員們慢慢的嘗到了體育訓練帶來的甜頭,反對的聲音逐漸消失,近1-2年,新生入學,年級領導和班主任干脆自己推薦優秀的學生給田徑隊或者其他適合發展的體育社團,他們也真正開始明白:原來體育訓練可以讓優秀的學生變得更優秀,可以塑造學生更優秀的品質;(4)跟蹤畢業生去向,積淀隊伍文化。當隊員們畢業離校,考上更高一級學府繼續深造之后,他們會做什么?還會繼續從事熱愛的體育訓練嗎?他們擁有的特長在大學里又有什么優勢?作者不僅繼續帶領田徑隊繼續前行,也關注著畢業隊員的去向和變化,通過建立老隊員微信群,經常和他們聊學習、聊生活、聊訓練,發現幾乎所有隊員在大學里面都迅速成為了學校的骨干,一旦經歷過校運會,馬上成為校園體育明星,幾乎都會把參加比賽的冠軍囊入其中,往往還創造了大學里的許多單項紀錄,馬上引起了學校運動隊教練的注意,不久后都會成為各自高校的體育隊伍的主力隊員;這樣的優勢使他們能有更多的自信的參與到本專業的學習和更多部門的體驗,也由于他們的自信、行動力強、也使他們成為各高校內被關注的對象,這更有利于面他們應對各方面的更高要求的挑戰;這些老隊員信息,作者會收集起來,作為高中隊員學習的素材,個別特別突出的事例也會推薦給學校宣傳部,用于我校的優秀校友展示。
案例1:林X煌,2014年9月入讀高一,體育課測試50m6"50,立定跳遠2.70m,身高179cm,與其談心,讓他加入田徑隊試訓,試訓發現該學生田徑基本功比較缺乏,對高中生活比較迷茫,經過適應、理論學習,思想教育,他和另外7名隊友關系融洽,互相鼓勵支持,在當年的校運會上,跳遠成績5.80m獲得高一級第二名,200m成績25.10秒獲得高一級第一名,這樣的成績給了他很大信心;2015年上半年,分班名次為理科650名(我校該屆理科989人);在2015年5月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200m跑出24"30,跳遠6.07m;高一期末文化考試成績468名;2015年12月在廣東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跳遠6.27m、200m24"14;2016年11月參加廣東省青少年田徑冠軍賽,以51.30秒獲得男子400m第三名,11月底在校運會上以22"40秒成績刷新學校男子200m校紀錄并獲得第一名,跳遠成績6.98m獲得第一名;2016年12月在肇慶中學的廣東省中學生錦標賽中,以51"11獲得選拔組400m第一名,以22"93獲得200m第三名;2017年6月參加全國高考,以理科512分、校內理科排名398名的成績考取了廣東省海洋大學工程設計專業。在大學期間,由于其性格開朗、形象陽光,很快成為大學體育部部長,后陸續擔任大學各類學生干部,并成為學生黨員,在大學期間,一如既往,代表其大學參加省大學生田徑賽,取得優異成績。
案例2:陳X鵬,2015年9月入讀高一,入學成績優秀,分班排名在理科70名,由班主任推薦入隊,家長起初不太支持其加入田徑隊訓練,認為會影響其文化學習;后經教練做思想動員,逐漸融入隊伍,由于其身體素質不是特別突出,在毫無田徑基礎的情況下,逐步學習了跨欄、跳高、短跑、中長跑、跳遠等多項運動技能,高一下學期的市中學生比賽中,跳高成績1.72m獲得第六名,在高二上學期的校運會上,100m跑出11"70獲得第三名;跳高以1.75m獲得第二名;后在2016年11月省青少年冠軍賽中跳高成績達到1.80m;2017年5月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以16"80秒獲得110m欄第三名、以1758分獲得三項全能第三名(110m欄、跳高、1500m),由于訓練比賽增強了他的自信,高三他自薦成為特尖班班班長,在高三的后續學習中,文化課排名一直在年級前30名,高考成績名列全校第20名,最后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卓越班,他曾經說過:是體育訓練塑造了我的不服輸、是田徑比賽讓我懂得了拼搏才能贏。陳X鵬同學在大學期間,經常發來自己學習、研究、體育比賽的資料給教練,以鼓勵師弟師妹們勵志前行。
對學生每周3-4課時參與田徑訓練后對學習影響的調查
本次問卷對已畢業的隊員22人(14男8女)、高二高三17人(8男9女)進行,共計39份,回收100%,問卷統計如下。(見表1)

表1 田徑隊學生(n=39人)每周參加3-4次田徑業余訓練對學習情緒方面的影響調查統計(%)
通過以上調查統計,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以社團課、體鍛課為主的業余田徑訓練對學生有以下特點:
(1)通過日常社團課和體鍛課訓練,大部分隊員精力變得更好了,對作息有一定的影響,但有82.1%的人認為影響很小,甚至有近1/3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得到了提高;
(2)有30.7%的隊員認為對學習成績有較大影響,這也許與學習效率、體能精力消耗以及時間管理有一定的關系,作為教練員應該加強督促與監督;
(3)業余田徑訓練對心理方面影響明顯,有51.3%的人任務影響很多或較大,對自信的建立有著普遍性的正面影響,我們可以認為是對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抑制不良情緒有著非常顯著的效能。

表2 田徑隊學生訓練后運動等級(39人)、考上大學(22人)情況一覽表
這五屆共計39名隊員、從運動競技水平來看,有1人達一級、13人達二級、25人達三級(表2);從學習成績看(年級分班初始年級分科排名與畢業排名),已畢業三屆中的22人統計表明:有10人考上985/211重點大學,有6人考上普通重點大學,其余6人考取了普通本科大學,最大進步334名,最小進步7名;從歷年比賽成績來看,有5人共計11次獲得省級田徑比賽前八名,其中冠軍3人次;市級比賽所有隊員均獲得過前八名,市級比賽團體總分屢創學校新高,共有15人次刷新或創造了學校田徑最高紀錄。
作者從事體育教學19年,由于政策的變化引發一個新的角度思考,暫時的困難也許會使老師與學生感到迷茫,當我們一旦有了從另一個角度去穿越障礙的信念,就一定能找到出路,這樣的思維能為學校的運動隊找到了一個破解的方向、為普通學生如何成長為有較高水平體育特長提供了實例參考,同時也例證了“參與體育訓練能使孩子獲得更高的學術表現,甚至獲得更高等級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以下結論:
(1)高效率體育訓練絕不是阻礙學生學習成績與高考的障礙,反而會使學生提高學術表現,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放棄運動才是最大的謊言;
(2)學生擁有一項以上較高水平的體育特長,能培養更好的心理素質、增強競爭意識和團體合作精神;
(3)大部分學生通過體育訓練,提高了文化課成績,這就是典型的“體教結合”,學生學習了更多運動生理知識、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4)通過參與體育訓練,參與更多比賽,使抗壓能力增強、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為其樹立更高人生目標創造了可能;
(5)局限性:在實際運用中,可能會受學校的教學氛圍、學生個體、輔導方向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兼顧業余訓練與文化學習共同提高,這一點需要教練或老師在選材上有一定的判斷經驗,畢竟,誤人子弟不是我們的初衷。
(1)普通高中學生加入運動隊,選才需要考慮先天因素與后天發展潛力,切不可只選體育成績暫時突出的,而是要充分考量該學生的品質意志、自律和心理素質,這樣有利于后續培養;
(2)普通學生作為運動伍建設,必須注重培養隊伍隊風、學生隊員品德素質、甚至是正確的三觀培養,逐漸打造正氣、公平公正的訓練環境和有利于學生綜合提高素養的平臺,這樣的平臺更能吸引優秀的學生積極參與;
(3)必須密切關注隊員的文化學習成績,加強與年級、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共同發力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4)學、練、賽市一個隊伍的主體路線,努力發掘和擴大隊伍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學生和人群感受到運動訓練帶來的實惠,爭取得到更多社會資源與支持;
(5)一定要跟蹤隊員后續發展,讓他們學會運用自己的特長優勢,拓寬人生發展道路的廣度和寬度,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實現人生的更高目標的同時,引領后輩向更高目標的層次發展。
(1)社會發展離不開體育教育功能,體育是最不可或缺的教育,是人生發展最堅實的基礎;
(2)“體教結合”應當要在校園最普通的人身上得到體現,這是基于國家層面的訴求,更是每一位教育體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最大課題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3)本文所論證的所有時間、事件、案例均為本校真實數據和事實,歡迎各界同行共同探討交流,一起為促進校園體育教育及升學、競技比賽提供有意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