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實驗小學 周曉莉
對于學好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培養學生基礎的數學學習能力,是指導學生把握正確學習方法,完善學生學習思維的必要措施。培養學生會聽、說、想的能力在數學教學當中占據基礎地位,既需要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貫穿全過程。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指導方法的選擇上,要了解學生在聽、說、想等不同方面的具體表現,發現學生的薄弱點,以便在教學指導中提高針對性,并把培養學生會聽、說、想的能力落實到數學課堂當中,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相長,保證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
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和生生之間進行密切交流互動的過程,要在交流當中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就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傾聽習慣,讓學生學會聽課,為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及提升成績的關鍵在于課堂上的聽:一是要認真聆聽教師的知識講解,要求邊聆聽邊記憶與思考,抓住要點并圈點出來;二是要認真聆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聆聽過程當中學會鑒別與分析,找到最佳的聽課與解題思路,同時聽出錯誤以及閃光點,學會借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學生尊重他人,主動傾聽他人發言,在傾聽當中培養學生思考與學習能力。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聽的能力培養,教師可以設置聽算訓練、口述判斷、填空練習等等,提高學生思維靈敏度,讓學生會聽、善聽。

培養學生會想的能力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二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在數學學習當中,這兩項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教師在教學訓練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為了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探索研究精神,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當中發現與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考查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如:雞兔同籠,已知有35 個頭,94 只腳,那么雞和兔子分別有多少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培養時,可以引入實踐操作方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當中發展想象能力,也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因為獲得親身體驗而保證想象效果。又如,把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柱疊在一起,求物體的表面積。大部分學生只能想到先分別求出三個圓柱露在外面的面積,之后加起來求得總和。假如教師指導學生用橡皮泥制作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柱形成模型,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自然可以聯想到把上面兩個圓柱向下按壓,那么得到的物體表面積就只需用最大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加上三個圓柱側面積,大大簡化了計算過程。
要讓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基礎課程,需要教師引入靈活科學的教學方法,除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探索研究活動之外,還要著重培養與訓練學生聽、說、想的能力。這幾項能力是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必須具備的基礎素質,只有在學生能夠聽懂、學會表達并認真思考和想象的條件下,才能夠讓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事半功倍,同時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表達,啟發學生積極想象與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